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历史主题(八)——异域风情鼎盛的隋唐五代音乐(下)

 

千呼万唤终于迎来了隋唐时期的最终季,因为在唐代时期大家也都了解,国家强大,民族安定团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这正是一个文化高度密集发展的好时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隋唐五代最后的一些文化遗产。...





千呼万唤终于迎来了隋唐时期的最终季,因为在唐代时期大家也都了解,国家强大,民族安定团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这正是一个文化高度密集发展的好时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隋唐五代最后的一些文化遗产。

健舞和软舞
唐代除九部乐、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之外,宫廷还有大量一般性歌舞。这些歌舞规模较小,娱乐性较强,在宫廷中随时可供帝王、后妃们享用,并在一些达官贵族的府邸中多有流传。

它们多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由宫廷乐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编或创作而成。

这些歌舞分成两类:委婉柔美的软舞和敏捷刚健的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抒徐、安详、温婉,表情较细腻。

代表作有:

《绿腰》(《六幺》)、《春莺啭》、《垂首罗》、《乌夜啼》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代表作有:《浑脱》、《剑器》、(《剑气》,西域传入,武舞,着军装,持武器)


软舞

唐代胡旋舞,拓枝舞、胡腾舞从中亚诸国(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带)传入,在唐代流行很广,除长安外,常州、杭州、扬州、江苏、四川等早期回族先民聚居地军有风行。

如今这类舞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他姐斯坦等中亚国家和新疆地区还仍然流传着。



《拓枝舞》
拓枝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亚江布林一带。《拓枝舞》从西域传入中原,原为女子独舞,头戴绣花卷边虚帽,帽上施以珍珠,缀以金铃。身穿薄透紫罗衫,纤腰窄袖,身垂银蔓花钿,脚穿棉靴。即将结束时,有深深的下腰动作。

《拓枝舞》在中原广泛流传后,出现了专门的拓枝伎,并由独舞发展成双人舞。

《拓枝舞》与今新疆流行的《手鼓舞》有许多相似之处。

拓枝舞在鼓声伴奏下出场、起舞。描写伴有动人鼓声的拓枝舞的唐诗——“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拓枝》初出鼓声招”;“大鼓当风舞《拓枝》”



《胡旋舞》原为中亚一带的民间舞。唐有“胡旋女,出康居(中亚撒马尔罕)”之说。伴奏已鼓为主,快速连续的多圈旋转。

《胡旋舞》在唐代风靡一时。白居易《胡旋女》诗:“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圈转”。唐代除专门表演胡旋伎外,杨贵妃、安禄山、武延秀等均是舞胡旋的能手。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均有《康国乐》部,“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男子独舞,流行于唐代,风靡一时。舞者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胡衫,腰束带,足穿棉靴。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
李瑞《胡腾儿》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鼓吹和散乐
宫廷宴会时表演音乐的顺序先是雅乐,其次是已得到统治阶级重视的歌舞,然后是鼓吹乐和散乐。

隋宫廷鼓吹乐分为四部,各部所用乐器不同。

①棡鼓部。应用场合与汉代黄门鼓吹相近;

②铙鼓部。相当于汉代的短萧铙歌;

③大横吹部。用于卤部;

④小横吹部。用于卤部。

唐宫廷鼓吹乐分为五部;

①鼓吹部,同隋棡鼓部,不用大角;

②铙吹部,同隋铙鼓部;

③羽葆部;

④大横吹部;

⑤小横吹部,同隋大横吹部。



鼓吹十二案:起源于南朝梁的宫廷鼓吹乐,后在宋、辽、金用于朝会的鼓吹乐中称为定制。

十二案在朝会活动中陈设在编悬乐器的四周,配合钟、磬等乐器演奏。
骆驼平台上的表演——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7年出土于西安鲜于庭诲墓,驼背平台上的乐俑头戴软巾,足穿短靴,貌似西域人。中间站立一人为唱歌者,表演状,四周坐着4位,一为弹琵琶,一为吹奏竖笛类乐器者,另外两个姿态相同,双手抬至胸部正欲下拍,可能是击鼓。除琵琶外其他三件乐器均失。这类演奏形式是丝绸之路音乐活动的反应。



到这里隋唐时期的所有音乐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亲眼感受一下,很多壁画描绘的都是宫廷宴饮的场景,会让人身临其境。

戳链接回顾音乐专题

自由爵士 | 小野丽莎 | Brian Culbertson | 苏联风情 | 夏天的民谣 | Michael Jachson(一) | Michael Jackson(二) | Michael Jackson(三) | 影视音乐(一) | 影视音乐(二) | 影视音乐(三) | 动漫音乐(一) | 动漫音乐(二) | 动漫音乐(三) | 拉丁音乐(一) | 拉丁音乐(二) | 拉丁音乐(三) | 轻音乐(一) | 轻音乐(二) | 轻音乐(三) | 音乐历史(一) | 音乐历史(二) | 音乐历史(三) | 音乐历史(四) | 音乐历史(五) | 音乐历史(六) | 音乐历史(七)





新蓝鼎(北京)艺术中心

New LanDing (Beijing) Art Center





长按指纹关注

【新蓝鼎艺术中心】


    关注 NewLanDingArtCent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