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孩子这一笔写错了,咱们带他改回来

 

你要不要带孩子写好他人生的第一笔?...





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12岁少年将同学推下楼梯,家长称只是打闹并非“校园暴力”,而校方也支持家长的说法。

当儿童之间的小打小闹超越了娱乐的界限,伤害了他人的生命或者利益,作为家长和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是非观。

小朋友,有玩性,喜欢推搡打闹,认知有限,并不太能理解“小打小闹”的可行范围,所以就会跟着自己的玩性走,有时候不是故意的,却给小伙伴带来麻烦。

你说要责怪他不懂事吧,好像也过了,毕竟不知者不罪。但是,是不是日后就能拿着“不知者不罪”这个旗号来豁免一切过错,似乎也不行。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导游,我们有责任给孩子指出正确的方向,告诉他们对错之间明确的界限如何划分。

毕竟,人不能随心所欲,还是要戴着脚镣跳舞的。小打小闹也亦然。



从呱呱坠地到嗷嗷待哺再到学步走路,我们谁都是靠着摸索认识这个世界,有时候会走入方向不对的死胡同,有时候会踏入满是泥泞的小路。一旦得到正确的方向指引,我们就会渐渐少了很多磕磕碰碰,走得越来越顺。而那些磕磕碰碰与其说是绊脚石,不如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有了它们,我们才会看得更高。

所以,小朋友间发生点冲突,这很常见,只要不伤及他人。但是如果伤害他人了,那就要明确地给孩子指出他的过错了,好让他知道玩耍也要注意分寸。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无度便肆无忌惮了。

不得不说,孩子成长有度,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有度的家庭教育。

我们谁也不是生来就懂得如何为人父母,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和孩子一样,从会爬到会走会跑。有时候,会摔一跤,有点疼。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但是,没关系啊,孩子的作业上有个错别字,我们手把手地教他写回正确的。如今,我们在家庭教育上用错了法子,照样能改,只要我们还有时间,还有那个可爱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家庭教育有哪些误区可以避免:

1、  替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

孩子有时候主动请缨要帮忙收拾碗筷,应该欣然接受孩子主动的帮助,鼓励他,让他也来参与运行这个家的活动。每个家长都疼自家孩子,可是该怎么疼还要把握“尺度”,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不是一味拒绝孩子的参与。

孩子也会想,用自己的双手,努力给这个家一点儿美好的改变。满足他的想法,这样的成全又何乐而不为呢?

2、  满足:孩子说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会让孩子觉得所有东西的获得都是轻而易举,别人的付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父母应善于对孩子说不,要他学会克制与承受。一般的父母,看见孩子伸手要糖果,就直接塞他手里一把。而睿智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想获得,先付出。

没有付出的获得,得来也无滋无味。

假如孩子想要一部平板电脑,虽然给他买一部也没啥负担,但是咱们可以换一个方式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比如做家务活积分,到了一个合适的数额,再给孩子买平板电脑也不迟。用劳动力付出换取物质满足,可以间接教育孩子任何东西得来不易,首先得付出才能收获。

3、  不劳动:有些父母,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孩子洗个碗就连忙制止,这是不利于孩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亲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家务活正是增强他们能力与自信的途径。

我们终其一生,只能陪孩子走他生命里的某一段路,先不说孩子能不能成为成功的人,起码我们转身之际,能安心地看见孩子他有能力操持自己的日常生活,会做饭不饿坏自己,会收拾生活井然有序。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作为父母,我们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每一笔都要极其谨慎。作为父母,我愿意做孩子的老师,握着他的手,带他写好人生的第一笔,尔后看着他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只作启蒙,不乱他心。


    关注 魏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