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茶社微刊·功夫茶与工夫茶,端杯茶与捧杯茶

 

每年都有要撕逼几个话题。...



荔枝FM

【江湖茶社】FM:1562114
【普洱江湖·说书说茶】FM:1433485


喜马拉雅
【江湖茶社说书】【普洱江湖】 


线下微信社群:
【普洱江湖·说书说茶】
功夫茶与工夫茶
 @欧阳道坤 闻所未闻,大跌眼镜!唐煎宋点都是工夫茶?还有长安工夫茶?河洛工夫茶?工夫茶迁移到潮州,反而在其发源地消失了?工夫茶是从北向南传的?工夫茶可以适用任何茶类?有点穿越有点乱!

这说的是在一个微博的公众号上面有一个大的媒体平台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网友道坤发表这些疑问。他这里大家注意一下字,他文中写的工夫茶工夫二字是工作的工开头的工夫茶,我的理解意思是花时间去泡的茶,还有一个功夫茶,是提土旁的功力的功夫茶,对于这个我的理解意思呢是,有技巧花样的去去泡茶。不管我怎么理解下面网友炸开了,都纷纷不服气,说功夫茶是武夷山是起源怎么可能是潮汕呢。
比如这个网友就说:读原文,是编者根据陈先生的口述“编辑撰写”的,可能和陈先生原意出入较大。此文对中华茶道文化歷史、烹饮法源流、潮州功夫茶缘起等概念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错误,特别是将唐煎宋点也定义為“工夫茶”,就不知所云了。还有的网友说简直一派胡言,武夷山才是真正的起源地,但是我比较认同下面的看法是下面说的。
网友的看法


@网友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

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所以我认为潮汕人喝的是花时间的功夫茶,起源于武夷山的是技巧性的功夫茶。
人气与仙气


@周重林上周在上海茗邦堂喝茶,我们喝茶过程中,店里有位小妹悄悄溜出去。她回来的时候,抱着一杯星巴克买的岩茶,她不加入我们的饮茶行动。红茶哥好奇地看了下茶包,认定是很普通的茶,她不觉得如此。我对此很好奇,到底星巴克与茶馆之间,有什么区别。现在我觉得,是在吸管上出现了问题,人类最初和最后都是依赖吸管的,而端杯子是一种成熟行为。还有,抱着纸杯子,砸着吸管,有着很强的占有欲,也比拿着瓷器,把水倒进嘴里去更符合人性一些。我们从公道杯分茶到个人,与个人从习惯里吸食,都有各自的仪式感。
我不同意 在家泡茶和去星巴克喝咖啡 我都喜欢 我不觉得有什么冲突…互相取长补短就行了…星巴克有自己的调调…当谁能把茶馆做成让年轻人爱泡一天的场所…那才叫牛了…某种意义上…回喝茶的人把自己的调调定的太高了…个人觉得喝茶最大的问题…平民的太平民…讲究的的太讲究…人气与仙气划分太严重。

@网友  朋友们的茶馆都隐匿在小巷深处,说起来的时候都提倡茶馆要隐。这是当下很流行的价值相背的想法,比如咖啡店在闹市,茶馆就在幽僻之地,酒馆奢华张扬,茶馆应该朴实无华。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如果真隐了,那就应该找不到更好,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网络宣传文呢?有个朋友说:店家是贾雨村,客人是甄士隐。
我觉得吧,不关面子的事情,我比较喜欢摩卡,很多店里没有星巴克的好喝,并不存在任何装的问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今天这两个问题都很对我的口味,我比较喜欢看大家互撕,在撕中探索真理,好了今天就这样了。
【普洱江湖第94期】
编辑丨秋水

社群及FM有更多内容可听


    关注 普洱江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