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东门题额“宾阳”之谜

 

宾客犹如太阳从东方而来...

关注“寿州文艺”
面朝艺海,春暖花开!
文   杜 长 青
寿县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题额为:宾阳、通淝、定湖、靖淮。南门为“通淝”门,寓意使淝水畅通。西门为“定湖”门,《水经注.肥水》中称西湖为尉升湖,题额“定湖”就是使湖水波平浪定,不使为患。北门为“靖淮”门,意为使淮水安定,淮患止息。那么,东门为什么题额为“宾阳”?

目前,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东迎嘉宾太阳”,或说“宾客犹如太阳从东方而来”,春阳高照,正是“迎嘉宾之时”等。基本上把“宾”字理解为宾客,把“阳”字理解为太阳。第二种说法是:“使阳候波神归服,顺从之意,其水为用而不为患”。把“宾”字理解为服从,把“阳”字理解为阳候,阳候为传说中的波神。《淮南子.览冥》载:“武王伐纣,渡孟津,阳候之波,逆流而击。”《辞源》有:“阳候,陵阳国候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候之波。”
根据寿县城南、西、北三门题额的含义,笔者认为,东门的题额与另三个门的题额应当有共性,即:一是与水有关;二是实实在在的水,如淮、河、湖一样,不是神话传说。“宾”字若干义项中有归服、顺从之意。《史记.五帝本记》中“诸侯咸来宾从”,宾从即服从。“阳”应为阳湖,即今天的“瓦埠湖”。“宾阳”二字意为“使阳湖归服,不为水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记载:“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上承施于合肥县北流经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经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又北过寿春县东”,“北入于淮”。其大意是肥水发源于寿县东南(肥西县)的将军岭(广阳乡西)一带,向北经董埠后流入寿县(成德县)境内,一路北上,汇合瓦埠河(阎涧水)后,在合肥东北五十里左右的地方(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流经寿县东南的死虎亭,寿县东的横塘,经过东门,由北注入淮河。
清光绪《寿州志》载:“(沿河)过庄墓桥西行,至瓦埠街下十五里注肥,其南滨悉卑下,每遇水涨,数十里皆成巨浸,殆《郦注》所称‘水积为阳湖’者也。”不难看出,“阳湖”是肥水的组成部分,就是今天的瓦埠湖。瓦埠湖名称的出现最早是在清朝。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关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的瓦埠湖名称。
现存的古城,始建于战国晚期,即楚寿春城时期。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重筑。其东门濒临“阳湖”(肥水),按照其他三个门的题额规则,东门理应题额为“宾阳”。



作者:寿县商务局  杜长青

微信:sxwxk-an
投稿:460486412@qq.com


    关注 寿州文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