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畅游】请君加餐饭

 

“We eat to live.”x0a我们似乎永远站在这个立场上空耗一生,却从未想过,也许“食”本身也能成为我们生活的意义。...

我们用脑思考这个时代,同样需要用胃咀嚼这个时代
本期主播:阳行意

感谢导播:徐思源

推荐人:潘紫柔




“We eat to live.”


我们似乎永远站在这个立场上空耗一生,却从未想过,也许“食”本身也能成为我们生活的意义。
不知从何时起,食之文化已经逐渐超越了食之本身,拥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周作人曾经说过:“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吃喝宴饮,不能简单地为了果腹,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相互交流信息,可以沟通感情。生意往来,朋友离合,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心情,借酒菜平息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去茶馆喝茶,大家坐下来喝茶的同时听书、谈古论今、抒胸中之块垒,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慰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我们熟悉的古话被一直沿用。在不同地域环境中被惯坏的舌头,慢慢将人捏成不同的形状,赋予不同的秉性。回想一下你的味觉和审美习惯,总会发现某种或多或少的神秘联系。

辣的嗜好中隐伏着人类对犀利讥诮言词的偏爱;醋溜食品与我们对幽默的赞赏也许有着相邻的源头;在苏锡甜点与言情小说之间,连接着一条清晰的审美曲线。

视西湖醋鱼为无上佳品,固然有助于沉吟王维、寒山等辈的清幽诗意,却不太可能容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太白与子美人生领悟上的的各领风骚与他们杯中物的美酒或浊酒多少有点瓜葛。

而鲁迅与其胞弟周作人文风上的泾渭与前者的嘴叼烟斗、后者的口啜苦茶想必也有关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区分人与人的,说是长相性格,莫不说是饮食习惯。甚至食物就是分割人类的元凶之一。

仇恨猪肉的穆斯林如何与喜食猪排的美国人“同流合污”,生食大国日本和钟情熟食的中国自然无话可说。丰富的食物作为一种享乐手段,也注定了将不同的文化阻隔开来。所以食物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一种逃避,而根本就是残幅的人类世界本身。

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抱有着一种深深的餍足与感怀。

深夜,在宿舍的床上,我们深深地怀念着家乡的味道,舌头分开的生命也被舌头紧紧捆在一起一样,不是一种舌苔的条件反射,而是一类心灵归属。在这种归属的召唤之下,我们深爱着,也深深地被爱着。
想和你一起咀嚼这个时代

同感悲欢


    关注 SEU广播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