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和逻辑出发——《猫》教学札记

 

这些丰富多彩的答案,即使不符合生活的逻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有一段美的旅程,身心很愉悦,这不是更好吗?而且,我们发现这段美的旅程和文中作者对猫凝望鸟的动机揣测构成多么大的反差啊!...







                    从审美和逻辑出发

——郑振铎《猫》教学札记

文|程予东

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断言曰:是鱼之乐也。其实鱼乐与否,只有它自己知道。

人能看到什么,看到多少,是他的所知决定的。英国冈布里奇说的“所见出于所知”即是这个意思。庄子不是鱼却说鱼是快乐的,显然不合客观逻辑。不合逻辑又怎样?它合乎审美就行了。

审美和逻辑,孰高孰低?各有其价值,不可结论。生活中,我们需要审美也需要逻辑。推而广之,语文课亦然。

郑振铎的散文《猫》有这样几句话: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于此,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只花白猫,说说你为什么要执念地凝望这只黄鸟?注意,想象的合理性。纯粹依照逻辑,这样的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也没有必要,但是从审美和逻辑(合理想象)的角度出发,又是可取的。学生给的答案异彩纷呈。

朱席宏说:“我知道自己长的难看,毛吧,还烧掉了一大块儿。我丑,可是我有追求美的权利啊。你看这笼里的鸟生着好看的羽毛,有着好听的声音,我心里是羡慕嫉妒恨哦。痴望是出于深爱!”深爱这笼中的鸟儿,爱的理由很充分。这样的理解,谁能说他讲的不精彩呢!

张桓铭说:“可能是我的性格有些忧郁吧,这家人都不喜欢我,没有可以游玩的小伴儿,内心的寂寞说给谁听?我看到笼中的鸟,就想这样安静地凝望着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啊。”文中写到了猫的忧郁个性,这个想象很不错。以陪伴的方式做长情的告白多么让人感动。

王嘉欣则这样说:“我看到一只黑猫的身影,它好像鬼鬼祟祟,不怀好意。我心里有些担忧,就凝望着它,我是为了保护它啊。”王嘉欣的想象很独特,又符合当时的情形。并且她是一只很有正义感的猫哦。

后面的朱志冕站起来说:“我凝望着它,是在想法子,颜值和气质这么高的鸟竟然被锁进笼子,实在让猫哀叹。我怎么才能把笼子打开,给它自由之身呢?我就想啊,想啊,想得有点出神了。”这是多么美丽的答案,一只崇尚自由的猫,虽然自己有些忧郁,有些懒惰,但是它依然感觉生命应该具有它本真的姿态,是鸟就应该展翅飞翔,蓝天白云才是它最好的玩伴。

有一个同学举手示意,请他回答:“我想尝尝鸟的味道,可是我的身材也很肥壮了,主人待我不薄,管吃管喝的。只是有点小心思,断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儿,如果吃了鸟,实在是忘恩负义啊。”说完,他一副顿足捶胸的哀叹模样,让我们每个人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些丰富多彩的答案,即使不符合生活的逻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有一段美的旅程,身心很愉悦,这不是更好吗?而且,我们发现这段美的旅程和文中作者对猫凝望鸟的动机揣测构成多么大的反差啊!反差越大,越突出了猫的无辜,猫的悲剧性。更体现人判断的粗率,行动的鲁莽,无形中深化了文章的悲剧效果。这是从审美和一定的逻辑出发的合理想象无意中赢得的效果,我们享受这样的出发。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惊喜。


    关注 予东田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