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放弃小而美,经历管理涅槃,最终融资数千万

 

一年制作8000首原创音乐,其中歌曲300-500首,700-800款游戏音乐、40-50款动画和网剧配乐。小旭音乐承担了国内ACG产业40%以上的音乐制作。...





文丨子航

读书 写字 ACG 用文字记录故事

小旭音乐
创  始  人卢小旭背        景音乐制作人门        派
音乐制作融资规模A轮数千万元投  资  方未透露

itakethat

小旭接招


小旭音乐如何解决艺术家管理难题?
为什么音乐制作流程无法标准化?
小旭音乐如何拓展C端业务?


一年制作8000首原创音乐,其中歌曲300-500首,700-800款游戏音乐、40-50款动画和网剧配乐。小旭音乐承担了国内ACG产业40%以上的音乐制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旭音乐已经成为了ACG产业音乐制作的半壁江山。创始人卢小旭也坦然承认,小旭音乐是行业中唯一拥有这样制作规模的音乐制作公司,而其他竞争对手都是30人以内的工作室。

卢小旭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刘欢一样的音乐制作人,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游戏配乐这个细分领域,从此在这个领域内越走越远。

「我从来没有想要过做一个企业家,但你会发现有的时候人生不由你选择,我很幸运的是我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业」

2006年,小旭音乐公司成立。到今年为止,小旭音乐已经在领域中深耕了11年,卢小旭也完成了从一名音乐制作人到企业管理者的转变。

回顾过去的十年,卢小旭认为对于小旭音乐最重要的转变是在2009年。那时公司大概有20多人,面临着是继续「小而美」的工作室式的生产模式还是扩大规模形成现代企业制的生产模式。

如果坚持做「小而美」的工作室式的生产模式就要提高单价,这样的直接结果是使得市场份额下降,但是利润率会有提升。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人会选择这样的模式。事实上,卢小旭的很多同行就是走这样的模式,维持着10个人以内的小工作室。

企业化的生产模式就需要保持价格不变、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会相应的降低利润率,而且需要投入大多数精力到对公司的管理中而不再是音乐制作。

卢小旭选择了扩大企业规模。

将小旭音乐从20人的企业扩大到40人是卢小旭在创业中最艰难的时候。把一个没有管理的公司变成一个层级管理的公司,从一个家庭化的公司变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严谨的公司,老员工不适应,卢小旭自己也不适应。

那段时间里,卢小旭经常在晚上失眠、睡不着觉,参加了大量互联网CEO的培训班,试图用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理念来对音乐行业做出改造,其中的很多思路给予了卢小旭很多启发。现在小旭音乐已经成为拥有100多人的团队,除了北京总部,还在上海、广州、成都各设立一个分部。

2014年小旭音乐第一次获得了投资,来自游久的投资让小旭音乐有能力拓展新的领域,让卢小旭了解到资本的力量。

此前,从2006年到2014年,小旭音乐一直专注于游戏音乐的制作,不涉猎其他领域的工作。在望京租用一间民宅作为办公室,一待就是八年。

「从一个自负盈亏的艺术工作室,到嫁接来自国内上市公司的资本,游久给了我许多资本上的理念,让我知道如何用资本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年8月,小旭音乐再次获得融资。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使得小旭音乐有余力打开C端的市场,不只作一个细分领域,可以同时涉足艺人孵化、音乐节、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最近正在播出的电视剧《青云志》的配乐就是由小旭音乐制作的。

「这一轮融资后我们的定位是,中国音乐创作第一品牌。动画、影视、歌曲等和音乐创作相关的事情都会去做。」

Q小旭音乐如何解决艺术家管理的难题?

卢:艺术家的管理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体制,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主要有两个方面难题:第一,许多艺术家在工作上比较自由散漫,有许多人习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第二,有一个成语叫文人相轻,有些艺术家相互的气场更多是一种排斥的气场,其合作精神会比较小。在这个领域我们摸索了大概10年的时间,借助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工具、系统、OA,才能够把几十位艺术家放在一起进行管理。

在源头上,我们在招聘时不会去招那些特别自我膨胀的人。尽管有些人的技术很好,但是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我们肯定不会去招。其次,在十年的摸索中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整个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勤奋谦虚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如果有的艺术家因为做出的一点成绩就非常骄傲,这是很难平稳的在公司文化里继续前进的。

在管理上,我们要求所有的音乐制作人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坐班,在兼职形态下许多管理没有办法进行,而且效率与战斗力要差很多。我们整个公司依赖体系去运转,而不是依赖灵感去创作的。

Q小旭音乐如何招收和培养音乐制作人?

