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主题辩论赛回顾

 

就这样从环保聊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绿色出行:

重在转变观念还是完善设施
2016年9月21日晚,由南京市交通局主办、南大红会承办、南大辩协协办的“绿色出行”主题辩论赛顺利完成,南青讲堂又一次因为辩论(两张地铁券)而坐满了人。
这次的比赛采用了新的赛制,增加了多人质询和评委质询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个赛制对辩手而言起到了很好的逼迫作用,连正方一辩这样温柔的妹纸在接受质询的时候都露出了一副“对方辩友你是不是傻----(消音)”的表情。

由于懂辩论又会写稿的刘没有同学这回亲自上台调戏对方辩友去了,所以就由辩协女仆来带大家回顾一下这场比赛。

第一阶段:开门见山

正方立论:

正方一辩首先明确提出,评判“重在”何种方式的标准是哪一个“更有效”,这一标准也成为双方的共识。

正方认为,转变观念比建设设施更全面,这一点又分为两方面:

一,区域覆盖全面。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耗时耗力,即使建设全面,也可能出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反而违背了绿色出行的出发点。

二,人群覆盖全面。人们不选择绿色出行往往不是因为没有交通设施作为支持,而是因为自身缺乏绿色观念,因此,仅是完善设施不足以改变一些人的出行方式选择。

正方还提出,转变观念可以推动设施的完善,而设施的完善并不一定能推动观念的进步,因此,观念转变更具有主动性和先导性。

反方质询正方一辩:

反方二辩先以山区教育普及为例,说明了没有物质基础观念也是无法培养的;接着反方又以学生为了通过体测而锻炼身体的例子,论证了主观上的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完全对等的,人们之所以会选择绿色出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性价比的考量。

反方立论:

反方认为,达到绿色的效果和自身意识本身没有必然关系,绿色的结果往往是一种考虑过其他因素后附带的结果,因此,只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好,没有绿色出行的观念,也会主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且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仍存在需求,设施一旦完善,将会影响人们交通方式的选择;另外,基础设施为观念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没有物质基础,观念将无法践行。

正方质询反方一辩:

正方提出,交通方式的绿色与否是相对的,地铁和自行车相比污染也更严重,放弃骑自行车而选择轨道交通也是一种污染加剧;且轨道交通如果盲目建设而没有被好好利用,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第二阶段:纵深推进

正方二辩发言:

正方二辩重申了“理念在先,行动在后”的观点,并强调了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能直接给人们带来便利,让人们心甘情愿去使用,因此需要自身观念的督促;很多情况下,已有的设施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绿色出行的方式,只是我们没有去选择而已,不要把责任推给设施。

反方质询正方二辩:

反方再次运用山区普及教育的例子强调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没有设施就没有观念的建立;接着,又以“人们用电取代煤和石油可达到环保的效果,但人类的本意不是为了环保”的例子论证了顺应民意、激励群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要比直接改变其观念更容易。

反方二辩发言:

反方二辩再次重申比较标准:环保观念可以促进绿色出行,但是没那么有效,转变观念和绿色出行并没有百分百的兑现率,没有环保观念也可以通过建设更便利的公共交通的方式促进绿色出行,因此,观念的转变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如果设施不完善,绿色出行的成本就会变大,权衡二者,似乎建设基础设施更重要。

正方质询反方二辩:

正方支出了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本问题,又重申了是“观念”让人们强迫自己选择没那么便捷舒适的方式。

第三阶段:烽烟四起

自由辩论:

正方的主要观点是,设施即使得到完善,在舒适度、便捷度方面仍比不过一些不环保的交通方式,因此需要人们在主观上克制自己,树立正确的观念。

反方则认为,不断完善设施,提高公交便捷度,利用人类趋利避害本性来促进绿色出行是更容易实现的。

正方提出,交通设施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完善的,首先要耗用巨大成本,其次对群众的吸引力未必那么大,无法做到像对方所说的“顺应人性”。

反方则提出,观念转化是无法量化的,难以推行,效果不佳。

此时可以看出,在可行性和效果方面,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

评委质询正方:

绿色出行是否会比不绿色出行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需要人们多大的决心才能实现绿色出行?

评委质询反方:

在建设设施的同时,更多的人使用地铁、公交,会不会反而增加了污染量呢?这也许只是污染比例重新分配。

第四阶段:一锤定音

反方三辩总结:

反方重申,不用转变观念也可以达到绿色出行的效果,顺应人性诱导人们绿色出行更容易实现目的;其次,观念很重要,但不是道德的评判标准,约束力没那么大,或许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最后反方三辩提到,政策只有让群众妥协的少一点,利用人性顺应人性,才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做出有益于社会的选择,这也符合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正方三辩总结:

正反指出,转变观念没那么困难;随着设施完善,没那么绿色的交通方式也在成长;建设好的设施可能也不能促成好的结果,大众往往是后知后觉的,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类会主动思考,将思维禁锢于物质是不符合人类发展进程的。

修哥评论:

双方就比较标准达成共识——比效果。

反方将绿色出行解释为“节能减排”,而正方提出绿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正方为了证明只有观念才能起到根本作用,一直强调绿色出行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却也暗示了转变观念的不易。正方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在操作中强调了效果方面两种方式都有缺陷不分高下,而在根本性方面,观念转变则更胜一筹。

这一辩题本质上涉及到人的观念和外在环境的辩证关系。正方三辩试图让我们挣脱出客观环境的禁锢,强调了观念的先导性和能动性。

至于政府和人民谁需要做出更多的让步,还有待讨论。
后记
年复一年,

前辈们各奔东西,

新生们陆续变成了前辈,

那些曾经总是自谦地说自己“水平不够”的辩手们,也站上了顶梁的位置。

大一一年里目睹了不同的人做出不同选择:

有的人打了一两次比赛之后早早退出,

从此与辩论分道扬镳;

有的人因为几次失败而不想再上场打辩论,

但心存留恋所以成了观众席上的常客;

还有的人,

他们用一次次讨论、一摞摞资料、一个个不眠之夜,换来了在台上的坚守。

一年前,我们坐在台下,仰慕着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学长学姐;

一年后,我坐在台下,仰慕着才思敏捷、自信满满的你们。

作为旁观者,

我惊叹于辩论给人带来的成长,

羡慕那些坚持下来辩士,

也自愧于没能在辩论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大学里,我们总要单纯因为兴趣而坚持一件事。

辩论,似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趁着夜色正浓,让我们来聊聊辩题吧。

作者、美编、责编 | 张晓霈


微信号:NJU南大辩协




    关注 NJU南大辩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