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巴菲特午餐』,他要让300万行家里手撬动一个百亿市场

 

有牛创始人谭联明(花名笑空)希望用这种行家资源共享的模式,能改变中国现代教育的现状。...

谭联明

有牛创始人

有牛定位职场人士,是付费制的一对一经验交流平台。简单来讲,就是将『巴菲特午餐』批量化复制,聚集各个行业的实战型行家,一对一的帮用户解决职业难题。当行家集聚到一定规模,每个领域的行家都参与进来释放自己的闲置资源,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把有牛定义成为一所云端的大学,而且老师都身经百战。有牛创始人谭联明(花名笑空)希望用这种行家资源共享的模式,能改变中国现代教育的现状。

笑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阿里系。曾是淘宝网卖家中心、开店系统等多个项目的产品经理。作为有牛创始人兼平台入驻行家,笑空调侃自己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通过有牛与用户分享产品知识。第一个创业项目叫内淘,是各个公司员工之间的线上活动社区,获得九合创投300万元的天使投资。15年年底,他转型做经验分享平台有牛。
有牛

创a始a人:   谭联明

前一一科:   阿里巴巴

门一一派:   产品经理

公司愿景:   建造社会大学

说a人a话:   行家指路,少走弯路

投a资a方:   九合创投

融资规模:   300万元
谭联明接招


1

为何行家的活跃度不高?

2

获取知识渠道很多,吸引用户优势在哪?

3

和竞品的区别在哪?
Q
怎么想到从内淘转型做有牛?
我之前在阿里巴巴做产品,当初国内互联网没有现在这么开放,遇到问题只能自己网上去找答案,甚至花钱也买不到答案。那时受到启发,感觉做经验分享的平台应该蛮有价值。

之所以做内淘,主要看到不仅淘宝内部员工缺乏沟通交流平台,与外部其他公司员工交流渠道也匮乏。所以,走出阿里。

内淘网是类似58同城的社区平台,可以与阿里巴巴、小米、百度、新浪等公司的员工交换二手信息、租房信息等。在做线上需求征集时发现,大家对职场经验分享比较感兴趣,再者内淘与58、赶集模式过于重叠,于是转型做职场经验分享平台有牛。
Q
经验分享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目前中国有将近1.5亿职业人员,保守估计行家人数在300万,频率每月一次,一年总量在3600万,客单价200-500元,那这个市场规模接近百亿。
Q
行家的活跃度并不高,为什么?
前期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行家入驻,主要是提高品牌影响力。确实,知名人士一般工作比较忙,很少能抽出时间做一对一的经验交流。再者,这些行家通过分享经验,赚取额外收入的欲望不强。所以,有牛行家的目标用户是在职场有一定经验或技能,又能适当抽出业余的时间做分享的行家,而且看中分享经验获得收入的人群。

不用安装有牛APP,也能成为有牛的行家。如果有用户想约你,工作人员会自动转达。
Q
有牛通过什么渠道获取行家?
首先,我们的初步筛选是通过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的大V、媒体做过采访报道的或者通过其微信朋友圈。之后,征得其同意会做一个电话深入采访,通过采访来做进一步确认。简而言之,就是外部了解加内部沟通来判断是否符合行家的标准。
Q
设计哪些机制,保证平台对行家的粘度?
行家的时间很宝贵,一对一经验分享不是他们的主业,我们不希望行家每天都用有牛,只希望有牛做到静默存在,所以我们为行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只有到约见行家的时候才感受到有牛的存在,平时可以忽略。让行家更省心,不被打扰。
Q
杭州有家类似有牛的分享平台我懂,但其只做垂直的创业经验分享,而且只做线上交流,是否考虑从重度垂直某一领域切入或者只从线上切入?
是的,我懂是聚焦于创业领域,从创业者这一垂直面去切入,从我们平台运营数据也发现,确实创业者的咨询需求最多。但经验分享平台的属性是低频非强刚需,如果重度垂直某一行市场就做不大,最重要的是流动性不够。

如果做全品类,假设我是某一行的行家,在其他领域有咨询需求,我就变成了学员,这样能保证平台的流动性。于是,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

我懂是通过线上交流分享经验,重解决问题,而我们是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一对一经验分享,但以线下为主。线下经验交流用户更看重的是行家背后的资源,比如巴菲特午餐;而线上交流更加注重解决问题,因为线上时效性高,没有地域的限制。所以我们线上线下都可以交流,以线下为重,因为从提供解决方案场景来说,线下交流更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学员和行家更喜欢线下面对面交流来解决困惑。
Q
与在行有什么差异?
第一、在行的重点用户群体在北京,而我们在杭州。第二、在行上的名人较多,包装得比较高大上,客单价在400左右。而有牛上的行家更加亲民,客单价在200-300。这就是有牛与在行文化上的差异。
Q
现在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你吸引用户的优势在哪里?
确实互联网给了用户很多选择空间,知乎、微博、微信都成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但这些渠道获得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当你遇到专业问题时,这些渠道是解决不了的。而从实战中行家分享的经验往往都是自成体系,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因为实战是最好的验证。再者,如果用户通过行家得到的解决方案不满意,费用由平台来补贴。但现阶段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Q
现在主要是to C端,有考虑切入B端吗?
相对to B端来说C端更加灵活,能保证平台的活跃度。所以我们先从C端切入,当平台集聚到一定量的行家后,我们会考虑切入B端培训行业。我们也感觉到了B端的痛点,传统企业培训行业面临着培训费高、时间久、效果差的困局。我们看到的现状是,一批企业员工入住酒店2-3天,培训结束后,除了一大堆资料外一无所获。

而我们的行家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培训,一对一、一对多,只要适当提高价格,行家也是愿意接受,而且培训时间可以自主约定,不限于几天之内。所以有牛平台上的行家,能提供性价比高、效率高、精准的解决方案。切入企业培训市场是未来的趋势。另外,在to C端,我们想打造社会大学,让C端学员通过平台学习,最后输入到B端企业,所以有牛的核心资源就是行家。
Q
盈利模式是什么?
短期可以预见的盈利模式是抽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未来,有牛将基于行家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类型、性价比较高的成长解决方案,这将成为有牛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
Q
有牛面临的挑战在哪里?
在有牛还没形成平台效应之前,发展速度不会太快。跟美团有点类似,模式都比较重。美团起初要去与线下实体店一家一家商谈,从线下搬到线上,有牛也是要与行家一对一沟通。所以前期投入比较大,发展速度也比较慢,但这也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在平台没形成影响力之前,没有其他任何捷径。
Q
如果可以更改二次创业中一个重要的决定,你想更改哪个?
我觉得还是团队吧,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初创团队,我会选择更有经验和资历的团队成员。这样可以让我少走弯路,项目成长也更加快速。现在有牛也在积极寻找懂运营和市场的专业人才。
Q
最想采访的创业者是谁?想问什么问题?
最想采访的就是美团王兴,其实有牛的模式与美团有点像,前期都需要把线下资源点对点搬到线上。想知道王兴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最低落是什么时候。
在音频平台搜索『接招』收听节目
寻求报道?
请加微信号:jiezhaonews

或发邮件到:jiezhao@itakethat.cn


    关注 接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