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案】-日本U12以下少儿足球培训介绍(上)

 

本文转自(青葉城恋歌)微博,从不同视角看待青少年足球培训。...



版权申明

  1. 本文转载于〈青葉城恋歌〉微博
  2. 作者:青葉城恋歌
  3. 如需转载,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申明。




想了解日本球星的成长之路可以很容易的从日本网页上获得许多信息,但这些记录大多是从中学或高中为起点的,U12以下小学时代的情况因为太零散太末端很难把握,换个说法,在日本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完成足球的启蒙教育,这种平凡的像空气似的东西反而因为没人报道而鲜为外人所知。

儿子从幼稚园大班时开始起学踢球到现在小学快毕业,经历过三四个俱乐部并所属着学校少年团,接触过十几个日本教练。我很愿意把自己知道的点点滴滴和大家分享。 即便可能是很个人的经验很局部的信息,但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情况写实。



U12以下的足球培训可大的分为商业俱乐部和学校少年团两种。所为商业只是指俱乐部在资金上独立运营,并不是赚钱的意思,而且大部分少儿培训机构都是非盈利型的。除了像仙台七夕这种地方可能会有赞助商,一般U12以下的培训机构很少有赞助。

俱乐部大多有自己的培训纲领和教程,教练为全职。俱乐部又可分为精英教育和兴趣培养。精英教育是指在足协注册,积极各种大赛的俱乐部,在仙台,这类俱乐部中比较有名的是七夕少儿班,以及去年代表宫城县参加全国大会的Junior等俱乐部。而兴趣型是指只做技术培训,不参加外部比赛,比如 Coerver 科巴领先体育,Liberta 利宝乐多等俱乐部。

利宝乐多和科巴这两家俱乐部三四年前起就在上海发展市场开了班,但利宝乐多的上海班从来没有日本本部的官方网页上出现过,自从改名为世堡体育之后和日本Liberta的关系变得更加不明晰,两位从本部派来的教练分别去了香港和台湾,但依然用着Liberta的球衣。科巴的上海班虽然动静不大但存在的堂堂正正。而TFA则是在上海发展起来的培训机构,一开始只对在沪的日本孩子培训,近年开始面对中国市场。



除了七夕等大牌俱乐部会在U9起就进行部分选拔入会以外,大多数是在U12以上才实行选拔。所以基本可以认为,U12以下大多数俱乐部的大门是对所有孩子敞开的,年龄越小敞开的门口越多。家长会非常理性的为孩子做选择。一般来说进俱乐部的家庭经济上不会太拮据,而从小就直接送进精英班的家长们大都心中会有不同寻常的意识,比如香川真司,柴崎岳等就从小进了这类班,肯定小时候就非同一般。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单亲母子家庭的也没关系,还有学校少年团这个更宽敞的大门。

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可以在少年团注册并同时参加训练,但在精英班注册的孩子不会脚踏两只船,即使制度上允许也没人会这么做。

足球俱乐部的收费和其他的琴棋书画英语班游泳班差不多,大概一星期训练一次大致一小时的样子,每月六千日币相当300人民币的月谢。足球仅凭一周一次当然不够练,各俱乐部还会巧立名目增加练习次数,也当然也另做收费。

我认识的教练当中只有两人有过职业选手生涯,是相当于国内丙级联赛水平俱乐部的选手。 但俱乐部教练们显然经过正式的职业训练,有着对付和吸引男孩子的丰富经验和特殊亲和力,尤其是带U6U8孩子的教练,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大活宝。各俱乐部根据自己的指导方针选择教练,门槛也有高有低。为人有趣可能是俱乐部教练的共同特点。职业教练的年薪应该是低于公司职员的,这从他们开的车上也可以看出个大概。

儿子进的第一个培训班是利保乐多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学员年龄从3岁起到12岁止,因为这是唯一开在我家附近的班,省去了接送的麻烦。教练们不但训练有素,形象也是我看到过的最耀眼的一群,个个声音洪亮高高大大有的还本田圭佑似的又酷又装。但对人说话时表情真诚眼神柔和,他们很清楚自己和本田圭佑工作性质不一样,每天面对的是孩子和孩子妈。



