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西域历史人物之陈诚

 

陈诚(1365年—1457年),字子鲁,号竹山,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生,江西吉水人,明洪武-永乐年间,曾出使安南、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鞑靼等,与航海家郑和齐名。...

陈诚

陈诚,字子鲁,号竹山,1365年生于江西吉水县同水乡高坑(今阜田镇高坑上陈家)。他天资敏睿,勤奋好学,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中吉安府秀才,二十六年中江西乡试第12名举人,二十七年(1394年)参加礼部会试,中第86名贡士,殿试中第62名进士,授吏部行人司行人(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官)。而他光辉的外交生涯也就此起步了:他一生五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安南,都为明王朝与周边番邦的睦邻友好交流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第一次出使西域】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西将军,夺取甘肃并讨伐蒙元残余势力之一的扩廓帖木儿,自此拉开了明朝在蒙元灭亡后接管西域地区的序幕。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撒马畏兀儿(回纥一部,活动范围大致位于今甘肃和新疆接壤处,柴达木盆地之西)遣使来京朝贡。明朝在此设置了安定、阿端两卫(土邦)。不久,这里发生内乱,各部落间连年混战,两卫遂废。

到了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应撤马畏兀儿番邦酋长之请求,派陈诚出使西域。于是在该年三月二十四日,即率使团持节远行。陈诚一到该地,就安抚各番,并重新设置了安定、阿端、曲先三卫(今甘肃敦煌南部)。
【第二次出使西域】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西域哈烈国(都城在今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和撒马儿罕国(在今中亚一带)在与大明缓和了之前僵化不已的关系后,遣使抵达京师(今北京)朝贡,贡品包括狮子、西牛(犀牛)、西马、文豹等。朱棣大喜,遂于两国使团回国后,再次派遣文武全才的陈诚,与中宫李达、户部主事李逻、指挥金哈兰伯等同僚一行回访这两个西域国度,答谢并处理朝廷与西域诸国的睦邻友好条约和通商互市协定。   陈诚一行于该年八月初一日从北京出发,经涿州、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渡黄河至陕西华山,抵长安(今西安市);又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川(今甘肃省泾川县)、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出嘉峪关,自玉门进入西域。进入西域后的首站为哈密,一行人后面又依次访问了鲁陈城、火州、盐泽城、崖儿城、土鲁番、于阗、别什八里、养夷、渴石、卜花儿、达什干、赛兰城、沙鲁海牙、迭失迷城、撒马儿罕、晗烈(终点),共十七国。历时三载,行程三万里。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返回北京,并向朝廷呈送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狮子赋》。   《西域行程记》为陈诚一行人西使的日程记录,凡五千字,按日记载了万里行程兼及沿途风物、地貌、气候、住地等。他由哈密抵吐鲁番,径直向西入天山到巩乃斯,渡伊犁河,绕过热海(今伊塞克湖)南下到哈烈。后者《西域番国志》八千字,分地记载西域诸国十八处城镇,依次为哈烈、撒马儿罕、俺都淮、八剌黑、迭里迷、沙鹿海牙、塞蓝、达什干、卜花儿、渴石、养夷、别失八里、土尔番、崖儿城、盐泽城、火州、鲁陈城、哈密。按其地理方位,大体是由西向东,与《行程记》成逆向排列,即行程道里取西行历程,山川风物则以东归次序记录。这是明代亲历西域的唯一文献,载入《明实录》,明修《明一统志》,清修《明史·西域传》亦多所采用。对东西交通史和中亚文化史的研究,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明史》不为陈诚立传,但正如史学家谢国桢所说:“世徒知郑和之乘槎南洋,而不知陈诚之奉使西域,其功不减于和。”.   随后,哈烈、撒马儿罕、别什八里、失刺思、俺的干、俺都淮、吐鲁番、火州、柳城和哈实哈儿等国,为了表示对明王朝的忠诚,正式遣使了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来中国通商互市,其中哈烈、撤马儿罕、别什八里三国的使团,各自多达三百人。明王朝则回赠玺书、文绮、彩币、布吊、瓷器、茶叶等,以示安抚和亲善。
【第三、四、五次出使西域】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四月,哈烈、撒马儿罕等国又派使臣来京朝贡。朱棣仍派陈诚(此时已升任吏部郎中)和中官鲁安往西域诸国回报,一行人遂再抵撒马儿罕和哈烈等国。使命完成,一行人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四月十一日一行人返回北京。同年五月十一日,陈诚被擢升为广东布政司右参议。

永乐十六年三月,陈诚的母亲罗氏去世(此时陈诚一行人还在返回东土的路上),朝延赐站夫、铺马,命其回乡治丧。八月初五日,陈诚抵达吉水高坑上陈家,丧事毕即返回京师。十月初二日,朱棣又派他与另一位中官郭敬出使西域,再抵撒马儿罕、哈烈。使命完成,一行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初一日返北京。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初四日,朱棣再次派陈诚出使西域诸国,进行国事访问。五月,使团抵陕西,经甘肃,将出塞时(该年九月),忽闻朱棣驾崩的噩耗。太子朱高炽(仁宗)即皇帝位,他奉行“不务远略”的战略,践祚之初,即“撤西洋取宝之船(即阻断了郑和下西洋这一重要的外贸与文化交流工作),停止松花江造船之役,召还西域使臣还京”。陈诚等只得遵从圣旨,于十一月底回到了北京。
【晚年生涯】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二月十日,因朝廷对外路线的调整,作为外交界老臣的陈诚只得被放回原籍,听候使用。于是他携家回到了故里——吉水同水乡高坑上陈家,开始了撰写诗文与躬耕陇亩并行的归隐生活,撰有《居休诗》四十六首,《历官事迹》一册,以及《新居上梁文》、《像赞》、《题萧谆公思本堂记》等杂文。    陈诚此次回乡居住了三十三年,直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再奉旨回京,升光禄寺右通政。次年九月十七日(公元1458年10月23日)卒于官邸,享年94岁,可谓高寿。灵柩被扶回乡,葬于吉水高坑炉下。    陈诚逝世后186年,崇祯朝状元、翰林修撰刘同升(也是吉水县人)撰《竹山文集序》,称赞陈诚的诗文“元气浑庞,不事华藻,其诗赋质而有体,文章正而有裁,不朽盛业,具诸集中。”这应是对他文学成就的最佳注脚。


    关注 丝路西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