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大校友說  [訪談]專訪鳳凰衛視主持人盧琛

 

盧琛,鳳凰衛視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本科,之后赴英國進修,獲取萊斯特大學全球化與傳媒專業碩士學位。她歷任記者、編輯、電台主持和首席新聞主播,集採、編、播能力於一身。...

採訪于2015-7-15
盧琛,鳳凰衛視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本科,之后赴英國進修,獲取
萊斯特大學全球化與傳媒專業碩士
學位。她歷任記者、編輯、電台主持和首席新聞主播,集採、編、播能力於一身。2009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后,她前往平壤參訪,參與完成的紀錄片《朝鮮紀行2009》獲得國際廣播協會主辦的“2010最佳國際傳媒獎”之“歷史紀錄片評委會最高評價獎”。2001年,獲美國國務院邀請,以“國際訪問者項目”訪美,並於2005年獲評為中國國家一級播音員。2014年,又獲得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主播”獎項。目前主持鳳凰衛視中文台多檔重量級節目,如《環球人物周刊》、“鳳凰沖擊播”系列之《今日看世界》《鳳凰全球連線》及《時事直通車》。
記者:盧琛老師,您好!很高興能採訪到您。您大學畢業后就擔任新聞節目主持人,直到今天一直沒有離開過話筒,是什麼樣一種力量促使您這麼多年對主持工作一直堅守?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呢?

盧琛:你好,很高興和大家進行交流!確實我做主持人已經很長時間,其中1997至2005年在央視,而2006年至今我一直在鳳凰衛視,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我感覺主持這項工作適合我,就像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公,所以就能走下來。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而主持工作每天都在接受新的任務,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永遠都像打仗一樣,最怕的事情可能反而是怎麼今天沒有大新聞,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及挑戰,我更喜歡這種生活。從我所工作過的單位來看,無論是央視還是現在的鳳凰衛視,都是華語媒體的頂尖單位,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和我合作的人都是最頂尖的配置,使我的能力得到極大地發揮,這也可能是我能在主持行業堅持這麼久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談到難忘的經歷那肯定是有的,有快樂的經歷,有困難的經歷。但在遇到困難時,我很少會退縮或者說是放棄,我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可能和我是個天生比較樂觀的人有關吧。舉個例子,剛參加工作時,有一次我被暫時停止出鏡,安排我去其它崗位,那是一個通宵配音的工作,晚上十點去到第二天早上六點下班。這件事發生在任何一個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年輕主播身上都是致命的打擊,因為你從一個黃金時段主播的位置上一下換到通宵配音的工作,前途暗淡,這個落差是很大的,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但我沒有覺得天塌下的感覺,最多被釜底抽薪,想想出路最重要,我的樂觀動能調動了起來,夜裡沒有太多的新聞,配音量不大,大家閉目養神的時候,我開始熱火朝天地聯系赴英國留學的事宜,因為時差的原因,我上班,英國學校招生辦也開始上班,於是一個接一個電話交流,中間一有時間就去復習雅思,很快申請到屬意的英國院校,還獲得了半額獎學金。於是在我即將復播的時候,我踏上了留學的旅程。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一定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時刻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記者:主持人是傳媒領域的旗手,作為新時代的優秀主持人,光鮮的舞台背后往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艱辛,可否和讀者分享您作為一名主持人的感受?

盧琛:在我看來,主持人也是服務業的一名代表,因為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把最新發生的資訊以最快的速度、最能讓人理解的方式傳遞給大家,傳遞給每一位觀眾,這就是我們的服務,也是一種精神的服務。我們要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段內獲取更多量的資訊,這種量既是指數量,也指質量。光鮮的形象是有效傳播的保障。兩部分主導,一個是外在,一個是內在。面對鏡頭,必須上鏡。在發型師、化妝師、服裝設計師的工作下,把一個光鮮靚麗的主持人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也是對觀眾的一種美的照顧﹔而內在就主要表現在主持人的修養上,主持人的才華、談吐、舉止等元素在節目中的表達。如果一個有修養的主持人,她主持的節目會讓人感覺得體、舒服,同樣的訊息,不同的表達會讓觀眾產生不一樣的理解。所以要做一名光鮮的主持人,我們要注重自己的外表,也更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

記者:在當前您主持的節目中,您遇到過什麼困難嗎?您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

盧琛:困難對我來說就是放在前方需要我解決的一些問題,樂見!是証明自己能力的機會,我總會一點一點把這些問題解決掉的。要說現在正面臨的問題,那就是我在思考如何讓電視節目不僅全民觀看,而且要達到一種全民參與或全民狂歡的狀態,這可能是現在這個行業都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尤其是新聞時政類節目,不像一些娛樂節目更容易做到全民參與及全民狂歡。讓人感覺到觀眾不只是在觀看節目,而是通過觀眾的參與讓節目有所改變,有更多可能性。

記者:您的座右銘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看來您也是位愛讀書之人。在電子閱讀時代,您的閱讀經驗是什麼?閱讀對主持工作有怎樣的促進?

