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东瀛梦华录

 

然而在我结束了这场旅行之后的很久,时光精挑细选,记忆兜兜转转,我觉得我还是最喜欢京都,爱她新旧痴缠,爱鸭川清且涟漪,爱这座城近乎过分低调的优雅。...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六七月之交,虽是一年中少有的气候舒适的日子,但若选作去日本的时节不免尴尬:春日樱花业已凋零殆尽,秋日红叶尚在青涩,夏日流萤难觅芳踪,冬日大雪时日尚远。但纵然如此,日本依然有许多可看的东西,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在抵达京都之前,我曾对京都有过单相思般的想象,抵达后所见的京都未曾辜负这份念想。

我总是视城区的河川为一城血液。那之于京都,这血液便必定是鸭川了。我喜爱沿着河岸边堤坝漫步,以五官感知京都悠远而闲适的文化。

鸭川是清浅的。常有白鹭飞来,婀娜立于水中,或者是亭亭袅袅地迈开大长腿,凌波微步。水面开阔,水草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水声与堤岸上骑行者的自行车铃声,互为唱和,掩盖了一边道路上往来的喧嚣声。另一侧的堤岸之上多是楼台酒肆,支起富有日本特色的纳凉床,仿佛还有艺妓们咿咿呀呀的渺远的歌声传来。

在京都停留的最后一天,我从七条大桥段的鸭川起一路向北走(注:作为千年古都,京都的城市构造仿造旧时东都洛阳,方方正正。东西朝向的路都命名为“X条通”,自北向南的顺序为一、二、三……),漫步十几分钟后,我自堤岸边上了五条大桥。
我一直想仔细看看五条大桥,看看它是否如《迷宫的十字路口》中那般模样。这座桥是源义经和弁庆相遇的地方,彼时源义经尚名为牛若丸,吹笛而来,弁庆一眼相中了他的宝刀,像拦路的斯芬克斯一样提出了交锋的请求,后弁庆斗败,衷心臣服,与源义经成就了一段日本战国史上的君臣佳话。
桥中央是往来不息的车辆,两侧是人行道。桥栏为石制,桥柱的最上方是以青铜浇筑,造型简洁,表面刻有明治(1868—1912)、昭和(1925—1989)等时期的文字。虽有一些剥落、划刻的痕迹,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护得很好。明治时期的镌刻,基本上都是汉字,可读个大概。这印证了我所了解到的关于日文改革的信息。改革发生在明治时期,在此之前,识文断字几乎是日本贵族的专属,经留学僧、遣唐使的文化传播,日本社会使用的都是全套的汉字。明治时期为了提升国民素养,执政者将部分汉字简化并加以推广,这才有了今日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共同组成日语的局面。
往来车道的中央绿化带,立着两尊塑像,刻画了源义经与弁庆相对峙的场景。只是源义经和弁庆都是矮矮胖胖的,太过于卡哇伊,全然没有历史人物的厚重感,倒是多了几分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京都寺院数量众多,有“京都八百寺”之谓,足以教“南朝四百八十寺”相形见绌。有名如金阁寺、清水寺者,永远人头攒动。而岚山的清凉寺,可算是我于旅途中所遇的最静寂安详的寺院了。彼时是工作日,少有人参拜。寺内的建筑庄重宏伟,多为木质,更多几分佛家古朴清修之意。在院中的橱窗里,我看到了一封答谢五台山清凉寺的信件。难怪中日曾经合拍过一部名为《清凉寺的钟声》的电影,那么这座岚山清凉寺也算是中日友谊的见证吧。

在京都我和母亲还去看了京都最好的国立大学——京都大学。依山、依神社,以“人杰地灵”形容毫不过分。只是途中看见了一块石头,上面除了“诺贝尔”这个专有名词是以片假名写就的之外,其他都是汉字:福田谦一先生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纪念。时间的落款是1981年12月。
1981年的中国,“四人帮”刚刚被推翻。而同年的日本,当时的京都,当时的京都大学,该是多么骄傲……落在我眼里,意味复杂:首先是觉得熟悉,都是汉字,一看便知,几乎要有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但马上又觉得难过,明明和我们毫无干系(旅游时间是2015年6月底,2015年10月,屠呦呦女士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说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在中国文化上发展起来的,但这样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是我们不情愿看到的。
立命馆大学,京都最好的私立大学,全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这是一个有着社会和历史使命感的学校,早在千禧年之初就建立了一个“和平纪念馆”,呼唤日本社会不忘历史,重视和平发展,不可以再参与或是挑起战争。所以这个学校,也成为央视节目《岩松看日本》中重要的一站。

