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扳倒井记

 

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时代,不论是天子还是庶民,对井均有着一种独特的渴望和敬畏,从而印证了井文化的魅力。扳倒井就是这么一种具有别样风韵的水井。它名为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井,与其伴生的,是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传奇故事。...

 
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时代,不论是天子还是庶民,对井均有着一种独特的渴望和敬畏,从而印证了井文化的魅力。扳倒井就是这么一种具有别样风韵的水井。它名为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井,与其伴生的,是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传奇故事。

一、王莽撵刘秀,撵出众多扳倒井

由于刘秀当年打天下时,洛阳是其重要的征战之地,荡平天下后又在洛阳登基当皇帝,因此,洛阳许多地方都留有刘秀的足迹和传说故事,散落在洛阳各地的扳倒井,均与刘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秀扳倒井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后天下大乱,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汉室,王莽必须剪灭那些称王称帝的各路草莽英雄。对汉系子孙的刘秀更是不共戴天,必除之而后快。所以,在刘秀逃出长安后,王莽紧追不舍。一天,刘秀人马来到洛阳城外一偏僻村庄,时值正午,烈日如炎,人马干渴,实在跑不动了,刘秀吩咐人马停下来找水喝。当将士们找到了一口水井后,由于没有提水工具,只能望井兴叹。刘秀焦灼万分,恨不能倾井中之水,解燃眉之急。他手把井沿,用力一扳,说也奇了,井竞“豁啦”一声被扳倒,只见清清泉水汩汩外流,将士们见了,齐呼:“我王洪福!”人马一齐伏了下去喝个痛快。少时,快马来报,王莽人马将近。刘秀大惊,忙令将士上马逃奔。匆忙间,竞忘记了将井扶正,后来人们把这眼井称为“扳倒井”。

这便是洛阳扳倒井的来历。

从真实的史料来看,王莽从未撵过刘秀。不管是《后汉书》,还是《东观汉记》,均查不到这一传说由来的蛛丝马迹。刘秀在长安时仅是一名年轻的太学生,不久便从长安回到南阳,然后辗转在颍川作战,到洛阳为更始帝刘玄整修宫府,作为新朝皇帝的王莽,一直在长安,直到王莽死于渐台,刘秀也没去过长安。王莽可能下令通缉作为太学生的刘秀,王莽的南阳官员也可能追赶过起义初期的刘秀,但作为皇帝本人是不可能亲自去追杀刘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后人杜撰的。

历史上真的撵过刘秀的是王郎,而不是王莽。刘秀初入河北时,王莽的新朝已经覆灭。刘秀在更始帝刘玄手下当大司马。于更始二年,他被派往河北安抚郡县。王郎当时已在河北称帝,自然容不得刘秀。他趁刘秀站脚未稳,要把刘秀赶跑或除掉。刘秀势单力薄,只得东奔西躲,待机而起。刘秀为了躲避王郎追捕的大逃亡,是有确凿史实依据的。王郎与王莽音似,又没有王莽知名度高,经过众口传递,将王郎误读作王莽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王郎撵刘秀”就成了“王莽撵刘秀”。

颜氏扳倒井
作为“王莽撵刘秀”的见证者,扳倒井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刘秀。最早的扳倒井来自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传说圣人孔子在尼山出生后,因长相奇丑,顶如反盂,面有七露,被丢在红草坡上。颜氏后来心里十分悲痛,常到尼山脚下寻找、哭泣。有一天,颜氏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急忙循声而去,终于在一个小山洞里看到一个白胖男孩,抱起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颜氏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匆匆往家走。在一个山坡下遇见一口水井,又累又渴的颜氏便走上前去,轻轻放下孩子,想伸手去取水。可是怎么也够不着,身边又没有汲水的井绳和水罐,她心想,要是能把井扳倒就好了。这样想着,便真的伸手扳了一下井口,谁知水井竟应声斜倒,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了井口。从此,这口水井就这样倾斜着,源源不断地流涌出清泠的井水,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这是最早的扳倒井。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井是不可能被扳倒的。但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让水井为一代风流人物倾倒,不惜违背地球引力这一人间定律,成就刘秀的千秋伟业,从而证明刘秀血脉之纯正、中兴之正义、师出之有名,这种奇迹中国百姓是愿意相信的,也是最喜闻乐见的,最能代代相传的。

