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为各个学科服务

 

阅读是研究性课堂的源泉。要研究讨论,最初的任务一般都要有研究的资料,阅读后并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



阅读是研究性课堂的源泉。要研究讨论,最初的任务一般都要有研究的资料,阅读后并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讨论。

可能我们会觉得文科的一些学科,像语文,历史,政治等等学科更适合研究的课堂,因为某部文学作品或小说,或是历史上的某一次事件,历史资料,政治的事实热点问题,都可以直接为研究课堂布置任务提供资源,而像一些理科学科,组织这种研究课堂,好像是缺乏丰富的阅读资源来启发讨论的。我也有同感,所以在请教Bohannon时,他说,理科学科 ,并不局限于某道方程式或定理,更重要的也是一种思想。他说,数学课可以让学生读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 著作“几何原本”, 读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的 “the feeling of Power” ,生物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读美国著名作家雷切尔 卡森 的经典环保文学名著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 卡森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里程碑一般的人物,而我们好像对这些学科领域的灵魂人物一无所知,我们只是埋头在题海里周旋,没有抬起头看看我们所教授和学生所学习的这些知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得高分吗??让学生读这些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生数学方程式,DNA,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些学科的意义和体会自己要承担的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

我想,在理科课堂上,读一本著作,确实篇幅过长,针对我们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的现象,也许这不能像多做几套练习题一样那么立竿见影,看起来不是特别实用,但是,我觉得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书籍,在课堂上推荐给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其实并不需要做过多重复的练习,他们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完成一本著作的阅读而且领会精神,被这些各个领域的灵魂人物的科学思想所感染,从而对该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而对大部分学生,可以节选一个或几个篇章布置下去集体阅读,拿出一节或两节课来讨论,也会无形中渗透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觉的摄取感兴趣的部分,从而产生兴趣和责任感,加深对这门学科学习意义的认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可以利用这样的知识去承担服务或改变社会的责任。这显然要比为得到好成绩考上好学校这样的目的显得更加神圣和有意义。“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已经遥远空泛到成为一句笑话,这肯定不是教育者想要看到的。

我觉得,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对某一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一定不是以得高分这样狭隘的目的为动力的,他应该是因为发自心底的热爱,因为改造社会的责任感。而真正能挖掘人最大潜力的力量通常都是一些可以影响人行为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不能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获得,却可以在阅读中获得。

其实广泛的阅读也不时地为老师提供了对课堂内容扩展和延伸的机会。所以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这种习惯渗透在每一堂课堂中,可能会收获更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关注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