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奥妙是想收获什么,就得到什么

 

一切唯心所变,唯识所现,你愿意收获快乐还是痛苦?...

问:有时候别人把你点醒了,你觉得特别通透,但是那种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基本就是那一刻。怎么让自己永远觉得世界是美好的?

如孝法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是我师父讲的,可能很多人听过。故事很简单,但寓意很深。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卖鞋的。有段时间,老太太每天都不开心,都在哭。别人问她哭什么,她说今天下雨了,我那卖鞋的女儿的鞋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呢?我为女儿担心,就哭了。第二天,天晴了,她又在哭。别人问她:“怎么又哭了,不是挺好的吗?”老太太说:“好什么呀,我那个卖伞的女儿的伞又卖不出去了。”她一直就是这样。

有一天,一个人告诉她:“你看今天太阳出来了,你应该高兴呀。”老太太说:“有什么好高兴的?”那人说:“今天,你那个女儿的鞋会卖得挺好的。”她说:“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第二天下雨了,她又准备哭。人家说:“你卖伞的女儿伞一定好卖,你应该高兴。”老太太说:“对呀!”从此以后,老太太每天都很开心。

由此可见,面对同样的事情,观念很重要。故事中的事物没有变,但结果迥然不同:第一种状况是她每天都哭,第二种状况是每天都笑。笑有笑的理由,哭有哭的理由。同一个故事,两种不同的心态,我们悟到佛教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切唯心所变,唯识所现,你愿意收获快乐还是痛苦?你想收获什么就得到什么,这就是生命的奥妙。
还有一个公案,拿天上的月亮类比在家人和出家人的生活。天上的月亮月中时达到圆满,可是世间的人看法不同。世间的什么人呢?一种是出家人,一种是在家人。出家人把农历十六算作一个月的开头(初一),把农历十五当作一个月的结束(三十),所以出家人的生活是一个不断完善,直至圆满的过程。

而在家人开始的时候(初一)很脆弱,到中途(十五)达到辉煌,到晚年(三十)很孤独寂寞,被社会遗忘。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伟大的贡献,只要一死,按中国人的话说“人死如虎”,人死了比老虎还可怕,连亲人见了都害怕。对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

我有几位师父圆寂的时候,从情感上来说我们不希望他走。但从他的生命来说,我觉得他们一生的所行达到圆满,这一生没有空过,我们应该祝福他,而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情感勉强他留下来……这当中有很多复杂的感情,但我们对于他们的肉体,会像佛陀入涅槃一样恭敬。而世间人包括学佛的人,哪怕亲生的儿女,最后看到父母的肉身都很害怕,连摸一下都害怕。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真的感到不忍。父母一生为儿女辛苦付出,临终之际儿女连这点事情都不能做,世间真是特别颠倒与无情,让人觉得没有任何的温情。这真的是对自我的否定。

同样的事情,看法不一样,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中间的差别太大了。所以,我们要追求第三种境界——保持一份醒觉。尽管一切都是唯心所现,但是你所累积的对精神生命的开发是不会打折扣的。也许过程当中你也会犯错误、遭遇挫折,但是经历风雨之后,它只会让生命更加圆满,而不是经历中途的圆满后,任由生命进入逐渐消减、衰败的过程。出家人、在家人都要生活,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所以好好修行吧!
▲按播放键,随时收听诵读
离苦得乐,从订阅开始

(一)明月耀孔雀,孝心聚众亲 | 孔雀寺中秋报道

(二)禅修,不要跟着感觉走

(三)利用人性的贪欲谋取利润,合理吗?

(四)为什么懂得很多大道理,自己却做不到?

(五)如孝法师:如何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


    关注 如孝法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