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进行时  工业遗产四题

 

工业遗产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见证,是工业文明的物化载体。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意义与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本期沙龙从实体的建筑与城市景观形塑的背景到遗产内涵的发掘与哲理思辨展开讨论,相信会引发更多的相关思考。...

时间:6月25日星期六下午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 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

支持: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

注:海报底图为包钢建设场景,系李浩先生提供,海报设计李婷婷,特此感谢!

本期导言


工业遗产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见证,是工业文明的物化载体。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意义与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本期沙龙以工业遗产为主题,所涉及的遗产又可归入“二十世纪遗产”的范畴,在人类变革最为剧烈的时代,人类活动在城市革命、意识形态塑造等领域留下的痕迹中,工业遗产无疑是其中极富特色的内容之一。从实体的建筑与城市景观形塑的背景到遗产内涵的发掘与哲理思考,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
召集人李扬
李扬,历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访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史、北京史、文化遗产学。
主持人傅舒兰
傅舒兰,东南大学硕士,东京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兼任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研究论文已刊登于国际、国内一级期刊,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项目工作经验。
讲题列表KEYNOTE SPEECHES
1
“一五”时期八大重点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历史研究

关于报告人
李浩,城市规划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德慈院士工作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1949-2009)”、“《城乡规划法》实施评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研究。曾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明日之城市》(译著)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内容提要
对“一五”时期八大重点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历史研究工作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围绕“工业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业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两个问题,进行具体讨论。最后提出若干思考。
2


“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的遗产价值及保护利用措施思考

关于报告人
徐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日本东京大学城市保护与城市设计博士。
内容提要
报告意在阐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在电影工业从胶片时代转向数字高清时代后,其工业遗产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挖掘长影早期建筑在工业遗产价值之外所见证的抗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及社会价值、近现代建筑的科学价值。并介绍上述价值判别在展示利用措施评估与策略制定上的影响与回应。

3


意大利工业城市转型与工业遗产利用

关于报告人
姚轶峰,2008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2014年完成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聚落与景观保护博士项目,研究方向为历史城镇与村落保护。
内容提要
与其他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相似,1970年代末期开始,意大利进入去工业化的进程,随着产业转移与输出,以米兰、都灵和热那亚为代表所组成的传统工业三角区内的工业城镇内部不仅出现了大量空置、废弃的工业地块,并且面临着社会、经济与空间转型的挑战。而与此同时,城市工业地块的更新利用也成为了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议题。报告以米兰、都灵和热那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地块的再生为例,介绍意大利同行处理城市衰败工业区的一些基本思路、方法和经验。

4


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思考

关于报告人
董一平,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讲师。主要从事近代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关注工业建筑遗产的理论与实践、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与语境转换、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等领域,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TICCIH会员,ACHS会员。2001-2013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研究生期间,师从常青教授从事近代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研究,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建筑系历史建筑研究所访问学习,在Uta Hassler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工业建筑遗产的调研工作。博士论文为《机械时代历史空间价值——工业建筑遗产理论及其语境转换》,即将出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西方溯源及其本土化——以苏沪地区棉纺建筑为例”。
内容提要
按照李格尔(Alois Riegl)的分类,工业建筑遗产都是“无意为之”的文物(unintentional monument),建造之初用于生产实践,并不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的一些结构与建筑,因为各种原因,成为被观赏、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承认,当这些建筑与结构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而不再是与人无益的工业废物,在观念上就成为工业建筑遗产。而在具体的遗产化过程中,工业遗存也面临多重利益相关者对它的命运决策,而选择遗产的标准则体现了选择主体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序列判断。

由于场地限制,此次沙龙不再接受报名。感兴趣而未能参加的朋友,可以回复“C太太的客厅”微信公众号说明自己的情况,我们会酌情邀请您参与今后的沙龙活动。
欢迎关注“C太太的客厅”

微信号:C-Salloon

“C太太的客厅”是由来自京城文保机构和高校的几位青年联合发起的文化学术沙龙。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开放公益平台,容纳城市、建筑、考古、美术、遗产、设计和传播等领域的青年精英,促进遗产领域的交流和自律,探讨学科间协作的模式,以实际行动推进遗产保护的跨界实践,以及公共参与的实质进步。


    关注 C太太的客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