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会好吗?(二)--当我们有了孩子

 

系列追问----当我们有了孩子...





仿佛2012年匈牙利初春的大雪还未融尽,那个新婚的我在布达佩斯维达杭亚城堡(Vajdahunyad Castle)护城河冰面上纵情一跃镜头刚定格,转眼30岁以后的日子因为有了个孩子而不分昼夜地奔腾,时间并非不留痕迹地流逝,它在我的下腹留下了一个碗口大的粉红刀疤,在左手腕鼓起了一小块(腱鞘炎,又叫“妈妈腕”),在面颊两侧削平了少许,一起削平的还有母乳过的胸。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如影随形,时刻不容跑开视线的1岁小伙伴“彼岸”。

就在我写下那一长串追问半生的问题后,就在“30岁以后会好吗?”“我是否需要孩子?”仍然疑问重重时,我在同年的4月初被告知要当妈。并非说笑中的“玩出了人命”,而是真真切切的愿望。我和我先生,一个“三十未立”、一个“四十正惑”,我们决定开始一个小家庭,并空前顺利地完成了造人计划。那年匈牙利的夏天漫长而炎热,最高44度高温,我从煎熬的早孕过渡到精力旺盛的孕中期,在东欧努力又无奈地向“新中欧”转型的同时,我们也懵懂地为正式为人父母做点滴准备。同年的圣诞节前夕,我一个人先行去布达佩斯待产,医院在Buda,我住在Pest的公寓酒店,那些欲雪却阴的午夜和凌晨,我常常因为对未知的产程太焦虑而无法入睡,又或是对“彼岸”的到来太兴奋而过早清醒,一个人挺着不成比例的大肚子侧卧在客厅沙发,脑海里搜集者又一串问题的答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有孩子?我会不会是个好妈妈?我该怎样和我的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做了母亲以后,我又该如何面对Self ?

腰酸背痛睡不着,想这些问题就更容易失眠,我在PPTV上找电影看打发漫长冬夜,找到了《地球上的星星》,一部我一直想看却一直沉不下心去看的印度电影。我记得看到有阅读困难症的孩子因为个性特殊而不被学校、社会甚至自己的父母理解、欣赏(爱)时,我满面泪流,甚至一个人在房间大声痛哭。那哭声里有我在即将为人母前的种种心思:对不解的委屈和共鸣、对孤独的疼爱和无奈,还有对未知角色的无助……

联想起自己活到30岁才略约懂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能允许和承认父母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但父母依然爱我胜过一切,并在此基础上我迈开脚步独自走一条自己选择的路。那些成长中不被父母理解的委屈、不被至亲欣赏的特质从未消失殆尽,而是在成熟中慢慢有勇气接受它作为客观存在。脑海里越想因此做个不一样的父母,就越会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工种”产生为难情绪,心头掠过阵阵慌张,情同上学时未复习就被拉到数学考场,满是坐以待毙的无奈。

正是在这样最负面的情绪中开始了产程,也是布达佩斯那年的第一场大雪缤纷而至时,我体验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的孩子“彼岸”在迟到两周后剖腹而出,健康降临。在产房里第一眼看到襁褓里的孩子时,我为自己衣冠凌乱、披头散发的样子很是尴尬,但也就是那一瞬间,醍醐灌顶,我对生活开了窍:原来生活真正的模样是苦乐交织、苦闷和舒心同在的尴尬,而我依然如此地、毫无保留地热爱它!这样的认知从此便在孩子降临后的每一秒被强化,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沉淀成我的生活方式。

在飘雪的停车场把出生3天的孩子放在地上重装安全座椅,在他乡寂寥的圣诞夜把新买的婴儿电子温枪掉进红酒杯,月子里挎孩子在背带里做饭,带着熟睡中的孩子在齐膝的雪地里开车去接他爸下班……以及略过事必躬亲哺育的辛苦万千字,最挑战的是在孩子刚满月时被告知要提前结束外派计划,脑海里对如何带着1个月的新生儿搬家一片空白,天知道我们居然挺过来了!

从此,难的时候,“挺过来”也是很体面的人生。

3月只身带着4个月月大的彼岸回中国,又在中国的4个城市中穿行,几乎在禽流感肆虐的同时完成了我的省亲,并在5月中旬回到德国团聚。之后的大半年每个周末几乎都在高速路上,或者机场,再也不羡慕“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我们的行李箱从来在门口放着,一切带“Mobile”或“Fuer Unterwegs(德语:供途中使用)”的产品都对我们有卖点,对从汉诺威到科隆高速路段服务区的特色菜和洗手间谙熟。而与此同时,我们在孩子奶奶家度过了难以想象的完美夏天:收获乒乓大的樱桃,山坡上清晨的露珠和野花,花园里傍晚的烧烤派对和那些带孩子们在后院戏水饿好时光在动荡的日子里点缀其间,给我们焦虑心情以缓冲和支撑。直到9月底如愿找到新居,10月中搬家入住,送孩子入托,落实新工作,这一年的变卦和动荡几乎在所能承受的极限内尘埃落定,彼岸悄然间有了第一对幼小的门牙!

这一年,孩子帮我回答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孩子?

他们是伴儿,多数时候,他即使只在你身后的房间里睡着,你看到他起伏的小胸脯,也感知世界一切正进行中!

他们是纽带,你从他的眉眼里看到自己和另一半,从彼此当父母的角色转换中发现对方的另一面,你还尽可以灵活地由孩子传达你对对方的感谢、要求或者偶尔的不满。

他们还是最全能的培训师,上帝派他来培训我们人物肖像摄影、儿科学、营养学、儿童心理学和语言学、统筹学。。。尤其是耐心和专注力。

他们更是通往了解自己和完善自己的镜子,在和他相处、以及带着他和别人互动时,你才发现,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拷贝了自己父母(部分)做法,你都重复上一辈对孩子的期待、怨念、无私或无奈。你不自觉的想做得好、或更好!

可是,孩子也将我置于一场新的、旷日持久的平衡运动中——我该在做了母亲以后继续面对自我?这个问题目前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在照顾了孩子一天精疲力竭时,常常为没有精力翻开一页自己一直想看的书而沮丧,为2年没能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一场全身心投入的电影而落寞,为无法从容地逛一次时装店、旁若无人地试衣服而黯然神伤。。。。。我的孩子是否将在余生和我分享和争抢我的时间、继而我的自我?如此我该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时间,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在阅读、摸索中。。。

大隐于厨
远不止美食那么简单





    关注 大隐于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