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海尔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心路历程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人,海尔在互联网时代以“变革与转型”为形态的创业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心路历程?...



因为变革与转型,海尔被全球聚焦。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人,海尔在互联网时代以“变革与转型”为形态的创业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心路历程?

一创业就一定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有人都会遇到麻烦,你跨过去了就成功了

为什么埋怨呢?应该高兴才是!
近期,海尔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接受第一财经《创业启示录》纪录片记者专访时,围绕记者提出的问题,讲述了海尔致力于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和自我颠覆变革的动因、目标与经历。这样的经历,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海尔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心路历程。
“战胜满足感”之后的 “不触网,就死亡”


 
(图:海尔董事局)
自我颠覆

海尔创业32年,2012年底,提出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但早在2000年,海尔制造业务高歌猛进的发展阶段,就已经开启了向互联网进军的转向。

张瑞敏说:“大概在90年代初,从日本传过来一个词——‘大企业病’,形容企业大了之后,办事儿推诿,决策非常慢,和市场离得很远;在我们内部,通俗地说,有一道‘隔火墙’。当时就觉得,企业大的时候确实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没有想好的时候,2000年,我去瑞士参加达沃斯,一个主题对我的刺激非常大——‘让我们战胜满足感’。其实,所谓战胜满足感,就是说在传统时代所有那些成功的案例、成功的做法、成功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可能都不管用了。尽管那时对于互联网时代,到底什么样的模式可行并不太清楚,但是我就觉得,这可能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回来之后,我在内部就提出了六个字,‘不触网,便死亡’,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不管明白不明白,必须先进入互联网。”

走过懵懂的探索期,海尔在2005年9月份正式提出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人单合一模式”,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11年。这11年,经历了改变观念,传统组织瓦解,到现在建立起小微创业平台企业。

其内在变革的驱动力,一是大企业凭借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摆脱“大企业病”,需要另寻破解之道,二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企业与用户“零距离”的时代需求,大企业必须必须把自己解构,让全体员工都面向市场,直面用户。

在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为什么要自寻苦路,自我颠覆呢,不这样就不行吗?张瑞敏站在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竞争的角度,提出了海尔变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他说:“根本问题在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过去就是学国外的经典管理模式,现在他们也没有路走了,既然大家都没有路,都要探索新路。如果这个机会再不抓,可能就来不及了。其实,我已经看到,很多外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走了。比方说,丰田就已经开始变动了,不是按市场、按地区来分,而是按车型来分,按车型来变更公司架构。也就是说,很多大企业已经往这个方向走了,如果大家都走上了,那我们就没路可走了。”
认清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


·
(图:海尔创牌大楼)
认清方向

在没有路标的行程中探索,在荆棘之中走出一条道路,让海尔在互联网创业的道路坚定前行信念是什么?

访谈中,张瑞敏没有否认海尔转型的艰难。企业是一个系统,有相当复杂的体系,如同人的身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变革解决不了问题,当然也实现不了发展的目标。践行“人单合一模式”的11年间,海尔变革遭遇并突破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在观念上,由原来的传统科层制企业的执行力文化,转型为创业平台的创业文化。员工要从观念扳正过来,不是要执行上级和领导的命令,而是要把用户当领导与上级,要执行用户的命令。对此,有员工,特别是原来的中间管理层,表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观念的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接着是组织的改变。海尔破坏掉金字塔型、叠床架屋这种层级制,每个人都要对着用户,只有三类人:“平台主”,是搭建平台的创业者;“小微主”,即小的创业团队;“创客”,员工从执行者变成创客,变成了创业者。日常工作从原来大企业机制下“派工派活”,到变成创业小微,围绕创业目标,自主工作,主动工作,让以具备“大树底下好乘凉”打工心态的人倍感不适。

而随之来的的薪酬机制,成了海尔变革与转型的攻坚战之一。从“企业发薪”到“用户付薪”,真中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创业者真正的创业、创新热情。员工薪酬的高低,不再取决于职务高低,而是取决于每个人面对市场,给用户创造了多少价值,给用户创造的价值越大,酬劳就越高。

薪酬机制,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利益,也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尔何以能翻越如此大的利益障碍,做到用户付薪呢?

海尔用户付薪的机制之所以能落地,是因为海尔变成了创业平台,创业小微拥有用人、决策和分配权,而创业小微的管理又完全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平台。人力是公开的,能者来,能者上,庸者去,庸者下。

从传统科层制管理企业转成创业平台,小微和创客成为企业主体,平台的开放与小微的灵活,带来的是资本与人力的社会化。小微公司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风投,小微创客进行跟投,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起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创业生态圈。

谈到海尔转型面对的诸多挑战,张瑞敏表示,认清方向非常重要,“认清了方向,不管遇到千难万险,你就‘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到现在为止,国外很多商学院,特别是欧美商学院,把海尔的变革做成了案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方向。方向正确,这是海尔坚定要走变革之路的信心所在。
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挫折是最好的礼物”


·
(图:海尔大学)
创业生态圈把企业转型为创业平台,张瑞敏对于创业的观点是:“一创业就一定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样想就不要创业了。在创业的过程中,所有面对的困难都是你自己的,如果说是外在环境造成的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个机遇。所有人都有这个麻烦,你跨过去了就成功了,为什么埋怨呢?应该高兴才是!如果环境好到每个人都能成功,就没有你任何机会了;如果你想真正成功的话,就应该从艰难的环境中走出去。”

关于海尔平台上小微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张瑞敏表示,海尔已经不是要做一个帝国,而是要做一个生态圈,好的生态之中,有失败的,但成功的更多。

谈及青年人创业,张瑞敏说:“挫折是最好的礼物。为什么不从接受教训当中吸取经验再去创业呢?其实这是一笔非常好的财富。我反倒觉得,如果你要是开始创业一下子就成功了,最后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可能更惨烈,因为你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那个成功的偶然性太大了。所以,我认为,好的创业者很可能应该都是从失败者中走出来的。”

来源: 海尔文化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 电商经理人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