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风情】一代奇人黄汉宗

 

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海陆丰民间,他一方面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一方面又背负“有人食人、无人食影”的恶名。...


海陆风情.专栏

本栏目专注分享海陆丰文化,风土人情,实时报道汕尾一线热点新闻,欢迎投稿分享。

——题记

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海陆丰民间,他一方面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一方面又背负“有人食人、无人食影”的恶名。
在初夏的习习暖风中,记者驱车前往海丰县可塘镇黄厝港村,拜谒海陆丰一代奇人黄汉宗的故居。

黄汉宗,俗称“海举”,是和“扭计祖宗”、“桥王之王”陈梦吉同一流的人物。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海陆丰民间,他一方面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一方面又背负“有人食人、无人食影”的恶名。

1998年,魏伟新创作的《黄汉宗传奇》在本报和羊城晚报连载,第一次对黄汉宗的事迹和传说进行全面梳理,认为黄汉宗“是一个有缺点的正面人物”。

黄厝港村离海城不远,静立在可塘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沟渠纵横,适合种植水稻。在村干部的导引下,记者来到一座“四点金”结构的老房子前面,与一般“四点金”不同的是,它的左右两侧多了两排附房,而屋前的“町”明显比一般民居宽阔,停放七八辆小车完全没问题。

1才高诗文奇



清朝道光年间,黄汉宗乡试中式第19名举人。按《黄汉宗传奇》的说法,当时的主考官叫胡瑞来,他对黄汉宗的才学十分欣赏,认为该科的解元非黄汉宗莫属;然而当胡主考翻开相貌册时,对黄汉宗的相貌是这样描述的:“眼细,鼻塌,嘴大,肤黑……”无奈将他录为第19名。黄汉宗得悉内情后,认为官场以貌取人,遂绝意仕途。

然而,记者在黄汉宗故居看到的“海举”遗像,却是相貌端正,不知是当时画像者有意的美化?还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总之,黄汉宗中举之后,绝意仕途、委身乡里,却是史实。

黄汉宗的才学好在哪里?为什么人们认为他有解元之才?

传说当年鸡鸣寺主持出了个上联:土也地,水也池,掘地填池,池地两利。当时各地名士都对不上,隔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由黄汉宗对了出来:车乔轿,木乔桥,抬轿过桥,桥轿双摇。

再看他的《戒赌拆字诗》:者贝原来今贝先,谁知分贝在眼前。分贝到头士四贝,士四贝后戎贝连。全诗四句,每句都有个贝字。者贝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士四贝为卖,戎贝为贼。合起来就是:赌从贪起,贫在眼前。输光必卖,卖光必盗(贼)。赌、贫、卖、贼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赌者的下场是多么可悲可憎。

再看他的《蚊赋》节录:“百物偃息,独尔嗡嗡。穿窗入户,闻气寻声……虽陈抟之善睡也觉,即庄周之梦蝶不成。欲愤怒而弃尔,将何计以揣争?思诸葛于博望,忆田单于辽城。知火攻为善策,即跃起而取灯。添文公之清膏,试商辛之极刑。既焚翅而断足,忽报投于油坑。……”

由此,他的才学之高可见一斑。

2刁钻声名扬



黄汉宗绝意仕途,委身乡里,为里人鸣不平,为乡梓抗恶吏。几凡民间诉讼、族姓纠纷以至历史冤结等疑难杂事而不得解者,都找他代笔代言,出面解决,他鉴于公理正义,也乐意帮忙。故民间有“要通,找黄汉宗”之说。

这方面的传说很多,《黄汉宗传奇》认为“海举”出了名之后,成了民间故事的“箭垛”,许多是别人做的事或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都安在他身上。此间真假已不可辨,略举一例如下:

婆婆郑氏和媳妇刘大妹闹矛盾,刘大妹把郑氏的牙打脱了数支,郑氏向县衙告了忤逆。按当时的律例,这可是大件事,打板子是小事,说不定因此丧失了生命。刘大妹求到黄汉宗头上,黄汉宗知道这是一件棘手的事,于是在六月天穿上一身厚厚的棉袄,坐在一把竹椅上,身边还放着一个生火的小火炉,就这样子接见刘大妹。黄汉宗趁刘大妹不备,咬了她一口,然后告诉她到了公堂之上,就说是郑氏咬了她,把自己的牙咬脱了。县令果然采信了刘大妹的口供,没治她的罪。

