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古汉语体诗词

 

首先来说明一下,诗和词是两样相似但不相连的东西。诗,从时间轴和类别简单来说,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时候有早期的《诗...



首先来说明一下,诗和词是两样相似但不相连的东西。

诗,从时间轴和类别简单来说,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时候有早期的《诗经》、纪元后的汉乐府此时的诗多用三言或是四言。

四世纪的时候,发展到五言。后来六世纪的隋帝国时代,才增加到七言,并开始定格成为一个制式.

但是说实话,由于古体诗是有较为严格的韵律和字数限制,所以对于人的心灵深处情感上可能会出现不能如尽表达,或是不能作更为复杂的叙述。

莫约在纪元八世纪左右,在随着音乐的兴起,于是乎,由诗衍生出来的新事物———词,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最初的名称“诗余”、“长短句”。由于古代的情况习惯用单音字,所以后来才成了“词”这一说法。

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诗”在载体和题材上的空白。也让许多古知识分子的心境有更多广阔发展的地方。

那么,介绍完诗词的来源。
回到本文初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写古汉语体诗词?

其实,实话实说我年少的时候,在学生时代,我接触的东西,更多是像熊飞骏先生的《历史在这里哭泣》和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等这类现代白话文体的文章。因此在那时侯我对古体诗词更是不屑的,特别是语文课本上的古文诗词,更觉得是一种令我反胃的东西。以为古体诗词不过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愚腐地自我排解。认为不过是百无一用的东西。甚至认为是阻碍这个民族发展的东西。

但是对这样的情况,发生变机的是在我大学期间,有一次与古汉语方面的大学生交流会上,对方的一位学生,居然可以即场一首意味悠长的古漢詩,这无疑让我深深震撼了一番。

在和那位学生聊天的时候,其一席话语让我更感触颇深。
“其实现代汉语的源于古汉语(本文作者語:其中有部分内容是源于 现代日语,此处绝无崇洋媚外之意,以后有机会再详述),如果我们需要去研究当时的人文历史,却无人可以解读。岂不是很悲哀?”

的确,古汉语系华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有照古人,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如果无人再去承继的话,出现了文化断层,或许是那个民族的“杯具”。犹如《最后的武士》中的那句台词“我们虽然在西化,但是绝不该 忘记我们从何而来”。

也就是在此后我逐渐改变自己的看法,并且尝试去自己身体力行实践加入到其中。

也是,在崖山之役以后→明朝的八股取仕→满清入关后的文字狱,随后民国时期的短暂文化复兴,又到十年浩劫。从客观来说是华夏文化的一场漫长的沉浮陨落(以后我会再详细说说这段历史)。这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这经历了这些变迁后,这副模样内面还有多少文化灵魂。亦是见仁见智。

若果细想,不禁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如袁腾飞先生所言,“爱一个国家就应该爱它的固有文化”。此话一出。主水君认为依然有一些偏颇,因为像自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小脚文化”,那是摧毁身心健康的情况,似乎是没有必要去爱的吧。

我个人认为,“看一个国家,首先看它的儿女是如何处理它所留下的文化底蕴。"如清代之后逐渐没有女人裹脚,这就是一个进步。可惜在后来却又戛然而止。再后来有人索性把一切“牛#~@鬼§蛇#^∏^#神”都扔掉,导致现在的一个文化断层。

相对比你们最看不起那隔壁的岛国,别人千年以来,文化底蕴依旧深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家的文化没有缺失和迷失。
对比一下吧:
新年的情况:
中国:
孩子们都在比较哪个亲戚的压岁钱谁给多给少,攀比谁家孩子的压岁钱多少,甚是有家长已经慣孩子惯到压岁钱给得不够孩子的同学朋友多,没有面子就不行。这是过年还是企业的业绩比拼?拿着巨大的香去寺庙争头香争得头破血流,您确定您不是去纵火或是逃难对吧?

日本:
新年给孩子压岁钱,是源于 压岁钱本是神的赐物,演变到后来则成了长辈的赐物 ,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是说为了攀比谁家孩子压岁钱的多少!日本人年初去神社做初诣祈愿,但是井然有序,不会说为了争头位大打出手。

在当下,没有什么人去认真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不怪现在的年轻人,只是我认为多少有些悲哉。
您不必急着否认,虽然大家过春节清明重阳端午等一系列传统节日的时候也会巡礼如仪的做节日的行事,但是在那些节日里把你吃了什么玩意,去了哪里浪又再发表在你的朋友圈~~那不叫认真对待好么~~~
再举个栗(例)子,在某些节日的时候,你可以用包涵传统文化的古汉语写出来一篇像模像样的晰文吗?这个问题暂时保留。

我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熟研之乎者也,才算得上是合格的。说白了,其实每个人的心向是最重要的。

只有每个人都可以重新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去做实践出来,将这些传承融入到这个民族的基因里,这个民族的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

最后,请容许我重新郑重地声明一下,写古体诗词不是为了让自己装逼,也不是为了让你们生我的气。

而是想通过自己在古汉语方面的付出,对这个国家的固有文化,给予它本来应有的尊重与我自己微薄之力的承接。

源主水写于法华堂。
初稿于2016年12月1日。
完稿于2017年2月1日。


    关注 主水典藏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