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力:远去的年味

 

赵力:远去的年味...



作者简介


赵力,女,职业医生,出生于府谷麻镇,现居神木。

美文欣赏

远去的年味


今天回家看妈妈,聊起我们小时候的过年,一下子勾起许多回忆。那时候住木头椽檩土坯房,木格窗棂,上面糊纸,下面有一块不太大的玻璃用来采光。每到腊月二十三,妈妈便用大白粉把墙壁刷的雪白,然后就是在窗子上挥洒自己浓郁的艺术细胞:窗子的四个角用剪成三角图案的红、黄、粉、绿彩色纸拼成四个大的直角三角形,中间是妈妈用红纸剪成的各种窗花,有人物、动物、花草,每一个都惟妙惟肖,有时候顾不上自己剪纸就贴上买来的各色窗花,最后用白纸覆盖一层。窗户糊好后就是处理地板,妈妈用面汤和着锅底黑把砖铺地面浆洗的漆黑透亮,这时候往往已经到了晚上,置身焕然一新的家里,我们几个都兴奋的不睡觉,急切地等着年三十的到来。

接下来的几天,妈妈要蒸馒头,蒸糕,压粉条,做豆腐。我们老家称馒头为馍馍,妈妈捏的花馍馍非常漂亮,我记得有莲花、菊花、贡仙等等,花馍馍的中间都要放一枚红枣,出锅后还要用红、绿色素点缀一下,最后放在凉房里冷冻存放,吃的时候就非常方便。做糕比较复杂,得先用碓臼把糯米捣成面粉,然后蒸好,接着卷糕,卷糕也是门艺术,妈妈可以把糕卷出几种花样:先把蒸好的糕平摊在案板上,上面抹上枣泥,然后再卷成各种图案,记得妈妈说有单云子糕,有双云子糕,还有双喜糕,卷好后冷却切片,吃的时候用油炸一下,就成了油糕。

等到所有的吃食做好,也就到了年三十了。早上我们几个就迫不及待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这可是一年仅有的一次。接着开始贴对联、挂灯笼,对联是爸爸写的,虽然爸爸写得字不像妈妈捏的馍馍那么漂亮,但也足以让我们自豪了,因为许多人家由于不会写对联得到处求人。灯笼也是妈妈自己制作的,一个长方体的花灯笼,里边放盏小油灯。下午要垒火笼——用炭垒起来的小塔。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吃年夜饭之前就把灯笼和火笼点燃,院子里顿时灯火辉煌,一家人在红火明亮的气氛中吃完年夜饭,我们几个孩子的“年”就真正开始了:兜里揣着鞭炮,集结村里的小伙伴轮流在每家院子里放鞭炮,我们的鞭炮不像现在那样把几百响的一次放完,我们是一个一个拆开来放的,等到鞭炮放完炭火快要燃尽,大家才会回家,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特有的“熬年”方式。第二天,小伙伴们又开始一家家“读”对联,一是看谁家的对联有水平,二是比比谁认字多,姐姐是我们中的佼佼者,因为佩服姐姐,所以也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热情。

浓浓的年味通常会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又是另一种快乐,我最拿手的是“扭秧歌”、“担花灯”,“坐旱船”是姐姐的强项,大人们为我们化妆打扮时,兴奋的像一只只小鸟,也过足了当演员的瘾。我最喜欢的是扭完秧歌后放的焰火:“猴子尿尿”、“天女散花”、“鲤鱼跳龙门”,都那么惟妙惟肖!压轴的是午夜的晋剧,那时候不需要请剧团,仿佛人人都是演员,记得一个叔叔演的时候忘了台词,就反复用戏腔念自己的名字,逗的台下前仰后合。

这样的年味,总是让人怀念,这样的童年,总是让人留恋!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可以买到,却失去了那时的乐趣。只有“春运”让人们感觉年已至,游子盼归……
 ◆◆
— 往期回顾 —

TOP 1:白漠:丑男艳事


TOP 2
郝敏龙:醉秋雨



TOP 3:
边春艳:那一抹乡愁

TOP 4:
傲雪寒梅:老王

TOP 5:
林子:一双手的对白画
点击即可阅读


关于我们……
打造一流的地方文化圈

我们一起携手挖掘府谷文学
原创
府谷文学

平台编辑

王磊  白耀文  闫敏  白清芸

投稿邮箱

405196535@qq.com(诗歌)

258183558@qq.com(散文)

505526466@qq.com(小说)

471475071@qq.com(古体诗)
期待下一个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关注 府谷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