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的精灵~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就是让生物把藻“吃”掉。。...




 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以达到控制另一种生物的方法。这种防止技术已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利用,而且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水景设计师将这种治理引方法入水族箱内,以模拟自然界的生物循环方式。 事实证明生物防治法对水族箱内环境影响小,能发挥持续控制作用。不过生效慢,是这个防治办法最大的缺点。

目前水族箱内生物防治采用食藻类鱼、虾、螺等生物,在水族箱内建立起模拟自然的食物链。这里的防治生物也被成为工具生物。

 生物防治法常使用以下生物,对藻类进行抑制。
小精灵



学名耳斑鲶,体长4~6厘米左右,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东南部地区。棕灰色的身体,从眼睛到尾柄部有一条贯穿的纵纹。

此鱼喜欢用嘴上的吸盘,舔食草缸内的各种藻类。有些板口鲶会吃水草,但耳鲶却不会,草缸大可放心饲养。此鱼体型细小,能游入极为狭小的空间,吃尽苔藻,同时也可将草缸内最使人烦恼的蜗牛卵吃的一干二净,进而控制蜗牛的数量,绝对称得上草缸内最佳清洁工。

此鱼主要以藻类为食,当草缸内缺乏藻类时,极易生病死亡,某些个体会主动食用饲料残渣。

适宜温度为22~30℃,喜欢弱酸性软水,最好饲养于有密植水草并有定时光照的草缸中。此鱼性情温和,不吃鱼虾,能与大多数性情温和的小鱼混养。

小精灵的口器成吸盘状,因此比较适合清理斑状、膜状的藻类。对绿斑藻和褐藻等附着藻类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丝状、毛状的藻类有些无能为力。

黑线飞狐



黑线飞狐是很好用的草缸食藻鱼。原产于东南亚,呈灰褐色,体态细长,亦可观赏,带着特殊的黑色水平条纹,它的最大长度可达15厘米,如果饲养正常,在两年内就能达到。

但在通常草缸饲养的情况下,他们生长缓慢,无法达到这个长度。黑线飞狐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它们寿命超过10年,因吃黑毛藻而获得青睐。

黑线飞狐并不挑食。一般的鱼粮、藻类和黄瓜切片均可。

但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发现黑线飞狐对黑毛藻、刚毛藻的啃食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丝藻的啃食效果比较理想。

因此如果想通过黑线飞狐来控制藻类的话,需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同时控制投喂以保证黑线飞狐的工作积极性。

黄金胡子



这是一种产于南美洲的吸甲鲶科的鱼,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温度为22~30℃,体长11厘米左右,成鱼会更大。

通体金黄色,胸鳍、背鳍宽厚,依靠嘴部吸盘对缸壁和素材上的细小藻类啃食,食量惊人,控藻作用极其明显。

但是因为外形与其他常见观赏鱼差别较大,不经常被使用在水草造景缸中。

小猴飞狐



原产于泰国湄公河流域及湄南盆地。小猴飞狐细长的身体上有着与白玉飞狐类似的网状纹路,在尾柄上有一明显的大黑斑,喜欢生活在流速稍快、充满砾石的溪流和床上。

他们虽然会食用其他混养鱼类的人工饲料,但还是会一刻不停地四处搜寻藻类食用,对于清除缸内藻类相当有一套。

小猴飞狐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食藻工具鱼。与黑线飞狐类似。除藻效果,特别是针对黑毛藻优于黑线飞狐。

黑壳虾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某一种虾的学名,我们用它泛指成虾体长介于2~3厘米的小型虾类。

黑壳虾包括数百种虾类。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以腐蚀和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体色表现丰富,繁殖速度快,广泛分布在江河、溪流、池塘、等野外水系中。

这类虾还会被作为食肉性观赏鱼的饵料出现在水族市场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成为非常重要的草缸藻类防治生物。

大河藻虾



大河藻虾通体透明,全身遍布红色斑点,仔细观察它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一般而言,大河藻虾除了觅食藻类外,也进食浮游生物、饲料残渣。大河藻虾食欲相当旺盛,一天中不停地进食,当食物不足时,容易由于营养不良引发疾病造成死亡。这时,大河藻虾可能转而摄食水草的嫩叶或腐叶。

大河藻虾的雄雌相对容易分辨,身体上红色斑点规则地呈现条状排列的为雌虾,不规则的则为雄虾。

大河藻虾由于属于汽水虾,在自然界中幼虾脱壳后会随着水流达到近海洋的盐水水域。因而,任何在淡水中繁殖的尝试都只能以失败告终。

苹果螺



苹果螺是由德国渔场人工选育出来的水族专用螺类。原种为产自欧洲到中亚一带的平角卷罗。

苹果螺壳呈淡黄色透明体,螺肉体为柔软红色,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藻丰富、需要一定硬度的水质中。

苹果螺可以处理缸壁上的苔藻,但非常有限。苹果螺适应能力较强,繁殖速度惊人,在草缸中,我们不建议依赖苹果螺进行藻类的防治。

总结:

工具生物的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工具生物的同时仍需要留意定期换水等日维护工作,使草缸达到完美的观赏效果。

图文素材来自网络,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水草大师”公众号。


    关注 水草大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