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城汽车或将开启大规模裁员

 

长城汽车2017年涨薪,真的是好事吗?...

在汽车圈,有个qipa,在同行的非议声(羡慕嫉妒恨)中,一直野蛮生长。在2016年度,销量过百万,利润过百亿。不用细说,汽车圈的人都知道,这个qipa就是长城汽车。

在2016年度的员工总结表彰大会中,长城汽车WEY总的发言更是刷爆了长城员工的朋友圈,我们都看看WEY总说了哪些话。

把人力资源的问题摆上台面
明确指出现有激励体系失效
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如何平衡
而在这之前,长城汽车将保持N年的2元午餐变成免费、将单休变成单双休两项措施已落地实施。对于长城汽车的员工来说,“受折磨"这么多年,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但今天李主任可能要给长城的一些员工浇一盆凉水了(这大过年的,其实李主任真的是为你们好......)

企业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类型及技能的员工,在企业初创期,公司利润率不高,制度不规范,没有核心技术,此时就需要用员工的忠诚度以及敬业度去弥补。比如,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员工工作8小时就可以了,但没有核心技术的,就需要员工工作12小时或者更多,去弥补相应的差距。技术可以控制市场,员工的加班及敬业度同样可以争取市场。

长城汽车的发展就非常典型,从汽车修配厂、皮卡再到SUV、轿车,再到专汪SUV。都知道轿车量大利润高,但长城知道自己的积累不够,转而聚焦于当时很多企业不看好的SUV。现在来看长城赌赢了,不过其中的艰辛与不安,也只有WEY自己知道了。不过长城汽车员工超常的工作压力与低薪资,却是汽车圈都知道的事。

赚取更高的利润率及利润总额,是企业经营及发展的原动力(长城汽车的高利润率全宇宙都知道)。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体量以及技术、资金积累后,会进入二次创业期(但李主任一直叫作创新期)。这个时期比较明显的是,老总的视野更高也更宽了,相对就显的企业产品有瓶颈了。可这时公司的制度、流程、人才却跟不上公司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老板总在抱怨,“我想干点什么什么,可手里没人啊?”

没有人怎么办呢?两条路,一个是自己培养,另一个就是外聘。长城汽车在发展初期,招聘了大量的大专、中专等毕业生加入(也有一部分本科生)。目前长城有大批量的中层干部或技术主管,都是那一批人。这批人的特征比较明显,比如:

A面:

1、毕业后就加入长城汽车,没有跳槽经验,对长城以外的公司了解不多,多数只是道听途说;

2、学历不高,一般是长城当年从学校直招的大专、中专生,也有少量的本科生;

3、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培训,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且吃苦耐劳。平时虽有抱怨,但加起班来决不含糊;

4、多数已在保定定居,娶妻生子、买房(比如长城家园)买车(长城汽车)等;

5、很多人目前是中高层管理职位,如车间主任、部长或者分管副总等,管理经验较丰富,培养下属经验较多;

B面:

1、缺少国际化的视野及技术,最明显的就是英语不行,高阶的专业背景不足;

2、员工太有长城情坏(骄傲、自大),诉苦和抱怨的能力很强,一些管理者认为自己啥都能干,而且能干好;

3、长城烙印太明显,相对思想僵化,缺乏创新;

4、本质上排斥外聘员工,缺乏自我变革动力,牢骚多;

5、本人对向上发展充满渴望,但实际上提升无望,焦虑和不安充斥在工作和生活中;

6、目前的收入水平,和同行相比有些尴尬,对公司外聘的专家人才比较矛盾,属于典型的眼红+心恨;

7、想跳槽,眼界高,弯不下腰,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患得患失。

再来看看长城近些年的外聘人员:

1、不管是外资、合资还是民营企业,外聘人员基本属于高技能人才,入职前在汽车行业内有较高的职位或技能水平;

2、长城对这部分人群给出的薪资比较有竞争力(薪资倒挂引起长城自主培养人员的强列不满);

3、长城汽车的文化属于典型的军事化管理,外来人员适应起来有一定困难,但看在钱和发展的份上,基本能坚持下来。数年后,也就被同化了;

长城汽车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其中的千难万险,多数老长城人都知道。企业成立初期,长城对标丰田,通过诸如“狼兔计划”等各项活动,将精益生产的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也造就了长城现在的辉煌。

最近几年,国民汽车消费理念日趋成熟,对汽车的品对质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品牌认可度逐步提升,这都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利好基础,同时也帮助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快速进入3.0造车时代。

品牌向上,突破15万的天花板,进入丰厚利润区间,这恐怕是自主品牌这几年最迫切的目标。长城先行一步,但H8和H9其实已宣告失败。H7虽然销量增速较快,但难以担当品牌向上重任(H7的利润空间应该更大,长城又多了一条腿走路)。

所以,WEY这个品牌就来了(就如吉利的LYNK&CO)......

