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人的传承!三百人的团聚!海口老街内这个传奇家族的团圆饭到底啥样

 

25日,何氏家族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会,古老的宅院再度敞开怀抱,迎接五湖四海归来的300多位何家子孙,吃团圆饭。...



清晨的鸡鸣声唤醒了无边的晨梦,
晨雾开始慢慢散去,
冬日的暖阳悄无声息地洒进百年传奇家族
“何家大院”的院落,
一切寻常得就像昨天。
只是,屋前悄然地挂上了红妆,
宅院内许久未生起的柴火吱吱作响……

1月25日,何氏家族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会,古老的宅院再度敞开怀抱,迎接五湖四海归来的300多位何家子孙,“何家大院”大摆33桌家宴,吃团圆饭。海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云也来到现场,和大家一起感受团圆氛围,并与何家大院后人一起为“何家大院”门匾揭帘。

传说中的何家大院
一代“南洋船王”
何达启
) 

事业有成,衣锦还乡后的何达启买地建房,
在竹林村建造了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
“中西合璧”豪门宅院——
“何家大院”。
一句嘱托传承几十载
“举目思宗功祖德,存心作孝子贤孙。”
大宅院的正门,
早早贴上了何家人专门
为远道而来的亲人写的大红对联。


25日
下午3时,伴随着“吱呀”声的铁门缓缓开启,来自五湖四海的何家子嗣陆续进场,原本静寂的院落里随之逐渐热闹起来。老媪牵着幼童的小手,闲逛着,摩挲百年小楼窗花,闻嗅百年木棉的芬芳,倾听久违的乡音。


何家第三代、何达启先生的孙女,现年88岁的何月清老人,是今年参加何家团圆宴中最年长的家族长辈。


刚从湖南风尘仆仆赶到大院的何掌玉与大姐何碧珍紧紧拥抱在一起,相拥而泣。1980年,何掌玉随丈夫到湖南,自那起,便鲜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此行回来,看到那么多从小一块在大院长大的兄弟姐妹,让老人不禁喜极而泣。

久未谋面的亲人们相见,
忆乡情,话家常,
仿佛有道不尽的话……

今年80岁的何玉燕在晚辈的搀扶下,早早地来到大院,老人曾在大院住到11岁,那时父亲会拉小提琴、弹吉他,每年中秋或春节,都会在楼上的天台为孩子们开演唱会。


何达启的孙女何黛霞在这座大院住到11岁才搬离,这里处处留着她童年的记忆。


六代人一个梦,最忆是故乡。“昨天晚上我特意告诉堂姐,今晚一定要随时关注海口网,通过网络同步观看今天的300人家宴。”何达启之孙何子雄说,堂姐何婉玲曾在15年从香港赶回海口,参加“何家团圆饭”,今年因故没能赶回,“我把海口网为‘何家大院’做的漫画发给她,让她关注海口网的直播,不能赶回来,一样可以感受团圆氛围。”

下午4时许,何家祭祖仪式开始。按传统的辈分为序,何家子嗣逐一进入正厅,无论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虔诚地在祖宗像前行祭拜之礼,场面庄重。



海口最大规模的团圆饭


吃遍山珍海味
最入味的依然是家乡的土味
何家大院年夜饭菜谱
乳猪冷拼盘
福寿甜酸鱼
何府富贵鸡
白灼海中虾
金果鸡肉丁
红烧东山羊
蒜香扣水鱼
瑶柱烩鱼翅
发财添带仔
长寿叉烧面
海南八宝饭
合时水果盘


为筹备这个特殊的团圆饭,何家特地请来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大厨及五名帮工,从24号晚上起,厨师们便要为这顿“百人大餐”忙碌起来。直到25日下午5点饭菜陆续上桌,整顿团圆饭的制作超20小时。

当日上午11时,大院后庭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洗菜、切菜、做菜……烧旺的灶火点燃了新春的喜庆。



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更有吉祥的寓意。如甜酸福寿鱼就是每年的必备菜,它寓意着年年有余;红烧羊肉表示新的一年喜气洋洋,红红火火;众所周知,发菜的谐音就是“发财”,祝愿新年好运连连,恭喜发财!

开!席!咯!
热腾腾的海南八宝饭,
飘香的发财添带仔,
刚出锅的何家富贵鸡……
被端上团圆桌!


