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运不再狂热

 

难以想象北京奥运,已经过去八年了。而今夏,巴西的里约奥运也将接踵而至...。我期待有一天,体育回归到个人,而不是背负起一个国家的重任。我过往的观念已经慢慢地转变了,我相信“首先得感谢国家”的这种观念也会转变的。...



时间可过得真快,难以想象北京奥运,已经过去八年了。而今夏,巴西奥运也将接踵而至。随着年龄和时代的变化,奥运在我心中的价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能够追溯到最早的奥运记忆,是2004年在雅典举办的奥运。也许下一届就在北京举办的原因,以致那届奥运备受关注;更重要的是我父亲观看奥运的习惯,让我也培养成为一名奥运观众。那年,透过电视认识了张怡宁、郭晶晶和刘翔,也更加了解姚明及中国篮球队。那年,田亮还不是娱乐明星,刘璇也不是演员,李小鹏和扬威还没当父亲。只感觉那一年,我认识了很多体育运动员。

那年,我刚10岁,不知道是学校的教育或是家庭的缘故,在观看奥运比赛时,我的国家情怀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于夏天炎热,观看奥运比赛时,我就直接坐在吊扇正下方,地面铺着塑胶纤维拼成的板块,我拿上我的所有卡通小手办,把它们一致排开在我周围,仿佛与我一同观看奥运的样子。在看赛况转播的时候,我就在下面大呼中国加油;记得一场中日乒乓球比赛中,我大呼中国队加油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把打到小日本的口号脱口而出,同时希望在身边周围的比卡丘、哈姆太郎和我一样呐喊欢呼。(现在想起这都是日本的动漫卡通人物)当时,父亲并没有阻止我大喊大叫,似乎他也在看一场有寄托的比赛。

我很抱歉那年曾经和小伙伴嘲笑过张怡宁,评论她面无表情,一笑起来就露出个龅牙。那年小伙伴也偷偷地卖了大瓶可乐,我和他偷偷躲在房间喝,同时对电视上的姚明评头论足。这是我最早的奥运记忆,而随后几年,奥运在国家的高度宣传下,我的奥运认识有了大大的提高。

由于2008年奥运将在北京举行,所以那些年的电视,各种关于奥运的专题节目接踵而至,慢慢地我对奥运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不乏拿起小本子记下电视上相关的奥运历史知识。

清楚记得北京奥运开幕式当晚,街头冷冷清清,母亲也提早回了家。而我也一早到商场买好了零食,一同品味开幕式的这段时光。一家子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待着张艺谋带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表演的开场击缶倒数使我为之兴奋,但随后“四大发明”的古板式表演使我觉得沉闷,所以一直只顾吃桌上买来的零食,慢慢地原来的激情也没有了,直到亢长的运动员入场,母亲实在忍不住,洗澡后就独自入房睡觉,只留下侧躺在沙发上看似眯眼侧听的父亲和无聊吃着零食的我。这种状态直到李宁的出现,我兴奋的大叫了一声,父亲也似乎意识到来到点燃主火炬的环节,慢慢侧身坐了起来。电视上,瞬间火焰、烟花、欢呼…。而父亲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似的,在火炬点燃后吐槽了几句就入房睡觉了。落下我独自在客厅不断转台,折腾到凌晨三点多。
北京奥运我依旧狂热与国家与运动的关系,同时也很有底气,因为清楚地知道,这届奥运会有很多“保金”选手;赛程期间,我几乎天天盯着电视,不想错过每一场与中国有关的比赛。我几乎观看了所有的举重比赛,一次次重复听到电视解说员焦研峰的那句“漂亮!”。同时我惊愕于埃蒙斯在射击场上的戏剧表现。也燃于林丹在决赛激情的表现。同时对刘翔的退赛感到极大的惋惜。2008的奥运,我似乎也参与其中,每个镜头,每个场面都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保留这奥运的相关报纸。而2008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也就是那年,中国公民社会元年被开启了。

而接下来的伦敦奥运,似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传播方式上,我不再依赖电视看奥运,更多的依靠电脑多屏式智能地收看现场转播,而身边已没有了父亲的陪伴,也没有了各种动漫手办的相依而坐,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电脑前,啤酒、零食、微博…。也只有刘翔的比赛让我再次打开电视,而很遗憾他再次因伤而不能完成比赛,看着他单腿蹬向终点的时候,我似乎理解他了;而电视哽咽煽情地解说,却让我难以理解,按现在来说当时我就是一脸地懵逼。
其次,我不在把奥运和国家的联系高高举起,我逐渐认识到奥运只和运动员个人有关系。在中国公民社会的逐步发展下,举国体制的弊端也让我慢慢的了解。所以,我不再狂热体育与国家的情感。记得在伦敦奥运期间,我国举重选手吴景彪因得了银牌而感到愧对国家,这当时让我看得心疼,这种扭曲的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多么的毫无违和感。我期待有一天,体育回归到个人,而不是背负起一个国家的重任。我过往的观念已经慢慢地转变了,我相信“首先得感谢国家”的这种观念也会转变。

在信息化多元和过剩的年代,奥运似乎与过往变得不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而不再依靠单一的管道宣教。看奥运这些年,我也变得不再容易狂热冲动,对于过往的感性,现在的我似乎更加理性了。


    关注 翻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