盧琛:說到閱讀,我更注重閱讀給我帶來的那份寧靜。我喜歡讀一些雜文類、建筑類的書籍。另外工作的需要,海量電子閱讀,瀏覽全球各大新聞網站,專欄作家時評。我的座右銘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更側重於后者,我有一檔節目叫做《今日看世界》,涉及國際關系的時政專題節目,實地調查拍攝,讓我們再定位不同國家對華關系時,更准確,評論更理性。就拿印度來說,如果你沒有到過印度你就誤以為印度社會充斥著對華批評的敵對的態度,誤以為民族主義膨脹。也包括日本,到底對華的態度是不是我們道聽途說的那種不可接受的狀態,你會發現其實亦然。所以我說,書要讀,但也要多走走,多看看,多經歷,使自己感受到更多真實的東西,這對以后的工作以及做節目也是大有裨益的。

記者:您主持的《時事直通車》是觀眾特別喜歡的直播節目,直播和錄播對主持人的要求不同,您認為,兩者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

盧琛:直播的特點就是它的不可重復性、不可修復性,這正是直播魅力所在。每一次直播對主持人都是一次考驗,心裡素質必須好,比如直播遇到一些突發的狀況,這時候控制台可能就會亂作一團,很多混亂的聲音會從耳機傳來,干擾你的判斷,這時就能看出主持人功力。如何秒控局面,厘清狀況,把節目中各個元素,記者、嘉賓、現場直播信號、觀眾等等通過自己的經驗及智慧協調好﹔還有一點在直播中也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對時間的把控,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動作。

錄播是一個可以讓片子更趨近於完美狀態的播出方式,我現在有一半的節目是錄播,有一半的節目是直播,但即使是錄播的節目也會要求一種准直播的狀態,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去NG,留給你去拍一些毫無關系的內容,最好一氣呵成。我錄播的節目一般都是新聞性的,所以提前錄播,我也會把它放在播出的時間點上考慮,比如《環球人物周刊》有一期是講曼德拉,這期節目是在曼德拉去世前一個星期錄制的,但我們會做兩個預案,播出時曼德拉是否在世?提問嘉賓話題也會預設兩個版本。所以錄播盡量可以達致全面、完美。而我更鐘情有殘缺美、酣暢淋漓、不可復制的大事件突發直播。



記者:在新時代,主持人必須有自己的主持風格和獨特的個性魅力,隻會念稿子的主持人終究會被社會淘汰。您對新聞主持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可否談談?

盧琛: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分開來看,主持人和主播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像《鳳凰全球連線》《環球人物周刊》,我的角色就應該是一名主持人,而在《時事直通車》《正點新聞》的播報中我又是一名主播,而作為主持人可能不需要你去念稿子,或者說也沒有什麼稿子可念。更多要做的就是調動觀眾及嘉賓,去引導他們將一個話題繼續下去,例如《環球人物周刊》通過提問,激發嘉賓去對某個政治熱點人物發表自己的觀點。主持人需大致掌握這個大時代宏觀方向,讓話題有方向性地繼續下去並且切重要害,邏輯嚴整。當然這需要在日積月累的主持中,對專業知識的更新積累、自我修養的提升。

而作為一名新聞主播,基本的要求還是對稿件的有聲表達,將信息准確傳遞給觀眾,這個准確就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逐字逐句的准確,二是意群的准確。不僅讓受眾清晰地聽見你所念的信息,還要讓人知道你所傳達信息的含義是什麼。

再往上提升就是播報新聞是否可以有自己的魅力,是否可以播報的有聲有色,是否有新聞的熱度,像剛出爐的感覺。再往上就是比如遇到突發事件,你沒有現成的稿件,在第一時間接到任務甚至到達現場后,你該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以抓住事件的幾個關鍵點,將現場真實地傳遞給觀眾,這時候就要考驗你的能力了﹔如果你是演播室的主播,你會連線現場記者,你如何向記者提問?當連線完畢,你如何總結?在發問專家時,你問其所長?專家回答完后,你如何轉接話題,或是追問,這些都馬上會體現出主播與主播之間的差距。這些如果你可以做好的話,你就可以做一個很好的主播、主持人。

記者:您認為,媒體多元化背景下新聞主持人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盧琛:傳統媒體核心價值就是真實、客觀、社會良知。我承認在媒體大融合、大發展的今天,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傳統媒體有時都會從自媒體中尋找信息。傳統媒體應該秉承的是:篩選核實信息,把真實可靠的消息傳遞給受眾。自媒體的傳播具有碎片性特點,而且往往偏執於一方的觀點更能搏眼球。而作為傳統媒體,需整理各方言論及觀點,拼湊出一個相對多層次、相對全面的東西給受眾。至於媒體的社會良知,就是指媒體對這個社會的一種責任,提供一種人文價值觀,給社會提供一種正能量。

記者:一名優秀主持人,要緊跟時代步伐,需要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心理素養是成功的關鍵。請您給剛步入主持行業的新人談談如何培養和提升這些能力?

盧琛:作為新人首先在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地面對工作中的各種情況。你要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去吸收,多向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學習,吸收別人的優點。兩岸三地的著名華語主持人很多,我們可以多觀看他們的節目,聽聽他們主持時語言是如何組織的、語言是怎樣表達的,看他們是如何和鏡頭及觀眾交流的﹔另外,多看一些大台的節目,如CNN、BBC的主播是如何播報的,如何對新聞進行一個整體把握,多看,先建立自己的判斷,什麼是優秀的。多學習、多吸收別人的長處﹔其次,不斷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更新。老主播都會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何況新人呢!我們要不斷地更新及積澱自己,繼而就是不斷地經歷、鍛煉,增加自己的閱歷。經過不斷地磨練,不斷地總結,你就會慢慢的出類拔萃!

很高興可以接受貴刊的採訪,也希望可以通過我的經歷及些許的從業經驗給廣大的傳媒業界及學界的同仁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信息。
更多相關內容,關注校友說
[訪談]從經貿到傳媒-马燕迪

《世界重启》:一场世界末日的思维实验

八十年代末的留學記憶(节选)

英国女硕士情迷多特


    关注 英国莱斯特大学校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