それから——电影节之一

 

妖异而清冷的色彩,衬出代助在人间的沉沦,这是导演对原著的领会。...





夏目漱石的《从那以后》(それから,又译《后来的事》)的故事(如果我们说里面有一个故事)非常简单:代助和平冈都喜欢上了同学的妹妹三千代,代助还在犹疑之际,平冈向代助表达了自己对三千代的爱慕之情。“为了朋友,做什么牺牲都是应该的!”那晚的月亮特别圆,代助的心里漂浮着正义感。他要去跟三千代说媒。三千代其实暗慕代助,失望之下,怀着报复心理嫁给了代助推荐来的人。婚后因心脏不好流了产,平冈又因个性失去了工作,生存举步维艰,两人的感情也日渐疏远。代助爱她,代助又爱莫能助。平冈来摊牌,“我跟你就此绝交了,我会把三千代交给你,但她现在病重之身,我还是她的丈夫,我有责任照顾她。”代助的家里也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他一直不肯结婚的真正原因,身为企业老板的爸爸和哥哥,也说,“从此不再见你啦。”

小说结尾,代助从父兄家出来,乘上了电车:

他的头脑像电车轮子一般飞速旋转起来,每旋转一次,就感到火烤一般难受。代助想,要是乘上半天电车,非被烤焦不成。

        忽然一直红色的邮筒闯入眼帘,那红色蓦地飞到代助的脑海里,咕噜 咕噜旋转起来。伞店的招牌上高高吊着四把红伞,这伞的颜色又飞入代助 的头脑,咕噜咕噜掀起了漩涡。十字路口,有个卖红色大打气球的人,电车在急速转弯的时候,气球跟着飘过来,飞进了代助的脑袋。装载着小包 裹的红色邮车和电车相交而过的时候,又被吸进了代助的脑袋里。香烟铺 子的短幔是红的,拍卖行的旗子是红的,电线杆是红的。涂着红漆的广告 牌一个连着一个,最后整个世界都变成红色的了。

        而且,这些东西都以代助的脑袋为圆心,吐着火舌咕噜咕噜转个不停。代助决心在电车上呆下去,直到自己的头颅燃烧殆尽为止。



这一充满着现实感与超现实感的结尾,在森田芳光的电影里,成了主体故事之外闪烁的精髓。电影并没有以电车结尾(只是被父兄赶出家庭的代助,一个人走在苍茫的路上),但电影里出现的几个电车的镜头,不仅融汇了小说里那种“飞”,而且将它从视觉上呈现出来:有时电车空无一人;有时,代助孤独地坐着,身边的人,面无表情,要么放着烟火,要么一齐抬头看着车顶的月亮。也许有一个没有此世挣扎的虚幻之境吧,也许心里的那个月亮能澄明一切人间烦虑……但我仍然坐在这里,除了等待自己的头颅燃烧殆尽,别无他法。妖异而清冷的色彩,衬出代助在人间的沉沦,这是导演对原著的领会。

选择电车作为灵魂意象有其原因。夏目漱石写作生活的时代,西方的元素无处不在,他的小说体现了现代性如电车般疾驰飞进时,日本人惘然何从的心境。因此,就如电影里那些西方的细节——代助的早餐,是咖啡、面包和蛋托上的鸡蛋;他去父亲家,外甥女在那里拉小提琴;花园里的西式宴会,代助戴着奇怪的高顶礼帽,穿梭在洋人间;代助硬被相亲,听了场室内四重奏——我们被它们包裹,但我们对爱的迟疑、对人生打不起劲的那股漠然,却让人感觉是“东方的,太东方的”。

这“东方的,太东方的”是原著的底基,也是电影的成功传达。人生是选择,但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去积极的选择——这不可以吗?前进的电车,载着我们这些只愿原地观月的人,如此,在此之前,从那以后,幸福就不会降临?


    关注 晨书暮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