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纷说】他们最幸福(节选)

 

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价值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我虽然理解,但并不喜欢。所以...



赵大伟,此人天生愚钝,执念教学。喜读书、打球,爱音乐、电影,好旅游、交友。


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价值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我虽然理解,但并不喜欢。所以有的时候我会刻意关闭手机的某些功能,以规避它对我的某种干扰,当然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比如迟到了会议,晚交了资料,或者错过了打折。但我仍然坚持这种选择,因为我认为我和它的关系应该是我使用它,而不是它占有我。

之所以谈这些,是因为我觉得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心平静。因为那些间断的或不间断的信息推送,它很难带给我们完整的阅读体验和持续的逻辑思考。当然也就失去了阅读时感同身受或理性思考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更喜欢内心平静的持续的读一本书。
那么,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这既要看怎么读,也要看读什么,还要看谁来读。所以我仅以我的经历和体验跟大家分享。大学时我只读了极少的文学作品,虽然就读历史学专业,但历史学方面的书籍只背了教材中老师划出来的要考试的那部分。04年上班后开始阅读一些历史学专著,原因是学生一旦在课堂上提出超出教材以外的问题我根本答不上来。所以阅读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在带完第一届高三毕业班之后,也就是08年之后,但那时也只是习惯而已,并且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功利性阅读。真正让我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并带给我更多的启迪应该是这两年才开始的。这既得益于我之前的阅读惯性,也得益于历史组良好的阅读氛围。
那么有了这样的习惯和阅读了部分书籍之后,我有什么收获呢?

第一,我变得不那么浮躁和轻狂,因为越是阅读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越是阅读越享受这份宁静,前者是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后者是读书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但是,读书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安静的逃离这个世界,而是为了让我们回到这个世界,换一种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接触这个世界。所以读书让我变得不那么盲从和偏信。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稍不留神,我们便由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由一个活生生的与众不同的人变成了一个傻呵呵的任人摆布的工具。因此自由的思考与独立的判断在当下不仅应该,而且必要。但思考什么,怎样判断,好坏、善恶、美丑如何界定?不同时代会给出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这都跟对错无关。
如果说以上体会是历史学和哲学带给我的,那么阅读部分文学类的书籍后,我变得不那么冰冷和自私,文学的世界里包罗万象,有温暖的人,感动的事,也有丑陋的人性和罪恶的社会,但是歌颂也好,是批判也罢,都有先贤的悲悯和情怀,都会触动我们内心中一直都存在的最柔软的那部分。

综上,不论读了哪一类的书,不论给了我哪一类的视角和思考,都使我的好奇心更强烈,原来,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我未知的一面,我愿意去发现它,去了解它,即使它并不完美,即使我无法改变,起码它改变了我短暂而无知的一生。

2016年4月13日

注:

《三人行》——哈尔滨市教育学会哈三中分会会刊

摘自《三人行》2016·第二期

编辑:魏来

审核:科研室


    关注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