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雅集】五代老琴齐聚,再听管氏清音——乔珊

 

宋琴 松风

杨宗稷旧藏12月10日晚,在北京君馨阁举办了一次难得的“古琴雅集”。近半个世纪以来,唐宋元...



宋琴 松风    杨宗稷旧藏










现场导聆:陈逸墨先生










“松风”

今夜,北京冬夜的凉意和北平一样,红泥小火炉煮着茶,雪还没来,琴声响起……在座的这些代表着这个国家最高艺术水准的前辈们,在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就趁兴而来赴一场“千年之约”,看千年老琴被拂去尘埃,慢慢苏醒,我们怀着简单的初心,相对清谈,以最自然的本来面目示人。再踏着星光,趟着月色,心满意足地归家,前程往事倏忽而过。琴长了岁月,真意却丝毫未变。一期一会,穿越千年……



爱新觉罗启骧:“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美,雅俗共赏的美,动人入心的美…”



作曲家王立平:我们都该记得今天。在今天之前,我没有想过能把唐宋元明清五代古琴汇聚于此,并请这么好的演奏家演奏。传统是一代一代人传下来,为什么能传?因为有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对生活的爱,是真情的表达,几代人的情感表达。古琴音乐要悦耳、入心、传神方能遇到知音。乔珊我认识她很多年了,她是极有耐心和韧性的一个人。既有西方音乐的理论底子,接受过节奏、音高等等严格的音乐训练,而且她游走世界,接受过许多不同门类文化艺术的影响,眼界比较宽。现在回到国内,把她的这些生活的阅历、感悟都融在音乐里,今天我再听她的演奏,我感觉,乔珊的古琴非常“地道”,她的琴声和琴歌能“抓住人”,既能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我希望她走得更远。



晚清史研究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贾英华:“我最近常常想起,以前得以在大师身边被耳提面命的那些日子。有时我们身处美好而不自知,就像今晚。我想在场各位和我都会铭记这一刻,我们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之美,并为此深深自豪”







琴,
三千年前就在,
无论你知不知它,
它从不聒噪,
也未曾喧哗,
高处绝不是寒凉,
而是无尽的风景。


有时候,
我们爱一件事物,
又哀叹它的式微,
不如笃定地坚持,
就像相信天空的蓝,
和月亮的圆。
感谢
中华文化促进会,国家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宫廷家具学会,
中国当代艺术家联盟,北京市文史馆,
北京市文联,北京佛教协会,君馨阁企业等
感谢
爱新觉罗启骧,王立平,姜嘉锵 ,贾英华,
王家鹏,杜伟生,袁剑君,马俊昌,
陈逸墨,吴振文,高洪斌,吴跃华,
盛澜,侯菊,安珏等
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嘉宾留言:

冬日里,京城的黄昏绚烂喷彩,而这一夜,这位管派嫡宗再传的琴家乔珊先生,这六张相加已超过五千岁龄的唐宋元明清的老琴,这三位德高才斗推动中国近代人文情怀的耄耋老人……无论如何,这样的一夜,据说即使在这皇城抑或是盛时大展亦绝无仅有,唐时雷琴“清角”,宋琴“松风”“落霞”,元琴“上清”,明琴“泠然”,清琴“元白”,而唐“清角”曾为大风堂胡若思先生旧藏,宋“松风”又为九嶷宗师杨宗稷先生之爱,清“元白”也为浙派宗师徐元白之物,曾经的曾经,有多少雅人前辈,有多少曲觞风华,又有几回如今晚这般的欢合展颜,相聚聊叙……几乎所有人都曾钟爱曲作者家王立平先生已入耄耋,聆听在此,对时代,对时光,对人情,对人事,感念着……这个夜,邀约上志合之友,享一夜的千年老琴管氏清音!

候机的片刻,似乎耳边仍闻响着王立平老先生昨夜之言:有多少中国人能幸运的身临其境于唐宋元明清琴同时由这样一位琴家奏响,何其三生有幸,传统文化是一代一代人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因为有爱……而琴音则要悦耳、入心、传神方能遇知音……而这一夜,王立平先生的为乔珊先生打谱并用浙派徐元白先生旧藏用清琴奏响,奇妙之缘,从试琴到雅集,三日内我已是第二次聆听,那天尽头,花冢之伤,再次潸然涕泪……乔珊先生弹奏的用了唐琴•清角,于我而言,对清角的深情全在这一曲洋洋乎志在流水,汤汤湍湍,巍巍浑浑,与管先生流水遗音如出一致……琴歌泣诉怨婉,末了一伏声,摄就全场心魄……被誉为“中国古诗词演唱第一人”,82岁的姜嘉锵老先生,作为管派王迪先生的挚友,即兴演唱了王迪先生三十多年前创作的《钗头凤》,先生们虽老矣,却豪情依旧,青山犹在,几度夕阳,書法泰斗爱新觉罗•启襄先生对这位琴界已大成的后辈先生予以鼓励与赠字……感念时光流水,这些个志比高山并用他们的才学传承传统,推动时代的老先生们狠狠地激励了我一把……努力前行!

一场难忘的音乐会。唐宋元明清五代老琴齐聚,乔珊老师妙指雅奏,再传弟子奏响先师藏琴,琴声《钗头凤》巧遇歌唱家姜嘉锵先生,琴曲《葬花吟》致敬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三位耄耋老人深情点评,良琴、妙指、名曲、名家如此妙合天成,时空机缘如此相合,不但此生难再,恐怕后世也未必能有!在场观众是何等幸运!正如王立平先生所言:历史会记住这一天,2016年12月10日!


    关注 正麟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