先投入感情,再做好申请

 

申请和工作,相辅相承...





在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在特种兵中成绩第一的成才在选拔中被淘汰,决定淘汰成才的中校袁朗对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把一切当做自己的对立,总想着去征服一切,每一个地方都是你的一个跳板。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情,你总是冷冰冰得把他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一个结果虚耗人生?你该想的不是怎么成为一个特种兵,是善待自己做好普通一兵。”

这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在BeBeyond的这段时间里,我见过很多申请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申请人就是这个“成才”:

抱着对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景(比如:有一个海外背景,有一段海外经历,有一个名校的光环,和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更高层级工作,想有更好的发展)选择了MBA这条路,当下的这份工作或多或少都让自己有蹉跎自己时间和才华的感觉,甚至“Low人云集”“没有发展前景”“工作完全不是自己喜欢做的”。

往往这样的申请人,申请地并不理想。

因为,TA并没有思考过这份工作真正的价值是什么,TA也不会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以及劣势到底在哪里,工作真正的挑战到底是怎样的,更加也不会知道尽全力获得成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些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恰恰是商学院所看重的,它体现了你真正的水平和潜力。

可以问问自己,你当下做的这份工作,你曾经做的每件事情,你遇到的每个客户、老板、同事以及合伙人,你是否真正投入了感情去好好对待?是否敢于全情投入每件事并且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是这个思考角度的转变,就会带给你非常大的不同。曾经有一位学员有着非常top的背景,但是第一年申请全部失败。第二年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好好去工作。他这么多年第一次体会到了工作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最后拿到了Haas的全奖,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今年被MIT录取的Jenny在分享过,自己加入投资者关系(IR)公司的时候,只是被当做了一个翻译,并且IR的地位在当时所有公司高层、甚至于公司内部的很多同事眼中都是不重要的。当身边同事都离职、每天都做着很多琐事的时候,Jenny没有离开,虽然也会suffer和摇摆,但是她相信IR就是有价值的,做的翻译其实也是有价值的。于是,她用了5年的时间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团队,一点一点推进IR的话语权,将工作甚至于翻译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很有商业价值,最终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Assistant VP,并获得了MIT的录取。

真正投入感情、做到120分的要求、主动承担更多责任,最终都会带来巨大的收获。

我并不是一个工作很久的人,但从咨询转到BeBeyond工作的这些时光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投入感情”“想要做好”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的巨大不同,简单来说,再也不会觉得日子在虚度以及重复劳动,再也不会有一些遗憾,也越来越发现两份工作的相通性以及商业的有趣。

工作如此,MBA申请也如此,商学院也如此,每一份经历都不是跳板和工具。

何处不江湖。

最后士兵突击的结局是:成才回到了草原上的一个小小的班,在那里他把自己的枝枝桠桠找了回来,最后真正回到了最强特种兵部队老A。

●●●
这篇的作者是Mandy,干过四大咨询,游历过中国和欧洲,管理过欧洲城堡,也曾半夜爬过阿尔卑斯山。极其热爱生活,最爱不厌其烦地晒早餐和催学员。加入BeBeyond是她觉得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她是BeBeyond北京的咨询顾问,想要和她以及上海的咨询师谈谈你的申请?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BeBeyondMB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