但WEY总心里也清楚,要想造高端车,必须先有高端人才。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利用沃尔沃的技术、平台,将自己旗下的几款车打造的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不管轿车还是SUV,每款销量都过万(吉利2016年销量七十多万,2017年目标就过百万,不知道李书福今年是如何过节的)。而长城汽车无合资背景,背后无树,没关键的技术、平台支持,只能靠自己闷头往前跑。

如果再继续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WEY这个新品牌,估计还将是H8、H9的复制品。同一批人,也就只能干出相似的事来。基础在那里摆着,再突破也就那样了。

一个车企老总敢用自己的姓用作自家车企的品牌,可见其内心坚定及必胜的决心。任何拖品牌向上后腿的,都将被清理掉。

其实稍早之前,长城汽车已进行了铺垫。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等大动作,合并、裁撤了一些公司和部门。部分员工的职位被取消,被迫走上竞聘上岗这条路。

但这并不能改变长城人力资源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惯性,促使WEY必须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

长城的利润率是很高,但如果从另一方面算一笔帐,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比如按长城汽车官网提供的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目前有40多家分子公司,7万左右的员工总数。

长城汽车从成立至今,没有一个公司是双休。而且日常加班及周末加班非常频繁,虽然支付了一定的加班费,但和法定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合资车企相对就比较规范)。再加上保险、公积金以及其他隐性福利的差距就更大了。如果按每个人的用工成本支出比应支出少10000元/年(平均每个月800多块,估计光五险一金这一项就差不多够了)。7万人算下来,一年就是70个亿,长城汽车2016年全年的利润才100-106亿。

这么算有人可能觉得有些片面,但反观合资车企,员工福利待遇体系合规性高,人家还有那么高的利润,充分说明人家的利润率更高。

实际上,核心技术是高利润率的保障,而核心人才是核心技术的基础。中国靠打人海战术的车企不止长城一家,在行业或企业初创期,也是常用的方法,没有核心技术,只能是靠人了(其实中国始终不缺低端劳动力)。但如果想永续发展,在外资品牌向下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这些方法显然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WEY总不会不明白这一点,WEY这个品牌,不止是长城向上的突破口,也是再造一个新长城的切入点。

长城需要国际化,也需要和世界接轨,而快速引进高端人才,才是长城这一进程的有力推手。

没有国际化视野的,裁掉;

没有高端技术背景的,裁掉;

学习能力差的,裁掉;

没有培养价值的,裁掉;

没有创新能力的,裁掉;

效率低下的,裁掉;

天天牢骚满腹的,裁掉;

只知道加班完成任务的,裁掉;

英语不好的,裁掉;

只要是和品牌向上有冲突的,都要被裁掉......

2017年,或许是长城汽车大裁员的开局之年。对于WEY总来说,此路又将是布满荆棘,也毕将伴随着阵痛。好在长城利润丰富,这几年手里应该攒了不少钱。没有技术,可以买,没有人才,也可以买......

而免费午餐、增加休息日以及让企业文化更加人性化,只是刚刚释放吸引外部人才的一点信号而已......

好在,长城汽车前行的路上并不孤单,还有吉利、比亚迪等兄弟的陪伴。

2017年,让我们共同为自主加油!(请稍加动手,转发到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表述,仅为李主任个人浅见,并不针对长城汽车及相关员工,衷心希望长城汽车发展越来越好,自主品牌发展越来越好。

职场相关问题,可发送至qichezhichang@autoheadhunting.com,李主任会定期回复大家。

往期回顾:

老板和员工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独家爆料:民营企业老板的核心管理理念

知乎网友神回复:兜里没钱,如何体面的回家过年?

民营车企这么乱,到底要不要继续干?


    关注 汽车职场那些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