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修之人,常与名利相应,人我自覆,自障障他往生正行

 

专修念佛的人,远离这些杂缘,不去凑热闹。因为凡夫的心容易动摇,这些场合去多了,接触杂缘多了,难免见异思迁。各宗善知识都有他们本身的修持法门,往往用自宗教理回答有关净土的问题,会破坏我们的信心。所以,还是少去为好,不要“乐近杂缘”。...



击标题下面蓝色“灵瑞之声”即可免费关注
欢迎投稿,邮箱为:2064563864@qq.com


朗诵:佛智居士


【链接】杂行十三失

修杂为什么难往生呢?善导大师讲了十三点。

(1)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2)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3)与教相违故;

(4)不顺佛语故;

(5)系念不相续故;

(6)忆想间断故;

(7)回愿不殷重真实故;

(8)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

(9)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10)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轻”就是轻视,小看他人; “慢”是傲慢,高看自我。轻,有两点 : 一是轻于极乐净土,二是轻于念佛。杂行之人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界,是凡夫靠自力修行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妙报土,以为是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这显然是看轻了。同时,他对专修念佛的法门很轻视,以为太简单了,不愿意行持,这不是看轻吗?对于至极无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他觉得很简单,轻视,小瞧,这叫“轻”。

慢,也有两点 : 一是自生我慢,认为“我能修行”,这是把自己看大了。二是慢于他人,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看不起专修念佛的人,认为他们不修行,只想走捷径等等,这叫“慢”。杂行的人就有这种轻慢。

专修念佛的人没有。专修念佛的人知道我就是一个罪业凡夫,只配念这句佛号,有什么好傲慢的?只配念佛,也没什么好名、好利。

这样低调,对这句名号不仅不会轻慢,反而会无比珍重,像印光大师所言 :



宝此持名一行。

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把这句名号当作我的宝贝,当作我生命的根本,非常珍爱”。我们看人家,都是大菩萨,“你大概可以修行戒定慧,你大概可以修六度万行,你大概可以开悟; 我呢,没有办法,什么都修不了,只有抓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心思羡慕别人,内心对这句名号很珍重。想傲慢也傲慢不起来。怎么会傲慢呢?什么都不会,傲慢什么?持戒,不能清净; 禅定,妄想纷飞; 智慧,一片黑暗,心中无明。讲起来都不如人,只有这句名号,这就不会心生轻慢。

“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 杂行杂修的人,善导大师就说,虽然也在那里起行修业,但是,总是和名利相关,和名利相应。一个修道的人,如果和名利相应,可以说心就腐败了,腐烂了。为什么叫“和名利相应”呢?显示我博学多能,我能修行,我超过你。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修杂业,他不是和了生死、求往生相应,而是和名利相应。因为修杂才能显出高下,显出我的能耐,人家才能知道我,才能招来名利。如果同样都是念佛,就显不出我的能耐,也就招不来名利。

专修念佛呢,自甘凡愚,老实念佛,恒与往生相应。我就知道我是一个凡夫,我是一个下愚的人,我只配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人我”即是人我是非、“你错我对”等等; “自覆”,就是覆盖了自己本来的道心,在那里争人我是非、名利高下。常与名利相应,肯定有人我是非。大家都淡泊名利,就没有人我是非了。

“亲”是心无间隔。“近”是随处不离。“同行善知识”就是同求解脱、同愿往生、同修念佛的师友。

杂行杂修之人,常与名利相应,心埋人我是非,以致覆盖了自己的佛性道心,把了生脱死、决志往生这件大事摆在旁边。与劝他老实念佛往生的人,磁场不相应,觉得没有吸引力,心无好感,不愿靠近。这样,内心被人我是非覆障,外又远离同行善知识,往生也就谈不上了。