俱乐部不可以使用学校的场地,但好在日本到处都是足球场。我们家附近就有两个公园可以随便用。球门等训练道具由教练每次自己带来,学员们一起帮着搬运搭建。五岁的儿子第一次搬运门框这么重的东西。和少年团相比,俱乐部上课内容紧凑趣味性强。尤其在热身训练时可以充分体会到全职教练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几件道具教练们居然能玩出这么多新鲜花样实在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小孩们都开心的早忘了来捣乱一下的念头,在游戏中很自然的完成了热身,躯体平衡手脚配合大脑反应等基础训练。之后的正式训练俱乐部之间会有不同的培训教程,由此训练出的踢法也各有特点。参赛时遇到的一些俱乐部队,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独特的风格。而少年团球队之间则高度相似。我们也参加过科巴的培训,他们是在体育馆里上课,要求学员在很小的空间细腻的练习控运球。

按课教完成训练内容,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首先要求队员耐心听懂说明,然后按教练教的去练习,不允许乱踢,在这个时候不听话的孩子还会挨骂。这也是考验一个教练是否称职的时刻。

利宝乐多的教练们都很尽职。班里那时一共十一二个孩子从5岁到11岁不等,由一个教练带。有近一半的孩子已经是学校少年团的队员。每次课后基本上会把大孩子留下来再补一小时的课,当然是免费的。儿子半年之后也很快被列入补课对象中。

刚进班时儿子年龄最小,别人又比他早进班一年以上。每次的分组比赛,儿子大概一开始有两三个月根本碰不到球,也没人肯把球传给他,接触到球的机会是大孩子们把球踢飞他屁颠屁颠的跑去把球捡回来,然后用极标准的姿势发界外球。教练并不特殊照顾他也不传球给他,可能看他踢不到球也挺开心的就不担心。教练传球给他是在几个月之后,帮助他踢进第一个球那已是半年后的事。



我清楚记得那一天的事,儿子回到家,在门口就大叫我今天踢进一个球!儿子的小脑袋在严冬里冒着热气,脸上粘着不少泥水,却兴奋的神采飞扬目光闪闪,表情生动的让我觉得花钱学球真值。

教练为什么没让他在第一天就进三个球高兴高兴,而是把进第一个进球安排在半年后呢?

日本整个社会认为孩子成长应该顺其自然,足球也是一样,不能拔苗助长。刚进班时儿子的兴趣是发界外球和满场瞎跑,还没有拼抢和进球的意识,教练这时还没到要帮他的时候。等他意识到要拼抢并努力去拼抢时教练才帮助了他并把球传给他。进球也一样,等他自己有了强烈的进球欲望后教练才助攻了他。

再笨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进球比发界外球要有趣一百倍,这种领悟有些孩子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这点时间差根本不算什么。而自我领悟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教练和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可以适当的引导但绝不能让他们失去这种成长的机会。



尽管上正课时教练很严肃,但在分组比赛时却很轻松。除了犯规手球乌龙球,教练很少对孩子们说不。有一次一个一年级小孩主动要求当门将,但比赛一边倒球根本不过来,他闲着无聊就沾着口水做了个泥丸子,教练也不阻止,只问他好吃不?看到他一个劲往外吐吐沫的狼狈样时建议他要不要漱漱口?就这样有时候很放任。另外,教练和家长也不会教孩子在比赛中怎么造越位如何罚点球,以及被撞到了地上多躺会儿,发任意球时尽量往前赖几步等,但自己想出来的也随他们去运用。孩子们自己会在看球赛时发现足球里名堂很多,于是自己去探索,儿子三四年级时常去学校图书馆借足球书和体育杂志看,自己从书上学到很多足球知识。借回的足球类书籍总是最破旧的,可见利用率很高。

他们还在平时踢野球时研发出一些很拉风的开球战术,其中有一个流行了一阵。我这里给起个学名叫开球三脚踢。上下半场的开球或失球后的开球,第一脚前锋开球传出,第二脚另一个前锋回传给中锋,中锋第三脚即射门。三年级起就会出现个别力量型选手,过了半场就能打门,加上助跑加上回传时的反弹力,加上对方门将还在发呆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球感较好的下半场会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儿子U10时在上海金汇的COPA大赛上就和队友们上演了一回,丢球后一分钟之内随即扳平了比分。教练一般对这些花样不管有效与否都默认。但也有些玩意儿被立即扼杀在萌芽里。一次比赛外队的一个孩子获得任意球机会,他手脚麻利的堆起一座小土山,想把球垫高了踢,当然没能逃过裁判的眼睛,被吹哨被警告小山头被踩平。

