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逝的老道班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x26quot;读书村x26quot;↑订阅...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那些消逝的老道班
文 | 王丽红
17年前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陕西汉中南郑公路管理段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南郑县北接汉中市汉台区,南与四川省相邻,管养的两条公路省道211和县道102分别通往四川南江和通江。受地形所限,两条公路几乎全部蜿蜒在大巴山深处,沿线的公路道班和道班工友们也常年沉寂在这大山里,默默与路为伴。

我曾到过省道211上一个叫塘坊的小道班,说它小,是因为这道班是租用当地村民废弃的一座没有院落的小民房。8名道工挤住在这里,养护着道班前后十余公里的公路。房子一排3间,中间一间叫堂屋,两边各一间卧室,其中一间卧室还被隔成前后两个半间。8人中的两个女同志,就住在半间靠前的小卧室里,两位大姐那时约摸40岁上下,听说我是刚分到公路段的学生,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走进她们的房间,墙上的木窗也许是太小,光线显得很暗。屋里陈设极其简陋,基本无处可坐。大姐招呼我坐在床沿上,我逐渐适应光线四下环视,房子里只有两张床和一些必需的生活品,再无它物。而道班离集镇还有好远,生活的不便可想而知,想着她们常年住在这里,生活真是清苦。出门时我发现堂屋门上方的窗玻璃破了一个大洞,就问她们为什么不换换?冬天多冷啊!然而大姐解释说,班里没有炊事员,大家每天都是上路回来自己煮饭吃,那么些煤炉放在屋里担心万一中了煤毒,所以男同志特意把窗玻璃敲下一块,“冷是冷点儿,安全第一啊!”大姐笑着说。我这才看见堂屋靠墙一侧一溜烟儿摆着六、七个小煤炉,坐着水壶呼呼地烧着热水。那时的公路路面等级低、养护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也很低,上路养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想想他们每天扛着扫把、铁锨步行近十公里扫路面清水沟、查路况排险情,辛苦半天回来才自己烧饭吃,把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真让人叹其不易。
我后来查阅资料,那时汉中全市干线公路上约有88个道班,大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小小塘坊道班的状况也是正是所有道班的缩影。多年后的今天,随着路面等级、路况质量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道班的管养里程大大增加,道班数量大幅削减,截至目前已整合至约40个。塘坊道班也在改革中与其他道班合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那两位大姐我也再未谋面。这些被废弃的道班要么另作他用,要么年久失修更为衰败,与面貌一新的规范化道班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今的公路道班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道工生活工作条件今非昔比,而行驶在宽阔道路上的人们,是否会有人想起:那一个个消逝的道班背后,该有多少公路人的故事啊!
(摄影:张纪平;拍摄于1988年-1992年间)
王丽红,发表有散文作品等,陕西省交通作协会员,现居汉中市。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生活·感悟 | 勿以爱的名义伤害
·故事·记录 | 老田和小田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关注 读书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