在日本的饮食除了各种大同小异的拉面,我还喜欢鳗鱼饭和丼。鳗鱼饭看似简单,但日本的鳗鱼用料新鲜,肉质软滑,再加上本土品质良好的大米,故虽然美味但是不具有可复制性(在家尝试过,做不出这种效果……)。丼,在《新华字典》中的释义是同“井”,但在日语中多一个“盖浇饭”的意思。
当时我们在祗园的ひさご品尝了亲子丼。ひさご是远近闻名的盖浇饭店,那天运气很好,没有排多久的队就等到了。排在我们后面的是四位身着夏季和服的日本女生,就餐时也听到了她们用极其夸张的语气说:“おいしい!大好きです!(真好吃!好赞!!)”待到就餐完毕,出店门看见还有很多人在那儿安静地排队——看来在京都,ひさご确实是人气很高啊。

日式料理多属生冷,盖浇饭也不能例外。ひさご的亲子丼中鸡肉鲜嫩,鸡蛋处在五分熟、蛋白尚能够流淌和反光的状态。不过确实很不错,鸡蛋的腥味能够被葱压下去一些,拌在饭里,就着小菜,竟然比想像中的要鲜美。

后来才知道其中还有一个很有趣命名原则:日本人认为鸡蛋和鸡肉本是一家,所以鸡蛋鸡肉盖饭被称为“亲子丼”,如果以猪肉或者是牛肉替换鸡肉,则两者的关系就很远了,所以被称为“他人丼”。知道其中缘由之后,再吃亲子丼时,我的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相亲相爱一窝鸡”的奇妙画面——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想象力之奇妙。

说起日本,大概“服务好”、“匠人精神”是绕不过一个话题吧。关于这点,我只注意到了两个细节,道与君知: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我们抵达京都后的第一餐,我们身边的一位日本老人起身离开后,服务生拿起他使用过的胡椒粉调料瓶,调整到所有小口都被阖上的状态,然后轻轻擦拭;第二个细节是在ひさご,明明亲子丼还有天妇罗等食物都是很容易产生油烟的,但无论是餐桌或者是窗棂上,木头纹路却清晰可感,没有一点油腻,这让母亲赞不绝口,也令我心生敬意。
洛郊岚山(注:京都简称为“洛”),旧时权贵度假闲居之所。风景优美,清幽恬静。照片为在岚山大河内山庄拍摄到的京都景象。

京都是我在这场旅行中抵达的第一个城市,也是感受时间最长的城市。有一个词叫“新旧痴缠”,意思是传统被保护得很好,并在不破坏传统的基础上拥有高度的现代文明,我想用来形容京都,亦是恰如其分的。后来我们还到了奈良和大阪,奈良人重视生态环境,对鹿敬爱有加,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阪则是和世界上所有的大都市一样,钢筋铁骨,人潮汹涌,五毒俱全,我不是很喜欢。但是这里曾迎来送往过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更以世博会这样开放的姿态迎接过全球各地的人们,并在当时的一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和朱川湊人《月之石》等作品都提到了这点)。

然而在我结束了这场旅行之后的很久,时光精挑细选,记忆兜兜转转,我觉得我还是最喜欢京都,爱她新旧痴缠,爱鸭川清且涟漪,爱这座城近乎过分低调的优雅。日语中有一个词组“一期一会”,意思是很多美好的遇见都要当作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要懂得珍惜和感恩。但愿这不是仅此一次的邂逅,但愿还能重逢,但愿那时的你眉目如昔,风华依旧。我还会静看繁花流水,十里春风,为你痴情。
作者介绍
作    者:林川,任职于余杭区供电公司。喜爱古诗文,不求甚解;深爱旅行,厌恶疲于奔命;日记可长可短,偶一为之,只求记录自己的历史。愿生活亦泪亦笑。



第 74 期

图文:林川

编辑:丁伟




微信ID:zdjgwxxh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浙电文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