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在大学里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我?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关注「言财」,成长不止于课堂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文章有点长。

有些问题,我们以为我们懂,但要你系统地回答一遍,其实谁都回答不上来。认真看完,你会有所收获,能装逼的。

上一期《大学应该怎么过》提到“即便是同样的内容,人们在付费之后阅读得更认真”,很多人就猜测我们是不是要进行付费订阅,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首先,我们暂时没想过干这个事情,付费也是最近才兴起的。未来,优秀的内容还是会走向收费,这是消费升级和阶层分化的必然。只是很多人习惯听着顺耳顺心的鸡汤,真相和心灵硫酸太反人性了。



在大学里不参加学生会社团班委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吗?

我们还是先翻译一下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大学里不主动融入集体,有什么影响吗?

一般会问这样问题的人,可以粗糙地分两种人:

1.主动选择离开人群,比如内向性格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程度小,较为“敏感”,社交活动对他们的刺激太过强烈,要消耗太多能量去应付,因而他们会选择逃避;

2.  被动选择离开人群,比如容易害羞,轻微焦虑,不影响生活,或者社交焦虑,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学习;



对于第一类人,最简单的建议是,扬长避短;第二类人,建议选择看医生。

但是,深层分析思考下去,我们就需要从内外部进行分析了。
▼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你的目标是未来,所以判断一个好的选择的标准是,这个选择会给未来什么。

大学生们都渴望成功,大家很多时候的很多的选择是期望自己未来能够成功。我并不是说成功这个志向不好,知名企业家冯仑有云“志大才必高”,这些都对,远大的目标很重要。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为什么财富分布是二八定律,是幂律分布,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是与我们的社会地位,与其他人的经济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所以分布就会比较极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占优势的人就掌握了大部分财富。所以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

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理解为什么我们不鼓励看成功学的鸡汤,这些鸡汤除了给汤不给勺子的毛病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成长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所以我们鼓励,一个好选择是建立在“志大才必高”的理念上成长,而不是成功。



怎样获得良好的判断力?我敢断言,获得良好的判断力价值连城,但成长过程异常艰辛。这需要你有一个能力,预测未来的能力,同时,你要活在你预测的这个未来里

怎么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你需要一个坐标系,一个能够帮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看到真相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比简单的套路更重要,比知乎上直接给你清单的回答更重要。我认为,思考一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之一,是“古今中外,前后左右”,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自己内部和人群维度来系统的观察分析问题。
▼古今中外,前后左右
用这八个字,四个维度来分析一个问题,举例,比如中国的教育问题:

1. 系统内部维度上,找文化、宗教和信仰上的原因;

2.人群维度上,对比左派和右派的观点;

3.时间维度上,探寻以前的教育的过去和现在;

4.空间维度上,对比分析中国和外国的区别。



所以,如果要分析参加不参加学生会社团班委会对未来的影响,我们可以试着使用这个方法。

1.从系统内部维度上,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本篇重点分析)

2.从人群维度上,在这件事情上,左派和右派分别是怎么样的观点?(抨击大学社团种种不好与赞扬大学社团各种好的,进行对比)

3.从时间维度上,在历史里寻找参照物,古代的人、近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参加社团的情况进行对比?(比如近代的杜月笙和青帮)

4.从空间维度上,身在中国的自己和外国的有什么区别?



从这四个维度收集信息,成一个四维度的坐标系,来辅助自己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并践行修正自己判断,你的大学会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的人说,参加个社团学生会,需要搞这么复杂的一套分析,不累吗?实打实告诉你,肯定会累坏了,但是值得。不严谨的表述,可以说,所谓的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一个人通过现在的探索,可以让未来照进现实。一个人经过这样细致深入的研究,首先个人认知“操纵系统”肯定会摆脱老旧不堪获得新生,其次,通过实践和修正,个人的判断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会越来越准确,最重要的是,个人大学四年不会后悔虚度时光。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样的话,也就不必时刻贴在自己身上,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跟别人吹吹牛逼。

▼打开视野,面向未来
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个问题,一个同学给我们的留言:

我就想变成弱者,活在麻痹自己的世界,这种简单的活法为什么就比真实的思考不好呢?