卢:音乐圈是一个落后的行业。相比之下,受过理科训练的毕业生,其逻辑思维对个人的约束力和成长的帮助都要强于艺术院校毕业生。由于公司的主要业务在游戏、动画等ACG领域,所以年龄在30岁以上的制作人会很难理解,也很难适应公司的管理方式。所以我们在招收时倾向于更年轻、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更高的音乐制作人。我们每一个招人的目的都并不在于扩张,而是在于和业务的成长匹配。

公司现在总共有40多名音乐制作人,招收年龄都在30岁以下,音乐院校毕业仅占10%-20%,很多制作人都是从理科转向艺术。公司基本上没有职业经理人,音乐制作人都是从零进行培养。我们为音乐部门配备了专门的HRPB,非常细化的去协助管理一个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事务。我们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很多金钱和经历,人才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国内不缺作曲大师,但是国内缺少像我们这样的品牌团队。这个领域目前都是个人行为,我们希望以后能更加认同团队。尽管有作曲大师离开团队,但是团队仍然能继续运转下去,这才是最终要的。我希望公司所有的运转都依赖于机制,并不是依赖于个人。

Q开发办公用OA系统的原因?

卢:小旭音乐的音乐制作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客户都会有自己的需求,每一首曲子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而成。制作过程中,首先由项目部的经理把这些需求细化,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后,随后分配到制作人去制作,制作好后需要提交给对方进行审核个修改,整个流程要反复进行直到最后音乐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有二十几个作曲师,十多个音效师,7、8个配音演员交叉参与其中,有的时候还要涉及到异地管理的问题。

整个流程体量极大,且内部互相交叉,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和数据化系统来管理很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我们从13年开始搭建系统,最初是外包,后来建立了自己的IT信息部。

Q为什么音乐制作流程无法标准化?

卢:音乐制作流程实际上是一个提供服务的过程,每一步都要由人去监控和操作,客户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提供服务的业务如果质量流程控制不好,很有可能搞砸自己的口碑。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规模很大,但是音乐制作无法标准化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各地的分部都是由总公司派人过去,而没有采取加盟的形式。我认为音乐制作服务永远不可能做一个泛泛的平台,很难做一个类似于猪八戒一样的平台,在某种规范的流程下,难以将质量体系做到一个非常稳定的标准。

小旭音乐的产量非常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产品并不会被同质化。因为这个产业不是标准化的售卖产品,全部是定制内容。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也是小旭音乐的利润率无法提高的原因。

Q在音乐制作行业中,现在与10年前的制作环境有什么变化?

卢:变化并不是很大,行业中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和10年前差不多。在音乐方面投入的预算仍然很少,也很难通过几家公司的呼吁让大家重视游戏音乐。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音乐对于游戏的体验仍然还属于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相比于游戏中的美术环节,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法形成一部游戏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在其中投入的预算也会比较有限。所以在这样的成本预算情况下,很难将其做的非常精细。

虽然目前的现状仍然是,产量很大,但是对质量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但这个领域仍然在做改变。我认为,推动这个领域最后变化的一定不是音乐圈中的人,而是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人来推动其改变。

Q如何进行音乐版权的维护?

卢:我们从14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版权部门,将其与法务部门分开,正在朝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小旭音乐每年生产几千首曲子,每一首曲子都会进行规范的版权注册等级,和身份证一样的ID。我们正在自建自己的曲库,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原创音乐库。虽然现在还是纯投入状态,近期内也很难用这种形式立刻获得回报,但是我相信在5年后它的价值会非常大。

Q小旭音乐如何拓展C端业务?

卢:我们现在正在摸索着进行C端业务,正在做的有音乐会、和自己的一些二次元艺人。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擅长的地方,所以目前仍在摸索尝试。我们的特长在于创作,所以我们选择从作品作为切入点而不是人作为切入点。

艺人方面,艺人经纪公司专门做艺人,演艺类公司专门做演出,我们更倾向于内容制作加版权提升的模式。我们还与一些平台进行独家合作,提供一些细分领域的歌单,如古风歌单、或电子音乐歌单,这些都是建立在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还在进行一些音乐IP计划和想法,将一部小说用歌曲加MV的形式去表现,目前都在尝试中。

Q如果可以修改创业以来的一次决策,你最想修改哪一个?为什么?

卢:我觉得管理思路如果可以更早的提升,小旭音乐的发展会更快。从06年到11年期间,小旭音乐一直都还是一个个体户作坊的思想,因此成长的很慢。如果从那时就可以按照企业的思维来运作,那我们至少可以节约出3年的时间。公司现在用11年达到的规模,7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了。
往期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加入群聊


    关注 接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