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丨庆贺祖国华诞,零距离接触各时期典型建筑变化历程

 

1...






2016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67岁生日。67年的风风雨雨中,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从建国到如今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的变化不仅代表行业的发展,更体现出祖国67年来的不断进步。今天我们就在为祖国庆生的同时一同回顾这67年来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

北京电报大楼是建国初期的代表性建筑。于1958年10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总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总高度73.37米,总长度101米。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装四面塔钟(钟的直径为5米),外墙面为浅橙黄色,门窗为浅草黄色,色调和谐明快,气势恢宏。


过渡期



我国在1950年后建筑行业进入建筑复古主义兴起的时代。当时我国建筑行业沿习20~30年代的古典建筑手法,建筑多以局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
1972年,为了扩大对外贸易,适应交易会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广州兴建白云宾馆,在1976年年初,投资2000万的白云宾馆就基本完工了,并于1976年6月1日正式开业。高达120米的白云宾馆是当时我国的第一高楼。

白云宾馆的设计方案在外观设计采用水平线条,在建设中,没砍一棵树,完美地配合了自然界,并设置宾馆内自然景观,形成典雅的空间,成为岭南派风格融入现代建筑的典范。


改革开放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升,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各种建筑理念传入我国,我国建筑师开始向国外借鉴建筑理论并应用到我国建设工程中,这次引入浪潮,无思想束缚表现出了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时期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涌现出的优秀建筑数不胜数,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75年3月批准兴建,建成后整体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双塔形高楼均采用双重檐形式,建筑整体采用蓝色基调,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与淡灰色瓷砖外墙形成鲜明对比,以花岗岩基座制作石阶,并辅以汉白玉栏杆,整体庄严厚重,气势宏伟。


21世纪

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用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新型材料同建筑理念一样倡导绿色建筑。除此之外行业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提升人员素质、工程质量,推进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使得建设思想和理念也有了质的飞跃。鸟巢作为奥运会主场馆,早已成为我国的建筑代表。
鸟巢体育场的形态如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体结构暴露在外,通过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构架,采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镂空手法、陶瓷纹路与现代钢结构完美融合,形成富有自然意义的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内部不含立柱,赋予体育场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我国最高建筑,在21世纪建筑中具有突出代表性。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大厦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进一步丰富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经过六十七年的发展,我们的建筑风格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着,工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高楼大厦林立。在这万众瞩目的日子,我们共祝祖国母亲六十七岁华诞!愿国泰民安,祖国昌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凡本微信所发布的原创文章,内容版权均为建筑技术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用须注明原出处。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关注 建筑技术杂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