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翻山越岭,相濡以沫

 

由于自然界的既定规律,因此人必然先是动物,而后才成为人...



法国群体心理学大家勒庞作过一些研究,其中相当有趣的一个观点是:由于自然界的既定规律,因此人必然先是动物,而后才成为人。之前一部难得的好电影《烈日灼心》里也描绘了类似的场景来探讨人性,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里天生的邪恶和慈悲纠结在一起,形成了极为沉重的矛盾。作为动物性的人类,必定遵从某些原始的本能。相反后期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又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人理性的一面。

人与人的相爱,大抵也是这样的。年少时基本认定某某人为终生伴侣,连最基本的身体接触都还没有,就开始展望白头到老的画面。在西方近代人类学里,将这类感情统称为“小狗之爱(Puppy Love)”。不排除偶尔也有柏拉图式的恋爱能修成正果,但事实上这几率不比中双色球高多少。与之相反的,随着性文化的解放,大部分人(尤其是成年人)的相爱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先上床,再谈心。认不认识并不重要,了解与否亦不相关,先哼哧哼哧搞过一番再说。不敢苟同这种方式合乎社会之伦常,但从人类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讲,这动物性的释放,恰恰成了一种进步。



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吸引,是原始而粗暴的。尤其灵长类动物,纵观其一生,用一个“搞”字基本上就可以概括。看着毛发浓密的,搞;看着肌肉发达的,搞;看着吃相优雅的,搞;看着地盘广阔的,搞,等等诸如此类。现代人亦无法免俗,说起搞字一下就能亢奋起来。这从大多数地区的最肮脏的方言里就能看出端倪:所有骂人词汇基本都在和对方家庭的所有女性发生不正当性行为。人是一种强调群体性的生物,这群体性给了我们很多特征。比如害怕孤独,比如喜欢倾诉,又比如喜欢和人搞。

肉体上的距离很容易被抵消,前提只要你足够大胆,譬如灌酒、下药,再大不了无非蹲个监牢。但心理上的鸿沟和防线却不易突破,动物性释放完毕之后,思想上的距离难以拉近,再强大的生理功能在思想距离面前基本无计可施。人们常说,距离带来美,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正因为无法靠近,才会有保持距离这一说。再亲密的情侣,再无间的爱人,都会留有一些余地。这些余地并不是多少见不得光的小空间,更多的是为了守住自己的一方清泉。



灵魂上的靠近如同翻山越岭,过河跨海,无比艰辛但充满了乐趣。只要试想这样的事情都会令人激动:假设你们在25岁的时候相爱,在那之前的25年里,你们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人生经历。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不同。现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要因为某些链接而相拥,这是多么令人憧憬的一件事情。对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说的事情,可以愉悦地向对方吐露;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愉快地做的事情,可以顺利开展;其他任何人都不会理解你的事情,可以被轻松化解。这种灵魂上的接近不等于精神式的恋爱,而是一种保持了充分自尊的坦诚:精神上的裸体意味着真正卸下伪装和面具,原始的动物性和后天的理性真正交融在一起。



作为自然界进化的奇迹,人承受了其他所有生物不能够承受的精神重量。这种重量迫使人会在不同的阶段戴上不同的面具,来伪装自己的存在。直到有另一个人翻山越岭来摘下你沉重的伪装,和你并肩站在时间的风里朝向未来。有一句动听的情话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你我分别,我在山脚,你在海边。但不要紧,因为我的空气,来自你前一秒的呼吸。




    关注 捌件EightImaginati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