于是,在洛阳各县,便出现了众多的扳倒井,这是一代帝王的不灭传奇。

二、洛阳的7眼扳倒井

目前在洛阳,共计有7眼扳倒井。分别位于宜阳县柳泉镇、孟津县会盟镇、孟津县白鹤镇、洛宁县陈吴乡、汝阳县十八盘乡、汝阳县刘店乡和汝阳县内埠乡。

1.宜阳扳倒井

宜阳扳倒井,位于宜阳县柳泉镇丁湾村米湾自然村,距离宜阳县城约5公里。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赶到宜阳城西北十里的米湾村口时,口干舌燥,几乎嗓子眼要冒烟,忽然看到路边有一眼井,非常庆幸。遗憾的是,那眼井水很深,没有汲水工具根本喝不着。刘秀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禁不住自言自语道:“这井要是能扳倒该有多好!”谁知话音未落,这井真的就慢慢地斜倒了。刘秀大喜,来不及细想,双手捧起井水喝了个够。然后就失急慌忙地骑上马向西奔跑,也忘了把井扶正。后来,米湾村民就把村外这口井改名为扳倒井,米湾村也一度更名为扳倒井村。

如今,在丁湾村倒是还遗存有一眼古井,位于村小学的后面。保存较为完好,井台、井架、辘轳、井绳均在。井中还有水,可正常使用。只是这眼井与当年刘秀的扳倒井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据相关史料记载,此井开凿于清同治年间,与刘秀的扳倒井晚了1800余年。

宜阳县丁湾古井
2.孟津扳倒井

孟津县的扳倒井有两处,分别在会盟镇和白鹤镇。

会盟扳倒井,位于孟津县汉光武帝陵的光武殿西南,已废置多年,最近在孟津文物办和汉光武帝陵管理处的共同努力下,这口古井经修整,以全新的面貌与游客见面。这口古井凿于何年,已没有人能说清了,当地村民都认为它就是当年救过刘秀大军的扳倒井。

孟津县汉光武帝陵区内的扳倒井
此扳倒井的传说,与宜阳扳倒井大同小异。说是刘秀行军打仗时,到了这里,时值盛夏,人困马乏,找不到水喝。正在为难之际,发现路边有一眼井,刘秀来到井边,探身往下一看,但觉井水清凉无比,却苦于没有打水的工具,便伏身扳住井口说:“如果能把这井扳倒,让水自己流出来就好了!”谁知他话音刚落,这井竟然慢慢倾斜,水真的自己流了出来,将士们都赶过来喝了个够。老百姓都说这口井曾帮助过刘秀的大军,立有奇功,刘秀本人也认为,此地为风水宝地,所以在此修建了自己的陵寝。

孟津白鹤镇的扳倒井位于原王良乡王良村,居于孟津县城北5公里处,是个典型的丘陵浅山区村落。村子不大,仅有340户1000余人。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传说,只是在王良村中,已找不到任何关于刘秀及扳倒井的痕迹了。如今一提起这个古村,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始于唐代的王良杂技。

3.洛宁扳倒井

洛宁扳倒井位于洛宁县陈吴乡上王召村北。上王召村是洛宁城南14公里处的一个小村,距陈吴乡乡政府6公里,属丘陵塬区,辖上王召、上磨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69户1100口人。

上王召村子虽然不大,但到处都是文化遗址。扳倒井的西南为山坡,与北部的禄地村龙山文化遗址、坡头早商文化遗址及东部的寨子龙山文化遗址相毗邻。

洛宁扳倒井
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率兵追杀,来到金门峪上王召村,早已人困马乏,口干舌焦。忽然,面前闪现一眼水井。刘秀喜出望外,赶忙跳下战马,跑到井边找水喝。只是清澈的井水近在眼前却够不着,垂直的井筒足有丈余深,没有汲水工具只能望洋兴叹。刘秀一时焦躁不已,在井边连跺三脚,仰天大喊:“上苍啊,如若大汉不当灭,应将此井扳倒,救我一命才是!”喊罢,那口水井果然慢慢向他倾斜过来,井水漫溢,清澈见底。刘秀喝足了甘甜的井水,又去征战。以后这口斜井就被称为“扳倒井”。

在上王召村南坡根,如今还有一眼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扳倒井。井口为一块板状形砂岩石,中间开凿圆形,表面光滑,内圆外方,井壁为鹅卵石砌成,井深约2米,井口直径0.4米。井壁确有倾斜,现井口经人为修缮,已看不出原有扳倒痕迹。该井现仍为村民重要的饮水之源。

4.汝阳扳倒井

汝阳县有3口扳倒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刘店镇和内埠乡。

十八盘扳倒井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汝河村,井口为长方形,东西长0.65米,南北宽0.43米,井深1.5米,水深0.9米。井筒斜壁,形同扳倒。
汝阳十八盘扳倒井


