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说  一幅山水画教你如何懂(hui)意(zhuang)境(bi)

 

笔愈简而境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点击上方“若水之间”可以订阅哦!




意境是衡量山水画档次与品味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之一。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体地说:“意” 包括 “情”与 “理”,即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对社会、生活、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境” 包括 “形”与 “神”,即经作者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生活形象及其内在本质与精神。意境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
营造意境,应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谱,作品意境的高下,主导在意;也应讲究构图布局。中国画构图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形式服从内容的创作原则;二是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规律。画家在考虑构图时,一般首先考虑内容,即“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有的注重气势,多采取全景构思图,主山雄踞图中,挺拔凝重,气势迫人;有的表现情韵,作品多取“边角式”构图,显得空灵俊逸。而且构图时必须妥善处理景物的宾主、虚实、疏密、呼应、藏露、开合等对立统一关系。
虚与实
中国画中的“虚”,即空白,并非无物,而是比画出实物更具丰富的内容。“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墨色浓重繁复处就是实;虚与实相对,浅淡疏密、无笔墨处即为“虚”。画家厂无笔墨处,用力于有笔墨处,以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虚而万景入”,无是实之所藏,蕴藏着一切和无限。如果把背景全画出来,那就一览无余,全无意趣了。这就是中国画构图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山水画中还有一种“以虚破实”的表现方法,对于比较满、实的画面,可在其间留出一点空白,名之曰“活眼”或叫“透气”,以此化壅为灵动,则通体皆活。
此画绘冬日江岸之景,以留白写寒意。

近树错落,远山清寂,江流平阔无尽。

有“水影明如练,树玉雪晴天”之意。

——若水 《寒江万里图》
此图近、远二景互相映衬,远山威耸,四周留白,

近景石岸垂柳,树影迷离,云烟寒绕,风格简淡。

寒水孤江之上,钓船一只,笔法清健,疏放洒脱 。

——若水 《疏木寒江图》
此画布局高远。孤峰耸峙,施以披麻皴。

双钩树木青绿着色,清秀明净,意境疏简。

长松挺拔,老干虬劲,枝如蟹爪,气韵高古。

笔意劲峭,构图奇险,雄浑中见润秀。

——若水 《松岩幽壑图》
藏与露
藏与露的处理也是山水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中国画贵含蓄,藏得好,可以使无景色处似有景色 ,形不见而意见。山水画中,常借烟云掩映,隐去山间水涯许多景物,使人觉得江山无尽、气象万千,从而引发观赏者的想像与联想,使有限变无限,画面反而更显得丰富了。有时藏是为了露。正如郭熙所比“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传说宋徽宗赵佶以“深山藏古寺”为画院考试之题,众多画作均画山与寺,唯有一画深得徽宗喜爱,画中山木葱茏,烟雾缭绕,云深之处有一飞檐,只见一和尚挑水沿着蜿蜒小路上山,“藏”字之意境,不语自知。
此图绘江岸秋景,山峦叠嶂,溪涧幽舍。

树色浓淡相间,山石勾勒简括,坡岸皴擦率意。

枯笔勾描,干墨皴染,苍润秀逸,气象万千。

——若水 《疏林闲隐图》
此画绘梧桐秋叶,月下故人,芦苇秋丛。

暗月半藏,望月思故人,画面空灵静美,

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之意。

——若水 《月影梧桐图》
此画绘坡岸小景,芳草萋萋、茅屋掩映,

取平远之景,画山水林屋,笔法粗放,风格写意。

有屋无人,有“吾欲移身住此间”的隐逸意蕴。

——若水 《萧树隐庐图》
此图绘溪谷飞瀑,松下高士,峭壁桃花。

山间天降飞瀑壮丽精致,高人仰瀑寄情其中。

构图饱满笔法简单,气势飞动,风格朴拙。

——若水 《幽谷问瀑图》
呼与应
所谓“呼应”,是指画中一切物象要互相关联、有呼有应。山与山,树与树,山石、房舍、舟楫、云水以及其中的人物、动物等等并非各不相干,而是应该互相呼应。苏轼说:“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呼应的巧妙处理就使王维的画具有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特点。同样,王维的诗也充满了画的意境。如他的五言律诗《终南山》“太已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最后两句,就是应用了呼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画以平远绘峦冈秋林,天光微茫,气象清幽,

江畔树形各异,设色清雅,有一茅庐藏于其间。

远山淡墨,宽阔水面,增添了画面萧索之气。

——若水 《秋林寒隐图》
此图绘山峦坡脚,杂树高轩,渔帆一点,

山形简约,树法多变,湖水宽阔,

润笔写形,浓墨点染,风格苍润萧瑟,意境高旷。

——若水 《秋江归渔图》
此图绘青山带水,崖上矮树,崖底芦苇,

远处飞瀑直下,皴染颇有层次。

布局繁中见疏,笔法细秀,墨色淡雅。

——若水 《芦花浅水图》



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 THE END —

欢迎关注“若水之间”书画订阅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 若水之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