斟满的酒杯,首先被大伙端起,
一饮而尽,
何氏家族迎来了第111个新年。
觥筹交错间,互诉衷肠,
真挚的情、家的氛围在饭桌上越发浓烈。
“心头的味道,从童年一直挂念到今天。不管走到哪,最好吃的还是家乡的土味。”“何家大院”创建人何达启的孙女何月清住在这座大宅直到成年,几十载光阴一瞬即逝,但少女时期,大院里过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大年初一起来洗漱后,无论老少,都要吃‘斋菜’,寓意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回忆起少时大院里过春节的场景,何月清说,斋饭会在初一凌晨准时被摆上供桌,一共分成五件五碗,吃的斋菜一定要有吉祥寓意:茄子,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水芹,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那一天的斋菜,都是叔叔亲自为我们做的,那个味道,会记住一辈子。”
年过八旬的何子健是何家第三代子孙,他就出生在这座大院,13岁时外出求学至今已经过去近70年,但对儿时过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他孩提时代的春节——离春节还有几天时间,孩子们就都已经兴奋得睡不着觉,盼望着第一声鞭炮的响起。年三十晚,炮竹碎纸漫天飞舞,热烈的鞭炮声似乎把一切吞没,孩子们嬉笑打闹,没日没夜地疯玩。在玩乐之余,孩子们也会和长辈一起大扫除、送灶、做斋菜煲、祭祖。这些“老规矩”有着难以言喻的感召力,让年味更浓,也更有仪式感。

1975年,何子健老人来到香港,在打拼了40年后,他回到海南。“落叶终要归根,何家大院就是我的归宿。”何子健老人说,现在虽然何家大院已经变了模样,他还是能准确地说出曾经的荷花池、花坛的位置,记得儿时在大院中与兄弟姐妹们嬉笑打闹的快乐。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何家大院,让联系何家子孙的纽带长存。
这一顿饭,
对于何家人而言,
是难忘的一顿。
对海口网这群幸运的小伙伴们也是~




当天,通过参与海口网“何家大院团圆饭”邀请活动,30名幸运网友脱颖而出,共赴何家团圆饭。300人的团圆饭、浓浓的亲情让网友们兴奋不已。



网友孙女士:规模大亲情浓 团圆形式应得到传承

“场面太壮观啦。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团圆宴,视觉冲击力很强,十分震撼!”来自黑龙江的孙女士表示,自己是在网上看到海口网发起的这次活动,便邀请亲朋好友助力前来参加。对于何家团圆宴,孙女士十分感慨:“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海南的新春传统民俗,看到何家的后人都超过300多人了,发起团圆宴还能够有这么多人回来参加,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说明海南人民十分重感情,重亲情。”
网友陈萍:带上儿子一起感受 团聚是永恒的主题

来自山东的陈萍女士带着儿子一起参加了这次的团圆活动。“我们家也有,但就两三桌,没见过这么多的。”小朋友吴程熹用稚嫩的语气,表达着对何家大院团圆宴的好奇与欣喜。陈萍女士说:“现在社会的节奏比较快,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些传统的仪式和习俗。今天我特意带上儿子一起来参加,也是希望能够让他感受一下古老大家族团聚的氛围。不管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回家团聚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网友刘子强:菜品彰显海南特色 古宅保护应受重视

作为一名在海南工作多年的四川人,刘子强先生表示此次机会很难得。“像贵州、湖南,甚至四川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类似的家宴我一直没机会参加,几天前偶然看到海口网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就立刻报名来参与了,让我的亲戚朋友都来助力,就怕参加不了!”刘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谈及何家团圆宴的菜肴,刘子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做的菜品的确不同凡响。每一个品种都很有地方特色,在别的地方可就没机会吃到了。明年海口网还有这个活动的话,我还要来报名参加!”

对于何家大院,刘子强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保护。“我认为地方政府在对何家大院的保护与利用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不是因为海口网的活动,我也不了解这个大院的历史。这座古宅不仅见证了六代何氏宗族的发展,更是海口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刘子强建议,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要妥善维护好何家大院,保留其历史价值。“为海口市保存一份难得的城市记忆。”



如今,古老的宅院里因有了何氏后人的相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千百年来,春节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变幻,但最核心的内涵——团圆,从未改变。何家大院的团圆饭,不仅是何家的团圆饭,更是海口在外游子回归故里,与亲人相守相望的缩影。这种文化氛围也给百年骑楼老街增添了独特的节日元素。

来源:海口网

记者:陈五男、钟元韬、黄晖、陈奕霖、李珊珊

编辑:运超

你可能感兴趣的
何家大院那些事


1、吃百人团圆饭 探百年琼根——何家大院

2、海口网小编带你共享何家大院团圆饭


    关注 海口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