说起这眼扳倒井,村民说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离该村不远的汝州市,有个远近闻名的怪坡——上坡轻松下坡艰难。汝阳的汝河村说不定也会有什么奇特的自然现象,从而导致水井倾倒。据说在2009年,汝河村一农民家中,曾频频出现怪事:在上午八九点钟之间,凳子会“自动”甩出,衣服能“凭空”飞上屋顶,家中的瓷碗竟然莫名其妙一个个摔得粉碎……后来得知是人为使然,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在该村的某个地方,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

刘店是中国恐龙之乡,自2006年3月在刘店乡沙坪村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后,经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专家不断挖掘,又相继在刘店及附近的三屯一带,发现130多处恐龙化石点。刘店扳倒井位于汝阳县刘店镇刘店村扳倒井自然村,该自然村是刘店村10个自然村之一,扳倒井位于该村西部。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赶到此,人困马乏,饥渴难耐。遇到此井后,因井深无法饮马,刘秀大喊:“倒,倒,倒,让马喝水!”话音刚落,此井果然顺声而开始倾斜,水溢井外。后人称此井为扳倒井,此井所在的村为扳倒井村。如今扳倒井仍在,井深6.5米,井口直径0.47米,水深2米。2015年,刘店村被定为河南省财政厅所支持实施的14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村中的扳倒井等历史遗迹将会得到重点保护和开发。

汝阳刘店扳倒井
内埠扳倒井位于汝阳县内埠乡大安村村南唐门街。据说原来井口倾斜,井水较浅,几欲溢出。东汉时,刘秀为了饮马方便,在此下令让井扳倒,由此定名扳倒井。清代将该井整修为圆筒直壁井,并用不规整的石块圈砌。此井如今尚存,井口直径2.4米,井深6米,水深2.7米。井台为长方形,用较为规整的石板铺砌,井筒较粗,泉水旺盛,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水源地。
汝阳内埠扳倒井
三、其他与刘秀有关的古井

在宜阳县柳泉镇和汝阳县刘店镇,除了都有一眼扳倒井外,还各自另有一眼与刘秀有关的古井。即柳泉镇的白鹿泉和刘店镇的姬窑古井。

白鹿泉位于丁湾村西8公里的柳泉镇鱼泉村,是一眼泉井。因泉水清澈见底,涟漪荡漾,水中有鱼嬉戏,故名“鱼泉”。此鱼泉古称白鹿泉。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当年追剿赤眉军,兵困马乏,口渴难忍,曾在此地安营休整。忽一白鹿跃过,将士起身逐鹿,鹿前蹄奋力刨地,一股清泉顿时涌出,而鹿却不见踪影。将士痛饮甘泉后,遂称此泉为白鹿泉。此地因景色秀丽,宛如天然画屏,后来又被称为白鹿苑。柳泉镇东有扳倒井,西有白鹿泉,呈犄角之势,说明刘秀当年确实在此活动过。

姬窑古井位于刘店村西8公里处的刘店镇洪岭村姬窑自然村南部,井台为1.5米见方,由青石板铺砌,圆筒直壁,口径0.55米,井壁青石券砌,布满苔藓。井深4米,水深3米。此井也与刘秀关系密切。据当地居民介绍,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的战马也曾在此处饮过水,然后载着刘秀飞奔而去。至于刘秀是如何取得井水饮马,不得而知。刘秀称帝后,村民将此井加以修缮,券砌保护,至今古井保存完好。

另外,在吉利区金鹅村有刘秀敕封的马蹄泉,在偃师市游殿村有刘秀的饮马池。马蹄泉的旧址位于吉利区金鹅村东部,通往济源公路西侧。此泉为一自然泉水,占地面积15平方米,泉水直径2米。相传刘秀被王莽追击到吉利沙石岭时,人困马乏。口渴难耐的战马,用前蹄用力一踢,竟掘出一眼泉水,救了刘秀一命。刘秀登基后,封其为马蹄泉。偃师游殿村的刘秀饮马池,说的是当年王莽撵刘秀,撵到游殿村时,两个人已经相距不远。焦急中,刘秀听到有鸟鸣叫:“沟里藏!沟里藏!”可四周哪里有沟,慌乱中,刘秀从田埂上滑了下去,顺势躺在一道墒沟里,居然躲过了一劫。胯下坐骑为了吸引追兵的注意力,故意跑到远处胡乱踢腾,结果踢出一池泉水,饮马池由此得名。

在老百姓的心里,刘秀已不是一代帝王,而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也许是刘秀太能打仗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南征北战中用过的井肯定数不胜数,所以才这么多的扳倒井以及饮马池、马蹄泉等等。更重要的是刘秀深得百姓爱戴,大家对他无比崇拜,就把他给神话了。所以,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才会一传就是两千年。2007年4月,“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还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注 安居坊玉玲珑茶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