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归来话乔家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是很多人参观乔家大院之后的感慨。...

乔家归来,耳畔时常还会响起那首《远情》:“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不能够容我细思量/繁华瞬间如梦幻一场/世上人有几番空忙/春去秋来叹世事沧桑……一首因《乔家大院》而红遍四方的歌曲。


不过想来,也许于乔家大院的向往并不仅仅源自那部电视,源自悠久的晋商文化。如果说因为大院文化,朋友之前就已给过建议:看过“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就可以考虑不去。若说因为晋商文化,平遥古城浓郁的晋商文化应该一点都不逊色于乔家啊。也许,更多是出于儿时起就对祁县这片土地的好奇吧。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十七岁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故乡的县城,而县城之外的任何其他地方于自己来说都是极其遥远的,包括祁县这样的小地方。不仅如此,可能骨子里还遗传了父母对故土的守望,对远方并不像自己的同龄人那样向往。

儿时,经常会从家人嘴里听到“祁县”二字,被告知那个地方有一门亲戚,即奶奶的三姐远嫁祁县,而更为重要的是,奶奶的儿子之一,父亲的“三哥”,很小便被送给了她的三姐,即那个自己从未谋面的三老姨抚养。所以,儿时总是会不停的幻想那个被送走的“三大爷”所生活的那个祁县城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若是他不曾被送走,我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从太原到乔家大院,乘汽车可直达景区门口,票价23元,不过自己还是固执地选择了火车,后转乘公交。或许是因为太多时候的旅行都是一个人出发,而火车、公交之类的大众交通除了心理上能给自己一些安全感之外,还可避免黑车宰客之类的烦心。不过,正因为如此,便也有机会在祁县古城里溜达一二。
在祁县城里,至今依旧保留了一条古老的街道,而传说中的渠家大院便在其中。祁县古城位于祁县县城的广场对面,历史上曾叫“昭馀古城”。街道青石铺路,呈南北走向,东西对应格局。而那些古老的街巷、店铺、民宅的存在,既是古城昔日辉煌的见证,又似娓娓讲诉着它的沧桑。



这样的古街于习惯慢节奏的自己来说,是一点都不会排斥的。因为相比都市的日新月异,古城却是在岁月中一点点沉淀着与它有关的故事。
乔家印象

对深宅大院、官宦富商的生活有过无数次的想象,但想象从来不等于现实,一如乔家大院无需与王家大院作比;一如乔家从不用丫头,只用老妈;一如乔家人可以不做官不经商,但不能不读书;一如乔家富甲一方,却很少置办田产,反倒广行义举,从不吝啬……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是清代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不过如今也被称之为祁县民俗博物馆。来乔家大院,除了乔家大院建筑、乔家发展史、乔家珍宝之外,还可以了解到一些乔家轶闻之类。

》关于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整体为一个封闭式建筑群,六个大院加一条甬道,而甬道的两端分别为门楼与祠堂。其中1号院,即乔家老院子,为乔家掌堂人所居,包括主院、偏远、私塾院。2号、3号、4号分别为东南院、西南院、西北院,是由乔致庸在乔家鼎盛之时修建,其中、3号为珍宝院、4号院落修建最为漂亮。而新院则是由留洋归来的乔映霞,即乔致庸的孙子修建,颇具西式风情。第6院,即花园,实际是解放后由政府修建。


(甬道)


(老宅,乔致庸住处)


(最漂亮的4号院)
据说,导演张艺谋在拍摄中无意发现乔家大院整体呈双“喜”结构,不过,这实非乔家人修建时刻意布局。

》从“福德祠”照壁说起

照壁是汉民族传统居民建筑四合院必有的一处景致,亦有“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之说。
乔家福德祠也叫土地祠,上刻有寿山石、形态各异鹿,寓意福禄寿三星吉祥。而紧挨“福德祠”三字的下面有古铜镜、铜钱串紧紧相连,寓意“光明富贵”、“富贵连环”。中间从左往右依次为古代兵器戟、乐器磬、如意,寓意“吉庆如意”。下面一行两端共有四只狮子,表示“四时如意”。此外,逢年过年,乔家人还以大葱、大蒜、韭菜、豆腐、豆芽供奉土地爷,其中所选豆腐、豆芽与乔家发家史有关,即乔贵发当年依靠磨豆腐、发豆芽起家。因而乡邻间一直流传“要想富,磨豆腐,要向发,发豆芽”。


止足阁——《省分箴)


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喜气临门”之说


猫蝶秋菊——寓意健康长寿,幸福美满


由瓶子、镜子、掸子、钟摆等日常摆设所构成寓意——“平平静静”“有胆有识”“平平静静”“终生平静”
》乔家珍宝

  珍宝之一:犀牛望月镜,乃乔家镇宅之宝,铁梨木制作,寓意喜从天降,大吉大利。而关于犀牛望月,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犀牛镇家灵,望月回天庭,虔诚月儿圆,财神来光临。
  珍宝二:九龙灯,重达71斤,是目前国内保存的两个,为当年慈禧逃难路过时赏赐乔家。据说上面的九条龙可以随意转动,而当下面四条龙上点上蜡烛,再被灯神镜子反射,整个房子十分明亮。
珍宝三:九龙屏风,是从故宫流出之物,非乔家所有。

》乔家人

当然,与家宅、珍宝相比,乔家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的更是做人、家训、尊师重教的传统。

据说,乔家的私塾先生都是重金聘请而来,且享有极高礼遇。在乔家,每位私塾先生不但配有两名书童,伙食与最高当家人等同,每每宴请宾客还享正座。而先生回家,不但安排专车去送,乔家长辈还会出门相送,直到车马离去方回。


而乔家的子孙虽不要求做官为宦,但一定要学士渊博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如乔致庸的三儿子,不喜经商,且因疾终生未曾跨出大门,但却每日研读医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无所不通。其孙乔映霞燕京大学经济学毕业,一度回家办学,致力于发展教育。
总之,在教育方面,乔家子孙读完私塾还可外出考大学、出国深造。民国初年,乔家二十个子孙就有十二个大学生,两个博士,三个硕士,所以,乔家后代子孙多从事教育、科技。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不同的人,不同的乔家解读,愿每一个去过乔家大院的人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关注 心语心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