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学堂】济南文庙中的“中规中矩”

 

与文庙内其他建筑物一样,规矩亭是儒学思想物化出的独特象征符号。...





我们曾经讲过,济南府学文庙在古代是府级官员祭拜文宣王孔子和组织科举选拔官员的机构。在这里,有一组建筑明示了对官员学子的要求,就是“中规亭”和“中矩亭”。棂星门之北,东西对称建有二亭,西亭圆顶圆身圆座圆桌圆凳,乃至用料皆圆,称为“中规”;东亭方顶方身方座方桌方凳,乃至用料皆方,名曰“中矩”,二者合称规矩亭。二亭皆为黄琉璃瓦攒尖样式,一左一右侍立于大泮池之南,位置对称但形态迥异,颇具视觉美感。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建筑样式?其实,与文庙内其他建筑物一样,规矩亭是儒学思想物化出的独特象征符号。



在古代,规是制作测量圆形的工具,矩是制作测量方形的工作。“中规亭”和“中矩亭”的名称,来源于《礼记•玉藻》之“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和《周礼•考工记》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引申到社会文化层面,亚圣孟子直接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来教化天下众生。明万历庚子年(1600年),济南文庙设置二亭,天启七年(1627年)正式命名为“中规”、“中矩”。二亭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官员、学子们能睹亭自省,时刻警醒自身为人做事要讲规矩,方可光明磊落,德业并修,振家兴国。

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做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做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做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齐景公说:“您这话太对了。如果做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做臣子没有臣子的样子、做父母没有父母的样子、做子女没有子女的样子,即使国家有粮食,君臣父子能吃得安生吗?”孔子所说的“各有各的样子”其实就是“规矩”。荀子也把礼义比作规矩方圆:“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於轻重也,犹绳墨之於曲直也,犹规矩之於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有意思的是墨子也讲“规矩”,把上天的意志比作“规矩”。《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墨子说道:“我们有了上天的意志,就好象制车轮的人有了圆规,木匠有了方尺。轮人和木匠拿着他们的规和尺来量度天下的方和圆,说:‘符合二者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的。’”由此可见,“中规中矩”的内涵还是极其丰富啊。

本专栏为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关注 习习儒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