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修行

 

记得上一次提笔想写些自己所感的,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直到最近受到友人的推荐,看了一篇蒋勋先生从《红楼...



记得上一次提笔想写些自己所感的,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直到最近受到友人的推荐,看了一篇蒋勋先生从《红楼梦》出发的感悟《修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相比现下成筐的“心灵鸡汤”和“无病呻吟”,感受颇多。行文不详表,我今天也想谈点自己对修行的浅见。

修行,总是披着浓重的古典和宗教色彩。因为在物质生活不那么丰富的时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层次,人必须经过所谓的修行。

佛教的修行讲究“空”,从“空”至“无”,不贪不执着;

道家的修行讲究“知行合一”,即所谓“有为法”;

西方教义的主张人性本恶,赎罪即是修行,而博得主的原谅,去往天堂;

记得在6年前的炎炎夏日,我第一次去三亚南山寺,亲眼目睹一位上身赤裸、下身着破烂僧袍的僧人,三跪九叩,从寺庙的门口,行礼至大雄宝殿。后来才知,这就是苦行僧——在佛教徒里,最身体力行的修行者。宗教的修行者,通过对自身极限的突破,完成身和心的进一步层次的追求。

对于你我这种凡人,光是苦行僧的一个动作,想必都已经头皮发麻了吧。现代人的修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个毛病,就叫修了行了?也许是,但也许也不是。南怀瑾老先生的话,我倒觉得可以借鉴几分,即——“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你我俗人,难脱红尘,红尘俗世,难渡其真。再拿改毛病说事儿,为什么说可能是修行,又可能不是呢?改毛病,改的是习性,是品性,是炼心,是发自内心的去认知毛病,探求问题,从身和心都去感受;而不是只是一味的防治自己不为,心存怨气不说,还影响周边的人,那这就不是修行了。工作、生活、家庭都是修行的道场,父母、爱人、同事、上司皆是老师、师兄弟,皆可为鉴。

佛曰:“不贪不执着。”在修行中,我们职场人经常会遇到关于“执着”的问题。什么叫执着的问题?打个比方,我们经常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去抱怨一些人,为什么不能像自己这样对待他那样来对待自己?这其实就是一种缺乏修行的状况。人各有各的因缘和福报,往往执着什么,就会伤你越深。试想,如果问心无愧,心情坦荡,做了以后,我们又为何去执着于是否有回报、是否有恩泽、是否有福祉呢?修行自己的心性,不去揣测和臆断,做好自己的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不执着、坦荡荡。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去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的滑板鞋》中的歌词曾写道:“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时很远有时很近”。为什么一会儿远,为什么一会儿近呢?身和心的距离为什么会有变化呢?修行的人,需要去了解内心深层次的诉求,有时候则更需要的是净化自己的内心。要能够有勇气了解真正的自己,并及时地去修正初心,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修行。我很喜欢一句话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想来,可真是实实在在的修行精神啊!

写到这儿,我还真担心自己写的这篇奇葩文,是不是已经快要变成文初提到的“心灵鸡汤”了。是的,你我的修行,就在自己的身边,无时无刻,何时何地,就像老祖宗六祖慧能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送给修行路上的你和我!

作者介绍:王宇斌,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

**********************
注:本文系智领荟(VHR)原创文章及独家发布,内容与版权归智领荟(VHR)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此文,请注明来源智领荟(VHR)微信公众(ID:智领荟VHR)及作者姓名。若擅自引用,将予以追究。


    关注 智领荟VH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