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搭

 

歪迂薛冤刀潦...



继续谈谈翻译问题——

巴别搭





上次在网上碰到一个搞报纸的朋友,问起外国人名翻译的问题。若无新闻出版的规定,问我倾向于以汉语译音还是直接以英文原名,我觉得嘛,双语并行比较好。以前写乐评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外国姓氏及专辑名称翻译的问题。因为音乐界并无强势媒体,不像国际新闻媒体,所以大家的翻译很不一致,拿最简单的涅槃乐队(Nirvana)主唱Kurt Cobain为例,网上有七八种译法。最知名的当属“披头士”乐队,有人译作“披头四”,有人译作“甲壳虫”,就连他们的灵魂人物John Lennon都有约翰·列侬和约翰·连农、庄·连农等多种译法。有些翻译混乱是因为中港台三地的话语不统一所致,有些直接就是内地翻译家随意命名的结果。这种混乱在资深乐迷看来不算什么,谁都知道玛丹娜就是麦当娜。但对于外行来说,行业标准的缺失会产生问题。有一次在羊城晚报文化版上看一则消息说,英国滚石乐队出了一张专辑叫《绿洲》。心中起了疑惑,一查资料,嗐,讲的是英国一支摇滚乐队名叫绿洲在干什么什么的,跟滚石乐队八杆子打不着一杆。

相比之下,国际新闻界的译法还比较正规,但也有不少乱用的情况,以前《21世纪环球报道》经常要让编辑避免一个版面同一人名出现不同译法,但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其实,国外人名地名的译法是有一本字典的,可是大多数码字者不愿意参考。随心所欲地写到底比较过瘾,人都有命名癖。

说到命名癖,谁也比不过地名委员会的大佬。我在广州乘车时,最难忍受听到英文播报里把说明性地名按汉语拼音译,每次听好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有一次坐车经过外语学院,广播里是这么说的:the next station is 歪迂薛冤(注:下一站是外语学院)。晕死了,那届交委会的确不行。还有一些类似火车站、火车东站、烈士陵园、展览馆、大学之类的,莫不如此。以前广州警察的制服背后还写着一个“Jingcha”,真是的,怎么不叫“Chailao”?后来好像顺应民意改成“Police”了。

以前英国的BBC广播发过一则消息,说街头错误百出的“洋泾滨英文”令上海失分。看来这个问题每个城市都有。地名的事情是比较复杂,各部门似乎缺乏一个共同的认识,到底是一律汉语拼音化,还是有区别的对待,大家还是各行其是。我认为还是要符合用语习惯,传统中文地名或人名,直接用汉语表达无可厚非,但说明性的名称,我觉得还是直接用英语表达比较好,符合“信达雅”里的“达”。本来说一个外语,就是方便鬼佬听,现在译成这样,那真是鬼也听不懂了。

开放的政府可能会提倡双语,但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双语,还是少来比较好。不准确的外语,讲出来就跟句废话一样,听着别扭。希望以后的交通系统,不要再让我听到“歪迂薛冤刀潦”这种播报,否则我可真要向它伸一个中指了。(原刊于《南方都市报》)

回复或点击以下关键词收看胡干爹还说了哪些胡话——

肚腩 | 洗脚 | 骗吃 | 美容 | 脑残 | 贵姓 | 算命 | 发达 | 幽默 | 业务 | 是谁 | 思念 | 陪逛 | 查岗 | 裸奔 | CPI | 娘娘腔 | 星期五 | 缺纸 | 习惯 | 走失 | 距离 | 禁止 | 垃圾 | 笔友 | 山人 | 幸福 | 混 | 福利 | 裤毙 | 王子 | 读书 | 烙铁 | 车床 | 打口 | 网独 | 资独 | 童子鸡
一口一口老蚕丝
老馋师 | 胡干爹
户户都是美少妇
村村都有干女儿


    关注 老馋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