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是是非非

 

习惯,从每一天开始!...




习惯的是是非非

 
习惯是由每个人一再重复的行为塑造的:“文坛鬼才”贾平凹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写作、投稿,是一种习惯;孔子韦编三绝终成一代圣人,是一种习惯;司马光坚持睡苦枕,挤出时间攻读苦研,最终编撰《资治通鉴》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也是一种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其益,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习惯的是是非非。

一方面,习惯有其“是”,即合理性。习惯来自于实践和经验,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即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一种被认可的行为模式。为了在公共场合形成良好的氛围,我们默认了在公共场合不抽烟,不大声喧哗的习惯;为了节约资源,我们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我们养成了每日锻炼的习惯。这些好习惯,既促进了社会和谐,又实现了自我升华,应多多益善。

但另一方面,习惯亦有其“非”,即局限性。即使习惯包含了人们公认的社会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则就一定是正确的。生活中四处可见不良习惯:酒桌上,劝酒是中国人的习惯,却劝出了脂肪肝、糖尿病;逢喜事办酒也是一种习惯,却办出了攀比之风,办出了铺张浪费的风气;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用偏方治病,险些丧命。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应该及时拨正自己生活的钟表,与时俱进,不要沉迷陋习。

更重要的是,习惯往往变成进步的阻力。落后的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进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陈旧落后的事物,需要革故鼎新,破而后立。习惯就像沙雕一样,堆积到了一定的程度,难免其中某些地方会出现裂痕。如果裂痕过大,无法修复,就不应勉强继续堆积,裂痕是存在的,勉强只是拖延了沙雕碎裂的时间,结果仍然是一样,不如在发现裂痕无法修复的那刻果断的打碎他,吸取先前堆积时的经验,重新堆积。以近些年来流行的拖延症来说,拖延症患者习惯把要做的事情不停的延后,如果人们可以下定决心改变这个习惯,把当前要做的事有计划的去完成,就可以避免拖延症带来的自我否定,给自身带来积极的情绪,获得自我认同感。

艾门斯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在这个一日千年的时代,对于习惯的是是非非,我们应区别对待,必须不断地调整旧习惯、适应新习惯、保持好习惯、创造新习惯,让优秀的习惯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班次推荐











    关注 明途公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