专修念佛的人当然也有人我之见,不是说没有,因为还是凡夫嘛。不过,不会覆障自心,不会妨碍他求往生,反而事过境迁,会作退一步想,更加激发往生心。我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跟无量无边众生结下了无量无边的恶缘,都是我不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好好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专修念佛的人,大家在一起座谈,讲到念佛了,讲到往生了,都是法喜充满,这就是同门相亲,法情胜于俗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杂修的人喜欢杂修处所,接近同样杂行的人,说杂行事,修杂行行,彼此互相影响,既障碍自己,又障碍他人往生正行。这样,往生就很危险。

专修念佛的人,远离这些杂缘,不去凑热闹。因为凡夫的心容易动摇,这些场合去多了,接触杂缘多了,难免见异思迁。各宗善知识都有他们本身的修持法门,往往用自宗教理回答有关净土的问题,会破坏我们的信心。所以,还是少去为好,不要“乐近杂缘”。

“无外杂缘”才能“得正念”,“乐近杂缘”就“自障障他”。

杂行十三失,以前四失为本。第一为自修因之失,二、三、四为佛力增上缘之失。后面九条是对前四失的补充说明,以彻底破除侥幸心理及种种辩解。

有杂行之人虽闻前四失,但心不信服,以为虽是杂修,但总愿往生,心系极乐,何以不得往生?答以虽系念而不相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但也有忆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岂不得往生?答以虽忆想而常间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忆想间断,而《观经》随修杂行回愿皆得往生,岂能说杂行之人定然不得往生?答以虽回愿而不殷重真实故。

又辩解说若愚恶懈怠之辈,玩忽稀松之行,可说不殷重真实; 假如贤善精进,苦励身心,急走急作,如救头燃,岂不真实?答以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不名真实之业。

又辩解说纵然贪瞋烦恼来间断,岂不可随犯随忏,还得清净?答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自力忏悔不成就; 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佛力忏悔不成就。

又辩解说杂行杂修纵有如上缺失,但毕竟有所修行,岂皆无益?答以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于解脱道毕竟无有利益。

然则杂行杂修之人,竟然都无往生可能吗?答以欲得往生,须是放下自我,以谦卑之心亲近请益专修念佛善知识。然杂行之人又因人我自覆,不亲近念佛善知识,反而乐近杂缘,以致自障障他往生正行。可说一旦落于杂行,往生希望实在太渺茫。

此杂行十三失,次第相扣,首尾相接。谓罪业凡夫本质是同,偏由遇缘不同,升沉迥异,故先明杂缘乱动失正念。既失念佛正念,约教即与弥陀本愿不相应,违释迦佛教,不顺诸佛证诚之语; 论行即系念不相续,忆想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而又回愿不殷重真实。不真实者,谓由贪瞋诸见烦恼故。不殷重者,由无惭愧忏悔心故。专修念佛之人,虽同样不免贪瞋烦恼,亦非生大惭愧,而由念佛恩力,故得无障; 而杂行之人又失于不相续念报佛恩。既不念佛恩力,徒励自力,故生轻慢名利心。慢心高故,人我自覆,不亲近专修念佛善知识,反好趋附种种杂缘,亦引人趋杂离专,自障障他出离强缘。自障障他故,又成杂缘乱动失正念,乃至恶性循环,永沉苦海。

专杂虽说十三得失,究竟由最初一步是“无外杂缘”还是“杂缘乱动”而见差别。

专修由最初“无外杂缘”一步之得,则后面步步皆得。杂修由最初“杂缘乱动”一步之失,则后面步步皆失。所谓“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又说  “一步错,步步错。”对于净土行人来说,这个修行的路头、关键的第一步,就在于摒弃一切外杂之缘的干扰,专门参访专修念佛场所,专门亲近专修念佛之人,专门听闻专修念佛之教,踏踏实实专修念佛。此是行人至要关口,往生成办秘术。

(来源:《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更多法义文章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阅读文章)
  • 修正行与阿弥陀佛亲近不间
  • 净土门内的细判
  • 一部《观经》有两尊佛在讲
  • 什么是正行
  • “专复专”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要法”
  • 不要用造作的心态念佛




小贴士


灵瑞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关注 灵瑞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