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公安发官微辟谣:网传老人“碰瓷”纯属误会;家属:“骂人逃跑”确系事出有因,愿公开道歉

 

近日,济南泺口服装城附近发生一起疑似老人“碰瓷”事件。这几天来该事件经上传网络后持续发酵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近日,济南泺口服装城附近发生一起疑似老人“碰瓷”事件。
这几天来该事件经上传网络后持续发酵
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视频截图)
小编乍看视频,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貌似就是一个老头儿在“骂街”嘛
看到最后……这难道是“”碰瓷“”?!




来看看当时的视频





视频中一戴着墨镜的年近六旬老人情绪激动,时而坐在一辆电动车上,时而站起来对着几名男女大声吼叫,脏话连篇。 整个过程中,被骂的几人并未恶语相向,也没有过激行为。



6日下午,据视频中被老人谩骂的一许姓男子介绍,网上视频确是他们中一人所录制,事后由一相关朋友以 “碰瓷儿,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 为名上传到网上,“原视频时长约20分钟” 。事件回顾:

许先生家住德州。10月1日,他同家人驾车前往济南参加一朋友婚礼。当天下午3点多,许先生开车行至清河北路南侧辅道,接上在泺口商城附近逛街的家人。

此时,一位戴着墨镜的老人围着附近几辆机动车转了几圈后又转到许先生车旁,询问车头右侧的刮擦痕迹是怎么弄的,并指责许先生开车撞人想逃跑。

许先生解释,该处刮擦痕迹不严重,也没伤到底漆,是一个多月前在德州地界开车右转弯时蹭到墙上所致。老人对此并不相信。双方为此展开激烈口角,期间老人多次谩骂。无奈之下,许先生电话报警。老人手中也拿起电话接听后,沉默一会儿骑上电动车加速离开现场。



济南公安官微凌晨发文称

该网传事件经调查系误会



6日凌晨,济南公安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网传济南天桥区泺口服装城附近发生一起疑似老人 “碰瓷” 事件系一场误会。

该微博称,公安部门找到了老人的亲属。据亲属说法以及提供的照片、病历显示,1日下午,老人的儿子的确在附近出了一个小车祸。老人赶到现场附近查看情况,发现许先生的车有划痕,误以为是肇事车,就追上前询问,对方发生言语冲突。之后,老人接到家人电话后又着急赶去医院,也没在现场说清楚就骑车离开,最后双方产生误会。微博解释,老人因年纪大,儿子又突然遭遇车祸,情绪激动,并没有要讹人或者其他意思。



该微博还配发了老人儿子在济南黄河医院受伤就诊的照片。 照片中显示, 受伤男子36岁,头面部受外伤。

车主许先生对此并不认可。“此前都没有人联系过我,也没有询问过我的态度。我不认为这件事是一个误会” 。



老人家属:“骂人逃跑” 确系事出有因

并非恶意 “碰瓷” ,愿公开道歉



济南市公安局官微凌晨发文除了澄清天桥区老人碰瓷事件系误会外,还在文末写有,“老人及其亲属向由于自己的不冷静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为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深表愧疚” 。

“1 日下午,我骑电动车沿小清河北路与一辆同向行驶的机动车确实发生车祸事故。我骑得速度比较快,倒地后眼镜划伤了脸部,膝盖也受伤。”6日,老人的儿子杨先生告诉记者,事发后他晕倒在地,有人通过电话联系到他父亲。“父亲赶到现场时,我已经被送到黄河医院,交警和肇事车主也随后跟过来。我父亲到现场附近因为着急也走错了路,沿途寻找有刮擦痕迹的车辆,才跟许先生一家发生冲突。 ”

杨先生称,当天下午直到家人给他父亲打电话来医院签字,老人才知道寻错了肇事车。“前天晚上,我妻子刷微博时才发现父亲骂人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我们积极跟警方沟通并澄清事件。我们一家人愿意借助官方渠道诚恳地向许先生及家人道歉。 ”

对此,车主许先生说老人及家人想向他们道歉。 “我们接受他们公开道歉。不想把影响城市形象的事件扩大化。我们后续也会将网络视频撤销。 ”

被 “标签化”割裂的信任



一段11分钟的视频,一位骂骂咧咧的老人,一个一脸无辜的车主,以及报警后逃离的异常举动……当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多数网友想到的是什么?碰瓷。

发生在济南街头的这一幕,最近几日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再加上不少网友先入为主的评论,无一例外地都贴上了“碰瓷”的标签,舆论矛头齐刷刷地指向了老者,甚至让济南的城市形象也连带着受了损。然而昨天,剧情却突然发生了反转——原来这只不过是该老人因儿子出车祸而引发的一场“误会” 。

诚然,该老人对当事车主恶劣的态度,确实也有些问题,决不能因为一时心急口快,便成为骂人的理由。不过,当事车主未经核实给老人加上了“碰瓷”的标签,并将录制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的时候,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近年来,由于 “肇事逃逸” 和 “碰瓷” 现象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不断瓦解。遇到有刮痕的车辆恰好出现在事故现场,就被轻易地认定为是 “肇事者” ,老人给无辜者施加的标签成为冲突的起因;同样,因老人莫名其妙地谩骂,车主又给老人添加了 “碰瓷” 的标签。更该批评的是,在人人都是 “自媒体” 的时代,一些网友为了追求传播效果,过度迎合网友情绪,随意拿这种标签当做传播噱头。他们不去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反而随意释放自己的主观判断,导致更多网友被误导。

毋庸讳言,肇事逃逸、碰瓷等不文明现象在中国时有发生,但这并非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更不能轻易地把人贴上“不道德”的标签,随后便充满偏见地放大和渲染。

就像这次的“碰瓷”事件的反转,如果当初争执发生后,老人与车主之间多一点信任和耐心,网友在传播中多一点质疑和求证,又怎会最后啪啪地打了几十万传播者的脸呢?




    关注 济南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