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 看见江苏2016高考作文题,你先别怒

 

生命的意义在于上路。无论是速度最快的孙猴子,还是速度最慢的犟龟,取经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取经,不在于“经”,而在于“取”,甚至也不在于“取”,而于“取”的路上。...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说过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展现。

——201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题



其实,江苏省今年的作文题是由“说话长短的辩证关系”和“个性与创新”两个题嫁接成的一个题,连接这两个题的纽带是“我”(自我)。因为说话长短,由自我决定;个性和创新,也是由自我决定。

为什么要这么嫁接,而非“好好”出题?我揣测,还是因为防止被撞到题和事先准备套作。许多学校采取的应试策略是先归纳出一个个常见话题(比如个性创新),编成目录,然后一个个练,改写到最好。这样的写作训练,是系统的,扎实的。

不过,若是高考优秀作文就是把平时的哪一篇改得很好的作文搬上去的话,那么现场作文的意义何在?平时的训练用于高考的应该是思维品质、写作素养。所以,不论这个题如何让考生纠结,出发点是为了现场考试的公平。

再来说说这段话的细处。争议很大的是主语不一致的问题。根据破折号后面的解释,在“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中,“有话”和“无话”的主语是“别人”,“短”和“长”的主语是“我”。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被冠以“俗话”,也就是说,“有话”、“无话”、“短”、“长”都是一个主语、可以是“我”。基于这一点,网上许多评论者认为,这两句思辨的话缺乏可比性。

其实,这还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反而限制了思维的无限可能。就像“忧”一定要和“乐”搭配吗?“忧与爱”的错位不对称搭配不也很有辨析的意义吗?如果将“有话则长”和“无话则长”放在一起理解,可以得出:当我真的有话,别人却无话的时候,我可以说说看。



这么看来,我说话不仅因为别人无话可说,而且终究是因为我自己心里真的有话可说:一个“也许”说明“无话则长”的前提是我真有话说。”如果将“无话则短”和“有话则短”放在一起理解,可得得出:当别人说过、我也没有理解消化成自己的话时,机械重复别人的话毫无意义。

所以,这两句话是不对称的错位关系。前面一句的前半部分与后一句的后半部分可以一辨,后一句的前半部分与前一句的后半部分可以一辨。

最后说说两个“有时”。许多人认为只要抓住最后一句,就是完整的立意了。那就有些想当然了。个性、创新可以表现在做、说、想等方面,这段材料更侧重在“说”上论“个性”、“创新”。因此,事先千删万改,准备好一篇写“个性”或“创新”的文章,未必就能直接套上去,万一你写的是“做”出个性和创新呢?

万一你只写了怎么个性的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呢?当然,要是今年作文最后迫于压力,放宽这一点,也是可能的。我只是从审题的角度去看。

这样的作文放在考场,让平时练惯了对称关系,套惯了作文的考生去写,肯定写不好。所以考生、家长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可以抱怨、谩骂出题人,语文教研者和教学者却不能抱怨、谩骂了事,到了该集体反思的时候了——模式化的教学和模拟考,是否值得迁就?


蒋涛

2010年苏州市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苏州市教坛新秀。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人民日报》刊登社论《三尺讲台“立”起新生一代》,称以“在课堂‘游戏’中追梦的80后青年教师”。作为酷老师参与过《湖南卫视》“8090老师真酷”的录制。他此外,《江南时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苏州电视台一套二套、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知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


    关注 知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