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锅馍,却写出了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周口,位于华北平原腹地,盛产小麦,饮食基本以面食为主,尤其是小麦面做的馍,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刘箮...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汉族的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在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既然谈到“蒸馍”,今天小编就把咱一位周口老乡写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箮 | 文、图


我的家乡周口,位于华北平原腹地,盛产小麦,饮食基本以面食为主,尤其是小麦面做的馍,一日三餐,都离不开。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亲眼看着一粒麦子是如何碾成粉,再做成一锅麦香浓郁的馒头,这个过程,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
和面
寒冷的冬天,可用棉被覆盖面盆,或者把面盆放进一个兑上热水的盆,可加速面团发酵。
面和好等待发酵


大约半天时间,面团较之前变大蓬松,用筷子拨开看面呈蜂窝状,面就发起来了,开始揉面团馍了。
发酵好的面


用酵头发的面,做馍时需要加碱面,否则面会酸。碱面加多少,凭经验,加多了,馍黄,还有股碱面味儿,加少了会酸。一般根据自家锅的大小,一次和面和几瓢,加多少碱面,心里都有数。
案板上放碱面


案板上放好面扑和适量碱面,端来面盆,把全部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双手用力揉面,揉的越久,吃起来才劲道。
揉面


大约20分钟左右,面越揉越光,再把面揉成长条状,切成方块,再拿一块团几下,放到面盆里,做下次的酵头用。

有时根据喜欢,可以做成包子,还可以做成糖包子,也就是糖三角,手巧的做个“燕子”、“小兔子”等,给孩子吃。
包子


而在过年时,家里办事时,比如喜宴上,把面团揉成条后可分剂,再一个个团成圆的,做成圆馍,又叫蒸馍,有时蒸馍上还点几个红点,非常喜庆。

面团做好后,拿来一个高粱杆做的锅盖,把面团一个个摆上去,再醒20分钟左右。
团好的面团摆到锅盖上


醒面的同时,锅里兑水,放上箅子,铺上笼布,开始烧火。

等谁烧热锅里微微冒热气,把已经醒好成型的馍,有间隔的摆在箅子上,据有经验的人说,挨个在馍上洒点水,蒸的馍更松软一些,然后盖上锅盖。
放到箅子上


根据馍的大小,大火烧20分钟左右,锅上冒出很大的蒸气,再小火烧几分钟,停火后再捂一会,就可以出锅了。
刚掀开锅盖的馍


热腾腾的馍,又暄又甜,就着自家酿制的黄豆酱,那味道别提多好吃了,即便不配任何菜,仅仅是刚出锅的透着小麦面天然清香的馍,大人小孩都能一气儿吃上几个。
馍加黄豆酱


如果蒸馍的火烧的比较大,摆在锅边的馍,会被铁锅烙的金黄,掰一块吃,焦香又有嚼劲。
带焦的馍吃起来更香


我们周口人爱吃馍,几乎到了无馍不成饭的地步,而且吃法很丰富。

一天三顿饭,无论是什么配菜,都不能没有馍。即便吃顿面条,灶膛下面也要熥一个馍,面条好了,一个红彤彤香喷喷的烤馍也烧好了,外焦里嫩,香软可口。
熥馍


半大的孩子在外玩累了,回家到馍筐里拿块馍,加一勺黄豆酱,就吃起来,这叫“拉剩馍”。

把一块馍掰碎放碗里,撒上红糖或者白糖,再兑入开水,就是一碗甜蜜香软的“糖泡馍”。
焦里嫩香味十足


把馍切成片,在油锅里炸一下,叫“炸馍”。切成小片,放油、葱花炝锅,接着下馍片翻炒,叫“炒馍”。

招待客人,无论吃什么菜,主人都要准备一筐馍。只要是办事的正规宴席,无论大小饭店,最后的主食也是馍。
母亲做的柴锅馍


在那些年,麦面都不够吃的时候,有外来的讨饭者到门前,主人家若能拿出一个半个麦面馍,就是很幸运的事了。

周口人在家离不开馍,在外更是离不开馍,他们把酵头、面粉带在身边,保证随时能吃到带着家乡味的馍。
暄软的馍,家乡的味道


远在他乡的人,有时吃的不再是馍,而是一种乡愁,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离开家乡快十年的我,思乡情结愈来愈浓,最近也从老家带了酵头,也准备开始自己学着蒸馍,蒸一锅带着家乡味的馍。


编辑整理于豫记

本期监制/谢明 今朝

责任编辑/谢增
欢迎关注

周口文昌

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办事处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周口文昌/zhoukouwenchang

新浪微博:周口文昌

投稿邮箱:438758487@qq.com


    关注 周口文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