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人过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年分为“四时八节”春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新年知识

所谓“节”,是对一年的气候变化而言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总结寒来暑往的规律,将一年分为“四时八节”,春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内涵博大丰富:春节前夕,人们要扫污除垢,祛病防灾;年三十要贴门神,张对联,放鞭炮,吃饺子,除夕守夜,初一拜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等。居于秦巴腹地的镇安,其春节习俗却同中有异。





在镇安,一般从上年腊月初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置年货、迎新春。当地普遍流行着“过了五豆(腊月初五),糊里糊涂;过了腊八,见啥买啥”的俗说。二十以后,男人们歇住地里农活,聚集在一起,总结、交流一年的生产、生活经验与体会,享受丰收的喜悦,播种来年的希望。家庭主妇们则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她们既要做豆腐、熬菜,又要煮肉、蒸馍,还要择日洗涤衣褥,置办过年服饰,直忙到腊月三十。过年便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腊月三十日中午前,当地还有一种“扫尘”习俗,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洁,贴好大红对联、窗花、门神等。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镇安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镇安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祖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全家大小共聚一桌,谓之“过年",俗称吃“团圆饭”,取一家人团圆之意。镇安吃年饭多在大年夜开始,往往时间较长,个别地方一直吃到天亮,以示“越吃越亮堂”、“新年财源广”之意。主食常为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一家人在吃饺子时,每人要先咬一口生萝卜,叫“咬春”。有些地方饺子里面包有硬币、糖果、花生之类东西,若吃到硬币,意味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日子越过越甜;吃到花生就会延年益寿。





腊月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炭红灯明,全家大小彻底不眠,俗称“守岁”镇安民间认为,除夕晚上如果通宵不睡,“高堂摆长宴,红烛照通宵”,欢乐达旦,即可预兆来年家兴业旺,万事如意。又因习惯在正月初一不打水、不扫地、不动刀,故在守岁之时,家庭成员还要再扫一遍地,再挑一次水,切好菜肴,备足酒食。诸事就绪,最后才洗漱、沐浴,更换新衣,喜气洋洋,迎接新春。小孩们依辈次给大人们磕头拜年,长辈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钱币赏赐给孩子们,并让他们把钱压于枕头底下,是为“压岁钱”,意味年年有余钱。





拜年是春节期间一种极富人情味的和谐礼仪习俗,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差异,各地拜年习俗不尽相同。商洛拜年习俗有所不同,正月初一,各家掩门闭户,人们则在自家过年,少有到别人家去。若遇天公作美,城里人则领上自家孩子到城外沐浴新春阳光,乡下人则走上山岗或来到川道,尽情游享,回家时还不忘捎带些柴薪或柏树之叶,图个“招财进宝,四季常青”之吉。初二开始,方走动亲戚,去时须带上各色礼品,一般为点心、蒸馍、挂面及酿酒,俗称“四色礼”。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取“破土动工”之意。百姓人家是日早上高悬红灯,燃放鞭炮,吃顿圆形面叶馄饨,以示年节过毕,各司其事同日官府也开印上班,店铺次第开门,营做生意,农家也开始下地干活,各行各业又重新开始了新的一年。

意境镇安 欢迎你
中国 ·商洛· 镇安







    关注 镇安缤纷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