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i型起源》中的最美眼神光

 

本文为大峰摄影老师JayHolben为《美国摄影师》撰写的文章节选,本片摄影师MarkusFörderer,BVK将和大峰一起在好莱坞开课。...

每日获取专业资讯请点击蓝色「摄像人网」关注

本文为大峰摄影老师Jay Holben为《美国摄影师》撰写的文章节选,本片摄影师Markus Förderer, BVK将和大峰一起在好莱坞开课。



I Origins(《i型起源》,2014)的主人公Ian Gray博士是个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他坚信宇宙大爆炸和优胜劣汰,甚至鄙夷信奉宗教和迷信。他和助手Karen想要找出眼睛的诞生起源,试图治疗眼盲。在一起万圣节派对上,他偶然地遇见了Sofi,她的眼睛无比迷人美丽,有种勾人的魔力,她正想要成热打铁,但被Ian单身狗症+书呆子症气走,而Ian想得到的不是那玉女金身,而是那双充满魔力的双眼。

终于一天,好像天启一般,在11月11日11点11分,Ian坐上了11路公交车,莫名其妙地在一个车站下车,当公车驶离,他从玻璃上看到一块巨大广告牌,回身一看,正是Sofi代言的广告。他百般寻找,蓦然回首,Sofi却在灯火阑珊处。命中注定的再次相遇碰出爱的火花,如同找到知己,不多久,他们就结了婚,谁知在结婚当天,Karen获得了重大研究突破,Ian像着了魔一样跑回实验室,全然不顾相信人命天注定的Sofi,她不小心灼伤了Ian的双眼,回家时公寓电梯突然失灵,双眼被绑着绷带的Ian试图将Sofi从摇摇欲坠的电梯中拉出,谁曾想刹那间他和Sofi阴阳两隔,夹杂着泪水和痛苦的模糊双眼也没能看清被截去下肢的Sofi。

Ian无法从失去挚爱的痛苦中,Karen是他唯一的依靠,两人结婚生子。医院开始普及虹膜扫描,每个人的虹膜都有记录。一次医生告知他们的儿子有自闭症,要去做检查,但Ian和Karen发现这里面有蹊跷,最后发现他们的儿子可能和另一个在他出生时去世的人有着记忆的延续,为了印证,Ian搜索了Sofi的虹膜,震惊地发现在印度有个小女孩儿有着一模一样的虹膜。他无法忘却Sofi,便踏上了寻找之旅。



这是德国摄影师摄影师,获得Camerimage金蛙奖提名的Markus Förderer的第四部长篇,也是他和导演、编剧Mike Cahill的首次合作。他们在电影节上相识。Förderer说:“Mike当时给我看了剧本,我们在纽约会面。我带了很多电影的图片,我每次看电影都会截图,现在有几千张截图。他提了些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谈了很久。我非常喜欢他之前的作品Another Earth。那部片子完全没有人造灯光,缺如此美丽。这部片子也有着相同的风格,自然光,实景,精团队,自由的表演发挥。”



“我们的器材很有限。大多数用Litepanel,4x2和4x4的Kino Flo,只有一盏M18镝灯。我大多数用的自然光,然后用Litepanel或者Kino Flo辅助增强。我经常会把Kino Flo放在窗户上方或者打到天花板上,再加上网格灯罩,来增强日光的效果。”

摄影机用Red Epic MX和Scarlet,特效镜头用5K拍摄,其他用4K录制。Förderer说虽然Alexa更有胶片机的感觉,对高光的处理更好,但Epic的便携成为拍摄这部片子的决定性因素。

“用数字拍摄给了我更多灵活性。我不用像以前使劲往阴影打光,不过数字没有胶片那么有‘感觉’。‘质感’对数字机很重要,为了获得这种质感,我通常会用高ASA然后略微欠曝。有些机子的高感要好于其它的,我通常会用1250或者1600 ASA来制造点噪点提高质感。后期DI我也加了胶片颗粒。”



谈到影片许多眼睛的大特写,Förderer继续说道:“正式拍摄之前我们在Mike(导演)的公寓做了些打灯测试,因为眼睛像镜子一样能看到灯和摄影机的反射,所以我们用了个黑色的垃圾桶,扣了个洞套在镜头前,在垃圾桶外面放上LED灯,去反射的效果很好。到正式拍摄的时候就用了个大尺寸的,20x20尺黑箱,在很远的地方放了一盏M18镝灯好控制反射。在RED Epic上用了佳能EF 100mm F2.8。”

很多广角镜头也是精心布置,Förderer说:“这部片子我对眼神光很着迷,不同的眼睛有着不同的反射效果。如果眼睛里的反射太大,那就看不出虹膜的质感;如果一点反射都没有,那眼睛就像一潭死水。我发现最好的方法是用非对称、平滑边缘的灯光形状,比如用黑色胶带贴在反光板上。”



而眼神光的位置,他则发现将灯放足够远但保证还能看到高亮的反射,然后放在与机位离轴的方向而非在中间,还要略高于眼睛高度,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并非所有情况都用眼神光,这样能突出不同眼睛和人物的特别。比如,档Ian和Sofi在饭店重见时,Förderer在窗外只用了一盏M18镝灯透过用胶带贴出形状的柔光布纸,同时作为她的主光和眼神光,还能作为Ian的侧背光,这样Ian的眼睛里就没有光,凸显出Sofi的特别。拍Sofi特写的使用,Förderer用了一块小的银色反光板作为她的眼神光。



因为在实景拍摄,白天的光线很难控制,实验室的戏Förderer最后决定用几盏Kino Flo用5600K的灯管打在屋顶上,有的还加了全CTB。摄影机色温设在8000K或者9000K,这样窗外看起来就暖一些,室内的辅光看着冷些。

在公寓里的戏也是尽可能少的用灯具,Kino Flo放在地上打在天花板上做回光,窗户上贴ND纸就能看到窗外,目的是为了尽量给演员足够的空间去表演发挥。

他们还运用慢镜头来增强戏剧感,有些特定的镜头用30fps拍很微妙的慢镜头,这种手法经常运用在声效来获得戏剧感,目的是为了让关键时刻的情绪升华,让观众更加沉浸在画面中。



影片还用到很多“姐妹镜头”,也就是画面风格上相近的发生在不同场景的镜头。比如Ian第一次进Sofi家和他近印度酒店房间的镜头是很相近的,用了滑轨来拍,目的是营造似曾相识的感觉。美术布景和颜色也做了匹配。另一个就是180度镜头,第一次是Ian看到Sofi拍的广告板,第二次是在印度的广告板。不光是180度,还用了很著名的Vertigo眩晕效果镜头运动(镜头一边伸缩,机位一边推拉)。在纽约的镜头用Technodolly的运动控制,但在印度只能用Egripment Xtreme伸缩dolly,搭配安琴24-290mmT2.8,最后290mm定在女孩儿眼睛的大特写,难度非常的高。



Förderer说,导演MikeCahill一直试图尝试独特和有趣的画面,Förderer也获得了小团队制作的经验,以及如何有效快速的布光。“这种精简的方法解放了想象力,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讲故事和塑造人物上,白天布好光一天调整的很少,所有人都能很舒服自信地区发挥创造力,感觉非常棒!”

Jay Holben老师将于12月5-9日在上海举办的摄影灯光实战课

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关注 摄像人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