郑氏不甘,曲意与刘大妹搞好关系,探明真相后,再次上县告黄汉宗。县令传唤黄汉宗、郑氏、刘大妹等到县衙,当听到黄汉宗六月天穿棉袄烧火炉时,哭笑不得,只得把郑氏和刘大妹吓唬一番,放走了事。

民间多以这故事说明黄汉宗有先见之明,连郑氏刘大妹婆媳和好都能预见。

3整人埋祸根



在海陆丰民间,“海举”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整人的“事迹”。坊间俗语有云:“爱死,找阿海举,爱烙(烂),找阿朝福。”意为黄汉宗及其父黄朝福均是害人的高手。据《黄汉宗传奇》,则黄朝福并无任何刁钻古怪的表现,不知此俗语从何处来?

略举一个“海举”整人的故事:海城有个开纸扎铺的老板,外号“酒棺材”,他不服黄汉宗,在剃头铺里吹牛:“黄汉宗有什么高超水平?一个狗头讼棍,竟然跑到海城来献丑。”

黄汉宗听闻后设下一计,在农历十二月廿七那天,派人前往纸扎铺,要糊扎一个“大士王”(神像),要求身高一丈四尺,直径四尺四,一手指前、一手指后,年三十来取。“酒棺材”不知是计,借口时间紧急,将价钱抬高了好几倍,开价三两白银。来人和“酒棺材”签

了合约,到期如不能完成,赔偿黄金二两。

到了年三十下午,“大士王”糊扎好了,高出房屋一大截,一手指后、一手指后。按例俗,人们开始祭拜天地父母,准备围炉。纸扎铺的左邻右舍,看“大士王”的手指指着自己的家,以为不祥,叫一声“大吉利是”,爬梯上去将其移开。可是别人家也不愿意自己的家被“大士王”指着,于是东家扯毕西家来拉,并且引发了争吵。“酒棺材”闻声出来一看,“大士王”已经被扯得差不多了。这时候,黄汉宗让人抬着八人大轿,让一群吹鼓手吹着唢呐前来迎接“大士王”。

“酒棺材”如梦初醒,知道着了黄汉宗的道,只能忍痛赔偿二两黄金。

然而,黄汉宗捉弄邻居兼同学黄大盛,却给自己埋下了祸根。黄大盛在海城开了间米店,他为人吝啬,缠着黄汉宗给他的米店题写春联却又不给钱,黄汉宗有意出他的丑,故意写下这样一副联:

明年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他还读给黄大盛听:“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可是春联贴出去后,人们却是这样断句的: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自此,黄大盛恨上了黄汉宗。

4本色是丈夫



时光递邅,加上民间以讹传讹,黄汉宗已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欲探其真实面目,已非易事。然而从黄汉宗写联嘲讽县公局、写诗退围乡官兵以及为“三点会”起义草檄文等行迹看,黄汉宗不失为奇男子、伟丈夫。

公元1854年,海丰爆发了黄履恭、黄殿元等领导的“三点会”农民起义,其“讨虏檄文”就出自黄汉宗之手。檄文曰:“……伤吾海邑,丙戊陷县,士庶妇孺惨遭杀尽。康熙迫迁,石坊金杨人户告绝。河桩划界,饥饿致死之民,殍满沟壑。墩棚设哨,越界遭杀之人,尸漂河海……”

据说义军在宋存庵举事,由马逢久宣读檄文,闻者发指涕零,群情激昂。可见檄文的感染力。

义军失败后,黄汉宗遭黄大盛举报,被判“流四千里”,“发配云南”。

黄汉宗的故事大多刁钻而古怪有趣,假如拍成电视连续剧,相信定能引人入胜,让人开怀大笑之余得到启迪。

黄汉宗故居厅堂里高挂着“文魁”牌匾,下边是黄朝福、黄汉宗父子遗像。(记者 沈洛羊)


你隔壁班的同学
校园青春丨黄羌在线丨海陆风情丨传统文化
专注于做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不追求滥竽充数的数量 
只追求原汁原味的质量
Copyright (C)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END—
点击右下端,可参与评论、交流


    关注 你隔壁班的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