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生于60年代(44) 东西,噶艺,锄头噶业(下)

 

父亲那则日记的标题,叫《家具存放清单(1965年1月11日)》。我读到的时候,情绪复杂而怪异,居然大喜并伴发有间歇性地怪笑。...



我像一条沉默的土狗,闻遍了严塆的每一个角落——题记

注:(上)篇推出后,万世雄老师和很多朋友说,“噶艺”,应为“噶业”,如俗语“家大业大”“破噶(家)破业”“人强不如也强”等。深以为然。但是,家具,大类虽在“噶业”之列,记得同时又称“噶(家)艺”,而家艺一词,沿用至今,亦可佐证。特将标题《东西,噶艺,锄头噶业》之“锄头噶艺”,更正为“锄头噶业”。



东西、噶艺、锄头噶业,买成品的极少,绝大部分出自匠人之手。

但严塆的老人说,严塆的传统是,要么读书,要么种田。父亲也说,严塆世代传统,是“一读二耕”。未及深问,终于不知究竟。也许原因是,一向看不起做手艺的。

严塆的匠人,因此屈指可数。——上塆有博士(木匠)严新潮,我叫潮哥。我大哥说还有个人,外出学了一年多的裁缝,出不了师,最终怕是只能做个裤头儿什么的。剃头的,是“大眼睛明儿”,我叫明哥的,负责给一塆的人剃头,有钱把钱,没钱把鸡蛋。

我见过的匠人不少,都是我家和严塆请来做事的。

砌匠。1969年夏跟我家做屋的,工头叫朱砌匠,负责做堂屋与灶屋之间干壁的,水货砌匠,诨名叫“葫芦瓢”,结果硬是把那干壁做歪了,中部朝北鼓出来。母亲当时监工,发现不对,喊起来,骂都没把干壁骂正。

((上)篇更正:“浠水人的瓢,不念hu,读Ku”,因笔误,应为““浠水人的葫,不念hu,读Ku”)

割匠(浠水读音:盖匠),请到塆里,往往是在上塆的祠堂,放两个圆木树筒做成的X型支架,横空将整根的硕长的圆木搁上去,拉开架势,锯成木板。拉锯的动静,势大力沉。

博士。即木匠。博士最早是官名。木匠被称为博士,据说是因为百匠之中,木匠技术含量最高的缘故。

裁缝。印象中最白净、温和、自静、斯文,甚至有女人的柔弱。我少儿时候就想、至今还疑心,应该也是最容易与雇主家的女人发生暧昧的匠人。

篾匠。一把竹椅,坐在堂屋,轻巧操纵篾刀,整根的竹子,竹片竹丝翻飞,便变成各式规格的竹片、竹丝。席地而坐,两手轻动,一副垫子(竹席)、竹垫

很快便成。

箩椌、竹箢、竹筛、筲箕之类,在他们,属于粗活儿。新做的篾器,淡黄淡绿,微甜的竹子味道,要弥漫好几天。



(篾匠)

弹匠。总是在太阳很好的时候,在雇主的门前,找个树荫,沾一头飞絮,弹几床棉絮。弹弦张弛,“嘣~嘣~”的声音在空中有节奏地哆嗦。

桶匠。就是桶箍松了、散了,给人箍桶的。

走村串户炸米泡的、线鸡的、骟猪的,也算是手艺人么?

铁匠肯定算。我对铁匠的印象,也在祠堂。

铁匠总是一老一少,也应该是一师一徒。现在想来,所谓老者,也就四十出头吧,但少年,真是少年,应该不满十八。

锻造的东西,从菜刀剪刀锅铲门环,各式锄头噶业,到生产队犁耙耖子,凡是铁器,请来的铁匠都会。

70年代初,曙光大队突然成立儿童团的时候,严塆的“儿童团第三团”还打过红缨枪,就是梭镖。不像锄头噶业,儿童团昙花一现,红缨枪那东西,一无是处,成为无聊的细伢刨屎坑、打土洞的玩意儿。