培养有独创性的选手是教练们始终很在意的事情,总是在思考如何把那些凭着感觉踢球的选手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引发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做基本功训练,去模仿并固定别人的踢法,哪怕这个人是梅西。



虽然全社会都对孩子在礼仪行为上要求的很严格,但家长教练和学校都很注意不用成人的固有思维去干涉孩子们的思考,不会拿着模版或范文要求他们照着去做,宁要粗燥的原创也不要精美的模仿。每年暑假学校都有自由研究的暑假作业,好作品还可以得奖。评委会非常厉害,会分出哪些是有家长插手的哪些是小孩自己的突发奇想。一些看上去很幼稚的歪歪扭扭的作品反而会得奖。

朋友的两个孩子都很有绘画天赋,暑假各交一幅关于夏天的作品,大儿子画的很好很漂亮,家长们都感叹不已,却没想到妹妹的作品静悄悄的获了大奖,她画了一辆装着几个快乐孩子的巴士,车身是半个西瓜皮,西瓜车旁飞着各种昆虫。

说这些和足球看似无关的话题是想说明,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启发式的指导理念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保持着他们柔软的思考方式。足球的意义不仅限于体育,更是教育,是想以足球介入孩子的成长,通过足球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力量,使心灵变得强大,并在不经意中收获几个好选手。这是大部分足球少儿培训班的宗旨。



足球培训不会以营利为目的,但要想生存下去也得自己好好的去经营。和日本其他的商界理念一样,俱乐部不会把发展新会员放在首位,而是想方设法为现有会员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一来稳固自己的品牌,二是自己也能从中获益。这个俱乐部每年有三四次外出集训,而且只在集训时进行技术晋升考核。

进俱乐部没多长时间就遇上了外出集训。住宿费交通费考核费大概要近三个月的月谢,我既舍不得钱也舍不得儿子就没打算去。教练找上们来了,问为什么不去。我说明年上了小学再去吧。教练说已经体验了住宿保育了是吧?那就完全没问题了。住宿保育是大班生暑假里必须在幼稚园住宿一晚的幼教课程,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节点,不知中国有没有。教练没有拍着胸脯说我保你不出事,而是把每个可能发生的危险都列出来,说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地说明集训地点虽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但救命车大约10钟就可以到。学员中居然还有几个三岁小孩也参加,晚上睡觉尿床也不是问题,教练也管换尿布。

于是儿子欢天喜地的参加了,回来时小脸明显瘦了一圈,肯定没睡好没吃好,但又是兴奋异常。无疑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成长。

像柔道俱乐部用腰带的颜色来区分学员的水平一样,利宝乐多用袜子的颜色区别学员的级别。自从儿子通过踩球考核换过一次球袜后,忽然明白了大孩子们穿的红袜子的意思,那是代表地上弹一下的颠球可以连续做20次。于是无限向往红袜子,于是猛练…



有些家长对着好几双被换下的新袜子有微词,我也觉得是浪费,但是想到俱乐部绝不会靠卖袜子赚钱,儿子大字不识几个,却对着俱乐部发的彩页天天研究,硬是让他搞懂了球袜颜色所对应的技术意义,也激发了练球的欲望,觉得这一招很灵就还是支持的。

总之这个俱乐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儿子在这里有了太多的第一次。



进小学以后,受到先辈妈妈的劝诱,一年级时又加入了学校足球少年团。在少年团注册的孩子才是构成日本少儿足球庞大人口的基数。本田圭佑,远藤保仁,长友佑都,内田笃人等很多国脚都出身于少年团而不是俱乐部。不得不提一下,CCTV13的五问中国足球里,把少年团说成是学校体育联盟,这个翻译很糟糕。的确有学校体育联盟这个机构,还细分小学中学和高中,但小体联基本没什么功能,最活跃的是中体联,主要负责组织中学生的各种体育赛事。小学的足球培训和这个机构完全连系不上。

(上篇完)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足球之路!


如果您身边有爱好足球的朋友,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我们共同提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错过的精彩!


    关注 足球之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