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夸孩子,这些家长真是有一套!!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批评很快,表扬很慢。让我们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吧!...

欢迎来到本节自习课
回  顾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的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
来自家长的故事和建议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批评很快,表扬很慢。做家长有责任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孩子的自尊非常宝贵,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也不要把它转交给陌生人。

希望我们在家里所做的能有所不同。除了衣食住行外,我们对孩子还以有一项义务就是肯定他们“做对”的事情。外界会经常告诉孩子他们做错的地方,而我们的工作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们做对的地方。
关于赞赏的注意事项
1、确认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当表扬一个小孩子“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很开心。但是同样的话,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他就感觉到羞辱。

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

“你终于能按正确的方法演奏完这首曲子了”

“你今天看起来不错啊,你又干了啥了”

“我从来没想到这一门能考好,你居然及格了!”

要尽可能用一种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时发现的他们的优点:

“你把这首曲子演奏的有力量、有节奏,我真的很喜欢。”

“你今天的样子让人很舒服。”

“我知道你在这门功课上下了很大功夫。”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太过热情和满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年轻人如果每天都听到:“你真是个天才舞蹈家!你应该到人民大会堂去表演。”他可能会想:“他们对我的期望超出了我对自己的期望。”

4、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的去做这件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停止吹口哨时,要避免说:“你居然知道怎么用口发出哨声了。”如果你不想让他爬到单杠上面,就不要说:“你爬得真不错!”毫无疑问,赞赏会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并且会努力的去做。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用。
常见问题
1、尽管我正在学习这些与以往不同的赞赏方式,但有时还会忘记,脱口而出“太棒了!”或者“真不错!”怎么办?

不必压抑自己的第一反应。如果你是真诚的在说:“太棒了!”,那孩子就能听出你的热诚。你可以在你的第一反应后,用“描述”来补充对孩子的赞赏:“在外面工作一整天,回到家里,看到鞋架子摆的这么整齐,茶几上的遥控器也摆得整整齐齐,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幸运的爸爸!”

2、一个孩子做了他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该如何赞赏?

吃完晚饭孩子总会玩到我们去提醒才会打开书包去做家庭作业,但昨天晚上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了。我不想告诉他说:“你表现的很好。”或者说:“终于能像样了。”但我确实想肯定他的行为。怎么做才能不打击他?

描述你对他行为的感受总不会出错的。你可以告诉他:“真高兴,今天晚上大家效率都很高啊!”

3、可以用“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来表达赞赏吗?

假设你为了一次既困难又重要的考试用功学习了一周。成绩拿回来后,你发现不仅及格了,而且还考得不错。当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你的一位朋友时,她说:“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你会是什么反应?你或许更愿意听到:“这真了不起!你一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

4、上周孩子游泳比赛获了奖,我告诉他:“我并不吃惊,我早就知道你肯定能行。”他奇怪的看着我。我觉得自己在增强他的信心,有什么错吗?

当一个家长说“我早就认为你能做到”时,他赞赏的是自己的全知全能,而不是孩子取得的成绩!”

5、我儿子得到我许多赞赏,但他仍然害怕冒险去尝试。他尝试几次失败后,就很受打击。我能怎么帮助他?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办法帮助他:

  • 他气馁的时候,不要忽略他的难过心情。(“这没有什么好难过的。”)而是说出他可能会有的感受。“这个问题花了这么长时间,没有想出解决办法,是会让人气馁。”当沮丧心情得到理解,孩子内心才能释放。
  • 父母需要接纳孩子的失误,并且认识到失误是每个人学习新东西时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可以告诉孩子错误也是一种发现,让我们发现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情况:“这样你就知道了半熟的鸡蛋放到热水里会变熟“
  • 父母要接受自己的失误。如果父母经常自责(“我又忘带钥匙了。怎么搞的?真愚蠢!我怎么这么傻?不长记性。”),当孩子犯错时,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我们可以更加人性化的处理这类问题,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借机对自己大声说:“哦,真是的,我真希望我没忘记带钥匙……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我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下次不会再忘记?……我知道了,我准备一把备用钥匙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
            我们善待自己,孩子也能善待他们自己。

有木有

  • “家里老大最让我头痛,小的那个让我最放心”
  • “大宝天生就和他爸爸一样倔犟”
  • “小明从小就是个受气包,每个人都想从他身上得到好处。”
  • “她总那么挑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 “给他买玩具真是浪费钱,他玩什么玩具都要弄坏,这孩子简直就是破坏狂。”
你是否想过,这些孩子究竟是怎么被贴上标签的呢?

孩子原本是清白的,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安排扮演某种角色。只不过,孩子在这些“临时角色”中的表现形成了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就像一场判决),要命的是,这些看法(判决)很有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下节自习将讨论一个重要话题: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end~


    关注 沙市青莲巷小学家校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