两个铁匠肌肉很好。系着油布兜兜,对四溅的铁火星子也浑不在意。

当初爱看打铁,同时很奇怪和不满的是,为什么总是铁匠大人拿小锤,要铁匠少年抡大锤。而且,铁匠少年还要负责拉风箱,少年拉风箱的时候,铁匠大人还可以喝水休息。

直到写到这里时,才想了想,才明白,大铁匠要一手握钳,一手掌小锤,轻重缓急的锤打、适时轻巧的翻挪之间,掌控着铁器的生熟与成型。

成了,还要急速地把通红的铁器送入一旁的冷水,发出短促的“哧~噗~”声。



(《严肃作文》御用涂鸦师、大学同学邱赛强眼中的“桶匠”)

1965年,我家的东西、噶艺和锄头噶业,大部已经灭失,但其详情,居然在父亲的一则日记里,偶然得到,得以窥见全貌。

这应该是我们全家,搬离我出生和生活了近三年的祠堂、跟父亲随军去黄州的大概日子。

父亲那则日记的标题,叫《家具存放清单(1965年1月11日)》。

我读到的时候,情绪复杂而怪异,居然大喜并伴发有间歇性地怪笑。

家史史料,很严肃的东西,除了简体字和繁体字做了更正,不敢稍有删改,兹照录如下:

家俱存放清单(1965年1月11日)

(一)崇仁处:

油坛一对

鼓肚子罐一对

八仙坛一对

雀坛一对

小黄油坛一对

大油坛一个

床一乘(床扎一付)

大酒坛两个

炉子一个(瓦)

橱柜一乘

书案桌一个

(二)老汪处:

大脚盆一个

二号脚盆(散了)一个

好小水桶一只

破小水桶一只

小靠椅一张(破)

面台一乘

粪桶一只

破箱子一只

什盒一付

破礼蓝一担

饭盆一个

掇匣一个

长梯一乘

大火钳一根

簸箕一个(八成新)

小方桌一张

破散黄桶一个

(三)炳章家:

小水缸一个

(四)经学处:

破口罐坛两个

马桶一只

(五)断林处:

大锅一只(6张)

锄头一张

烘炉一对

扇子两把

(六)朱姐处:

暖水坛一个

1965年元月13日迁至黄州

因为当时所住的祠堂,是十八世祖安愿公的“安愿享堂”,家族公产,没有私屋,这份清单所列,可以叫“破噶(家)破业”。



(父亲日记一则——《家俱存放清单(1965年1月11日)》)

寄存在崇仁二伯家的,基本上是灶屋的“噶业”。崇仁,人前聊天叫崇仁二伯,当面我叫二伯,是学英的爸。学英的妈我叫二妈。跟我家住的祠堂在同一排,隔个两三家的西边,两家一向和至今交好。

“噶艺”基本上寄存在“老汪处”。老汪,按辈分我叫汪姐,比我母亲年纪还大,是一生教书的事忠大哥的妻子。跟我家住的祠堂在同一排,隔个两三家的东边,两家一向和至今交好。

炳章家只存放“小水缸一个”,估计是遗漏后的寄存。炳章我叫炳章哥,家住下塆我家老屋的后排,有儿子中武(后改名严华,浠水著名律师)、女儿中婉和中青。

在经学家放的东西,不太像话,“破口罐坛两个”“马桶一只”,估计是最后收拾时发现,舍不得丢,就近存放。经学我叫大伯,诨名不好听,叫“大金棒”,就住在祠堂东边的隔壁。

断林处存放的东西,显然也是零碎物件。断林是我叔叔的曾用名,后改为卫东,小名“壳儿”。他不在场时,我们兄弟几个在自家屋里聊天,也叫他“壳儿爷”。壳儿,干壳儿的意思,指黑瘦的人。那个年代,叫干壳儿的不少。

其实成年后的壳儿爷,英俊、健壮、长大,是好劳力。但“断林”这名字,感觉很不好。我壳儿爷四十八九岁,得肝病,英年早逝。

父亲说,之所以叫“断林”,是因为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12个子女,给老幺、壳儿爷取名“断林”,表示不再继续生下去的决心。