先说结论: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我们把思考分成三种模式,层层递进:

初级思考方式:应激型思考,或者叫因果关系思考,一种狭窄处世方法是应激型的因果论,有因必有果,因为这样所以才能那样,没这个因,就得不到那个果(比如不下雨就是因为上天不高兴了,原因是天有人格化的情绪判断);

中级思考方式:运用推理演绎式思考,没有挑战原有的预设;

高级思考方式:批判性思考;把初级和中级当作思考的对象,是思考的思考,知识的知识,检查思想、立场、预设、推理的过程,以及合理性。



首先,我们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简单的活法?其次,如果你省下这些思考的时间能用来做什么?比如去旅游,打一个又一个游戏,看一个又一个的视频,追一个又一个妹纸,唱一首又一首情歌……

我们不反对多元化的思考,但现在“反智主义”鼓励狭隘的思考视野,这个很危险。现在很多人流行个人主义,流行反智主义,如果没跟上的这种潮流的很容易被视为out。我们引用金灿荣教授一个演讲的例子,来说明个人主义对宏观社会负面的影响。

2013 年开始,布鲁塞尔是欧洲最国际化的城市,现在布鲁塞尔新生儿当中一半以上的男孩得叫穆罕默德,女孩也是一样都是伊斯兰名字,所以现在欧洲即使难民不去了,以它们的生育率,欧洲一定伊斯兰化。欧洲女孩现在都是个人主义者,很多人觉得生一个孩子就完成任务就不再生了。比起严肃的强大的伊斯兰宗教,现有欧洲底层民众流行的思潮都不堪一击,所以欧洲伊斯兰化是必然的。



其次,一个人在集体中,就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美国人爱默生)。

这种追求个人的“小时代”是集体性的现象,“独立思考精神”正在远离时髦的年轻大学生。现在的大学在很多方面也缺失了这样的精神,流行初级的“应激型思考”,电信诈骗受害人群以90后年轻人为主,责任不全在学生身上,是我们的教育使然。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盲从、或者媚俗?本质上,人需要安全感,没有人想被孤立。当整个宿舍都在打游戏的时候,你不想被当作异类;当整个班级学习都吊儿郎当的时候,你不想与众不同;当大家都抱着军训教官依依不舍,你不得不接受群体的安全感。(详细分析见上一期推送文章《为什么军训后学生会抱着教官痛哭流涕?》) 

懂经济学的人不这么直接的看问题,有独立思考的严谨的思维的人,不是用简单的因果来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里提到堕胎影响犯罪率,作者认为美国堕胎的合法化使得很多潜在的犯罪者没有出生,造成了后来的犯罪率下降——直观的理解,想堕胎的母亲不太想抚养孩子,这个孩子在缺少关爱的情况下成为犯罪者的可能性较大。这一点是有数据支持的,说明这一点不是巧合,从数据中看堕胎率高的州犯罪率下降的幅度更大,而且在堕胎合法化之前,一个州的犯罪率与堕胎率之间数据显示没有关联。同时,在空间维度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堕胎合法化之后,犯罪率也同样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我们再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大学毕业生面试为什么要看毕业学校和学历?招聘公司判断雇佣你是否正确,在较短时间内的面试信息量毕竟不会太多,招聘市场信息是极其不对称的,那么这个时候你所毕业的学校、所获得的学历将填补更多信息。如果你令雇佣你的公司失望,市场也会对你的学校和学历的信用打折。



人,在孤独时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作自己精神领域内的君主。真正的牛人,是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即使身处集体之中,牛人是不会被那些虚妄的、不合理的、不靠谱的所谓因果关系绑架。“因果关系”总会告诉你过去的经验是有效的,我们更鼓励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前段时间“魏则西与百度贴吧”一事,我总结一个道理,来奉劝这些只想“简单麻痹生活的大学生”,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用自己能够认同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来打造自己的决策“操作系统”。人在做具体决策的时候不能像机器一样死心眼,我们终生的任务不是说一眼看破因果,从此遁入空门。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分辨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建立以自我为主导的人生决策“操作系统”,然后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凡人。

如果你对大学生活或者周边有什么问题或者思考,欢迎能给我们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很期待你们有趣独到的见解。内容优质会有红包哦。

邮箱:coo@talkmoney.cn


    关注 言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