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心”观察|甩掉枯燥!看刺猬公社如何呈现鲜活背景知识

 

小新说还在为文章里的背景知识不够鲜活而苦恼吗?为什么有的报道能够越读越有味?本期传媒“心”观察走进刺猬公社...

小新说
还在为文章里的背景知识不够鲜活而苦恼吗?为什么有的报道能够越读越有味?本期传媒“心”观察走进刺猬公社,教你怎样通过个例、图表和类比,让报道流畅生动起来。
本文作者:郑师景
(“刺猬公社”公众号logo)
“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泛传媒圈里新闻涌动。一只刺猬站在山顶上,瞭望这急速不宁的世界,默默记下了每一个生动细节和脉络。”——这是刺猬公社在公众号主页对自己的介绍。


我们知道,刺猬公社经常向读者推送关于传媒业界生态现象及事件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大量铺陈背景知识。如果背景知识生硬枯燥,读者肯定不买账,那么如何将背景知识鲜活化,让读者乐于阅读且便于理解呢?分析近期刺猬公社的推送,我总结出了三个写作小套路:
一、举出个例,具化易懂
在《儿童节,他和爸爸怎么过?丨儿童节快乐》一文中,刺猬公社提到王思聪在果壳“在行”的分答上大赚一笔。
不熟悉社交媒体新行情的读者也许会问:“分答”是什么?这时进行背景介绍就很有必要。刺猬公社先用一段阐释性语言概况“分答”产品特性:

成为分答用户后,你可以向任何人付费提问也可以自由定价别人向你提问的价格,回答只能用60秒以内的语音。自回答者完成了某个问题的回答开始,该答案可以被任何人花费1元进行偷听,经由偷听获得的收入,将由问题的提问者与回答者共同平均分享。60秒语音回答,提问回答皆可获得收入,任意答案均可付费一元进行偷听……

接下来,又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姑娘问了王思聪下面这个问题,她花了3000块。但是因为这个问题后来被13889个人偷听,每个偷听的人要花1块钱,然后会有一半分给提问的人,一半会分给王思聪。结果就是这个叫曾进的姑娘因为别人的偷听赚回了6000多块。提问的费用不仅被众人分担,而且还赚了一倍多。

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实例体验式地理解“分答”的产品特征和使用模式,避免了抽象描述带来的“云里雾里”阅读体验。
二、图表呈现,一目了然
刺猬公社在今年5月30号的《尸骨之上再燃硝烟,传统新闻客户端还能突围吗?》一文中大量使用图表,这是一篇介绍传统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的推送,图表的使用有助于读者直观了解各种统计数据、市场格局等。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除开中央军不谈,各地方APP的竞争也极为激烈,大量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客户端涌入人们的视野,资本也迅速往这一高地聚焦,一时间可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央军”(中央媒体新闻客户端)与“地方军”(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局面如何?地方APP竞争如何激烈?地域特色如何体现?资本如何百花齐放?……对于这些问题,刺猬公社用两张图表解决:


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图表呈现,难以用文字说明清楚的信息变得直观、有趣。在图表中,读者对“中央军”与“地方军”市场份额占比、地方APP的势力范围等信息可以一目了然。
三、类比现实,加深理解
传媒产品之间复杂的商业竞争手段可能让读者难以理解,而刺猬公社在5月31日《又是相爱相杀,这一次,马云罕见致歉马化腾》一文中,通过类比我们现实中常见现象,化解了如何向读者介绍“阿里钉钉”。竞争手段的难题:

如果你有经历过国家不提倡的早恋时代,那你一定懂得小时候班上的男孩纸表达爱意的方式只有一种——恶作剧。陷入爱河的小男孩儿会通过各种“令人发指”的方式捉弄自己心爱的女孩儿来博取她的关注。
这一轻松活泼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在联系上下文后明白:马云不仅在吸引竞争对手的注意,同时也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通过现实经验能化解读者的理解障碍,这就是类比现实的妙处。

想要鲜活地呈现背景知识,在方法上,还能得到更多的体现和创新。重要的是去善待,作为写作重要构件之一的背景知识,细思如何将信息完美地呈现到读者眼前,作者的用心总能体现在字里行间。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南大未来编辑部——新记者(NJUXJZ)”

文稿丨郑师景

责编丨朱彩云


    关注 新记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