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们的生意值多少钱?

 

之前闲的时候写了一篇《为什么说滴滴们的生意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大》,没想到引发了不少媒体圈和市场营销圈朋友的评和论,说明明很重要啊,节省了很多时间、尤其是采访赶时间、出差酒店-机场-火车站的通勤方便多了,很有用,等等。...



滴滴们的生意值多少钱?



之前闲的时候写了一篇《为什么说滴滴们的生意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大》,没想到引发了不少媒体圈和市场营销圈朋友的评和论,说明明很重要啊,节省了很多时间、尤其是采访赶时间、出差酒店-机场-火车站的通勤方便多了,很有用,等等。



可这也恰恰说明了,滴滴们真正的刚需应用场景,也就是中等收入人群的部分出行场景,其价值在于提升了这些人群的出行效率,并带动改善了部分出租和黑车的收入水平。

从供给方看,由于前文提到的城市出行交通资源和政策的限制,出租车的数量不会扩大太多, 私家车的数量、通行时间、通行区间受限,将会是大势所趋,所以靠着私家车共享为基础的出行方式,既不足够经济、也并不能改变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

那么滴滴们的核心商业价值其实就是:他们为多少中等收入人群,节省了多少出行场景下的时间,以及这些人愿意花怎样的价格,来为此埋单。这些人全年愿意为这类出行付出的总支出,其中的抽佣总额,就是滴滴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基于这样的收入来源,就可以评估滴滴们的合适估值。

首先是,要打车而不是乘坐公交系统,来完成通勤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频次有多少?如前文所提及的,滴滴自己公布的最新数据是:三季度,2.5亿注册用户,360个城市覆盖,日单800多万。虽然这其中仍然有因为补贴和促销带来的订单水分,考虑到毕竟覆盖了300多个城市,日均400万单,还是能实现的,当然,如果谁有更靠谱的数字能分享出来,我重新算。

其次是,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用什么样的价格来买这样的服务,以及,出租车和私家车主愿意以什么样的价格来提供服务。这就涉及到应该如何定价的问题,以及谁能定价的问题。

消费者愿意用怎样的价格来购买相应的服务?其实,这是个虚构的问题。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消费者愿意给的价格其实是波动的。比如在吕克·贝松的《出租车》爆笑三部曲里,每一个片头故事的场景,比如生产、赶飞机、追匪徒等,都是乘客愿意花天价来买服务的。



就算是日常生活里,比如我个人印象深刻的,2012年7月的那个大雨夜,我站在金宝街上淋了30分钟,生生拦不到一辆车,那时候我真愿意花600元打车回家,虽然平常也就30元搞定了。其实,大多数正常的打车消费场景的价格,也不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而是由供给端和有定价权的机构的博弈决定的。

先来看看供给端的看法吧。搜一下各大新闻客户端里,关于滴滴新闻的评论区,以及百度知道里,私家车主对做快车和专车是否挣钱的评价,就可以知道,随着补贴的消失,在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里,现在做快车司机,每天工作8-10小时,拉15单左右的前提下,抛开油钱、保养、磨损硬支出,一辆车月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如果是在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一个有车的私家车主,不太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去提供这样的低产出服务。这说明了,对服务提供方来说,滴滴快车现在的定价偏低,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全职工作。

那滴滴们为什么不去提高单价呢?其实是有的,滴滴们的高峰倍率就是变相提价,用价格机制筛选出真正有能力,消费得起的用户。但问题是,提价后,单价虽然上去了,但总单数却下降了。比如前几周,北京出现了滴滴和Uber在一个晚高峰有5.X倍率的记录,可许多快车和专车,却根本拉不到一单。



除了市场因素,还需要考虑的是出租车定价的政策限制,因为出租车的消费单价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北京近20年来,常住人口从800万到2300万,增加了近两倍,出租车却只是从4万辆增加到不到6.6万辆,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租车价格和准入管制,导致出租车司机成为这些年里,为数不多的实际收入不增反降的行业。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南方周末》2013年的一个特写,《1157个有牌照的人,北京个体出租车司机的生存哲学》,里面提到过,20年前一个有牌照的个体出租车司机,一个月净利润能到6000,这可是人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啊。

所以,我们看到14年前,雪村那首脍炙人口的《开、开、开出租》里的快乐侃爷们,慢慢变成了衣冠不整、味道浓郁的的大哥们——因为当年开出租的都是北京城里的能耐人,而现在开出租的都是远郊区县和河北的苦命人,这些司机们,月均收入在3000-6000元之间,但每天要工作10-14个小时,而且几乎没休息。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本质上,在从A到B的出行场景下,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是确定的,也是无情的,不会考虑所谓的社交、到达前后的关联消费场景,也不太会看你的车好车坏(当然同一价位下,车越贵越新,会增加满意度),他们唯一关注的点是时间效率和价格。而由于价格和准入管制,出租车提供的打车服务就是定价基准点,滴滴和Uber们的定价,不可能高出这个点太多,否则就会之前用补贴吸引来的用户所抛弃。



所以关于定价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出租车的单价和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是滴滴们能决定的吗?或者说,明年出台的出租车新政,会怎样影响滴滴们的生意前景?这才是让消费者、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和私家车主们关心的真正问题,也是滴滴们真正紧张的问题。

最后,我们来算一算,滴滴的理论收入大概是怎样的吧。每天400万单,按照200万出租车订单,200万私家车订单,平均客单价30元假设,成交额是各6000万,滴滴抽取的私家车佣金是20%,也就是1200万,出租车佣金是5%(是之前的比例,现在可能有变动),大概是300万,日收入1500万,不考虑节假日的人流变动,年收入50多亿,的确是个很好的工具型平台公司。

那么这样的一个工具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对标公司应该找谁呢?显然应该是类似的企业,比如搜狗、比如APUS、比如猎豹。虽然近期中概股受重创,但这三家公司还是至少值30亿美刀。

所以,滴滴出行比较靠谱的估值,应该也在30亿美元区间波动。因为时间有限,又没人给稿费,就没去查Uber和神州专车们的公开数字了,但同样的生意、同样的算法,输入已知条件,输出结果,不是太难的事情。


    关注 乐趣联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