只存放了一个暖水坛的朱姐,大哥说,可能是下塆西头住,我们叫“朱儿大妈”的。我家住祠堂前,大约1962年年前母亲怀我的时候,曾在她家借住过一段时间。


(我家废弃不用、尚未丢弃的坛坛罐罐) 

严塆当年还有几代同堂的传统,表达着家族、家庭的兴旺和团结,也暗含实力的宣示。但这种传统,显得顽强,就不免有坚守甚至维持的味道。

于是就有儿子成家后,几个兄弟分家的事。而父母,一般不是跟长子同住,便是带着幺儿一起吃住。两个老人独住的,还是极少。兄弟几家轮流住养,那是后面的事。

所谓分家,按大类,就是分屋、分噶业。

屋,按“联”分,比较容易清晰。因为那时,屋一般没有新旧之分,无非一联、半联或者一联半,区别最多也就是得东头还是得西头。

真要分不匀,赶紧“维稳”,在屋旁或屋后,搭个“披儿”——就是现在的临时建筑,作为某一房儿的弥补。

但东西分法儿,一旦遇上同样的东西、件数无法均摊,兄弟又互不相让,易生事端。妥善的解决的办法,是不同物件的置换。倘若置换的办法都达不成共识,便会出现当面砸了、都不得的场面。不患寡,患不均。

这样的故事,也不鲜见。总成为笑料,会传很远,被说多年。

在浠水,“东西”作为一个大概念,比“噶业”大,十分的大。

比如,“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所有资产的总称;生产队里的东西,便是生产队所有资产的总称。“我的东西”的“我”,指“我屋”——我屋的东西;和“我家”——我家的东西。


(我家废弃不用、尚未丢弃的“旧噶业”) 

武汉今年的秋天,有些反常,一直闷着和热着。

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年庆,天气骤变,起风了,落雨了。忽然就想起几句童谣:

“风来啰,雨来啰,道士驮个鼓来啰,鼓打破啰,道士做过啰~~~”实在不明就里,但当年严塆起风落雨,在野外疯跑躲雨的细伢,就总是兴致勃勃地唱,反复唱,只觉得好玩。

现在想来,道士一行随身的“噶业”不行,至少鼓不行,敲敲就破了。于是“做过了”。

唱着唱着,还篡改歌词,最后成了“风来啰,雨来啰,道士驮个鼓来啰,鼓打破啰,你大的做过啰~~~”

在老家浠水,“做过了”,有“伤心”“可怜”“不像话”的几层意思。类似武汉话的“造业”。

而被篡改的最后一句中,“大的”,是国骂的俗称和方言,大,也有人用来称“母亲”。“大的”就是“妈妈的”“麻麻的”“母亲的”指代。创造的骂人的话也不少,大的个X,大的个瘟。

同样的骂人,还有二的个X,二的个瘟,二卖X的,二卖尸的,二卖瘟的。也是骂娘的话。也许因为母亲在家庭,地位总是排第二?

也有少数人,喊爸也叫“大”。

破噶破业,很是一种“做过了”。

哪个家里的“噶业”——东西、噶艺或锄头噶业,少或者破旧,叫“做过了”。哪个生产队的“噶业”——东西、噶艺或锄头噶业,少或者破旧,一样,也叫“做过了”。

大队亦然。公社亦然。县亦然。地区亦然。省亦然。都亦然。


(我家废弃不用、悬置的三张旧“靠背椅”)

网上对“东西”的定义和引证,很叫人长见识。摘录如下——

东西 - 汉语词语: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2.从东到西。

3.近旁,旁侧。

4.犹四方。

5.指七、八十岁。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引证解释: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刘向《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看椅上坐。钱青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叶圣陶《黄山三天》:“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从东到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四:“ 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馀里。”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唐薛涛《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欧阳修《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金张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汉焦赣《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宋晁补之《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赍。”清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迹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复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东晋南朝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齐武帝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宋王溥《唐会要·逃户》:“ 大中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明朱有炖《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个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〇三回:“王夫人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说呀!’” 老舍《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封面图片,借自浠水民俗博物馆)


(蛮好看的小“围颈坛”)


    关注 严肃作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